民間習畫的結果與學院研習的體會是不同的;這是由於兩者對於表現對象所采用的不同觀察方法造成的。用繪畫手段描述對象,首先要觀察和理解對象。風女士自我評論有言,曰:渲染及線條技法有待提高,雲雲。其實她應該進一步地詢問自己:如何提高,或怎樣的渲染效果,才算是有所提高?
從原作看,花瓣近花芯或根部,都用渲染手法虛化處理以突出整個花朵的體積感或整體感。對此,很多民間藝術家都是通過長期的實踐,比如運用渲染手法,才達到某些想要表現的效果,就像原作所呈現的那種體積感或整體效果。成功之路之所以如此漫長,那是因為很多民間藝術家著眼於具體細部或細節,用所謂的線條或渲染等技法加以描繪;而這種局部著手的觀察和表現方法,很容易忽略整體形態。尤其古人物畫,舉手投足,多給人感覺以很滑稽的姿態。原因就在於局部的描繪缺乏整體的上的調整從而使得整個人物或其它物體整體上就結構而言,顯得支離破碎。
所謂學院派的研習和觀察方法,講的是從整體著眼,局部入手,然後再回到整體進以調整;如此行事來回反複。自始至終,整個繪製過程,始終保持著最初的整體映像。這個最初整體映像,自然也就是藝術家要表現的。很多民間藝術作品的最終結果,往往跟作者最初要表現的差之千裏,原因往往也就是太拘泥於細部而丟失描述對象最初整體上所給於的感覺映像,抑或由於太拘泥於局部,因而失去了對整體效果上的控製和表現。而學院派倡導的這個觀察方法和作畫手段,一定程度上,控製或消除了整體效果上可能出現的顧此失彼所呈現的支離破碎。
就風女士這幅畫而言,拘泥於線條或渲染手法,自然也就忘了最初花朵給人的感覺幾何,也就失去了正確的表現方法,即早先我說的,花芯周圍,應該加以形體表現上的虛化處理從而達到與原作同樣的整體效果或感覺(見樓上南風或樓下虎賁提供的原作)。同樣,如風女士自我論斷所稱,渲染手法有待提高。顯然,風女士還沒有意識到其根本原因並不在於渲染技法本身,而是如何運用渲染手法,提高或加強對象的整體效果。從風女士這幅畫來看,其渲染技法,我個人是看不出有什麽不好並有待提高的。
簡單地說,技法表現要服從整體形態塑造的需要,而不是為技法而技法。如果風女士如原作體現的那般有意識地用渲染手法,以花芯為圓心,虛化處理周圍花瓣根部近花芯的部分,那未風女士對自己有關渲染手法或線條,或技法的自我評斷,就會大有不同了。
所以民間藝術家著眼於具體技法,忽略正確觀察方法可能帶來的快速進步或事半功倍,通過漫長的練習以及隨之而來的悟性促使其在畫麵表現上的進步,導致了某些習畫者的自我陶醉心理和自大心態。這樣,很多民間藝術家就很容易對不同於其所奉行的習畫方式所提出的意見,有抵觸情緒。當然,我並不是說風女士就是這樣的一個民間藝術家。
有學院派人士聲稱,當時上海有很多舊社會過來的民間藝術家,以描畫月份牌上的豔麗女人很是出名,而且都是很辛苦地跟著師傅學了好長時間才達到如今這一步。當見到一個在美術學院溜達了二、三年的小青年也能畫,而且畫得比他還好,就很是失落。當然,舉這個例子,也不等同於說風女士也有如此心態,隻是說明掌握好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很重要,能使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事半功倍迅速進步和提高。
學院派提倡的寫生以及如何對待局部和整體關係上的方法論,會使人進步很快。以前中央工藝美院搞工筆畫的老頭老太老教師老教授,都一致提倡用寫生,來培養和鞏固一個好的觀察方法。 就風女士而言,所謂正確或好的觀察方法,一個方麵講的是實地寫生理解對象結構;另一個方麵則是如何在細部或局部用不同技法的描繪和表現來突出整體形象。也就是局部要服從整體,而整體卻由局部描繪來體現。或更簡單地說,風女士應著眼於如何運用工筆畫技法,表達自己對觀察對象所給於自己的最初映像。說白些,就是局部描繪之時,不要忘了整體上要表達的最終效果。
風女士也許也是科班出身,但這幅畫,由於畫麵上的麵麵俱到缺乏靈性,從而呈現於人的某些僵硬映像,顯然是作畫之時,沒有處理好局部與整體之間那種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整體、局部,再整體,再局部[調整],如此周爾複始)。
經常寫生,能養成或鞏固一個好的觀察方法,掌握局部與整體之間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係。這樣,基於對表現對象的理解,麵臨畫布或畫紙,從而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對風女士這幅畫的主題而言,那就是心中有花,落筆生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