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張字風格很類似,也是以漲墨法做吸睛三板斧,也都是連綿長條幅,這是當代草書的最大流行趨勢。
但水平上,這張草書比昨天askerfor先生所發那張,水平還是高出不少。
高在用筆和結字。
用筆方麵,筆畫線條的質量高出很多,線條顯得更立體;筆劃的銜接也更凝練,沒有那麽多多餘的成分,顯得更精準更老辣。昨天那張作品,字與字,筆畫與筆畫,銜接的地方有很多不必要的累贅成分,用筆粗陋,線條質量很差,筆畫甚至抖動,字形生硬古怪,不一而足。。。
結字能力,也就是字形方麵,這種也更古典,很多字的草書結構,是從古人草書裏提煉出來的,所以字形看起來很精彩,很古典。這種提煉和拿來,遠高於江湖體草書中,對草書寫法的生搬硬套。但也僅此而已,不過是借用了古人的精彩,遠遠無法到達古人隨心所欲順手即能寫出精彩架構的程度。古人能發明出精彩,今人不過是借用古人的精彩。
說完這張字的優點,說說我認為的缺點。缺點是,風格太現代。雖然幾乎每個字都有古人的影子,都是借用而來的,比較耐看,但整體是當代流行體草書的風格。當今,有太多人這樣如法炮製草書,眾人風格單一。共同的特點是,用筆簡單無變化,即使筆畫質量不錯,但從頭到尾,除了偶而穿插的漲墨法,其他都是同一個繚繞筆法,也就是繞圈圈,極度缺少古人草書裏筆法的變化。懷素的草書,雖然也有很多繚繞很吸睛,但同時又有很多更古典的細節,如筆畫有很強的提按和頓挫,以營造呼應關係...... 這些提按頓挫,是王羲之晉人小草的用筆特點。而當代流行草書,比起晉人風格的小草,缺乏很多東西,但最缺乏的,是提按頓挫的變化。這些提按頓挫的變化,難度很大,被當代的聰明人集體繞過了。
當代草書的那種套路,大凡隻要掌握基本控筆能力的人,很快就能在草書創作上達到這種千人一麵的風格。所以大量的當代人,不需要學很久,很多學書法不到兩三年的初學者,都能寫出這種風格。隻要有基本的控筆能力,有較好的毛筆和紙墨,並能潛心從古人作品裏提煉一些字形,甚至用更直接的辦法,直接從今人作品裏借用,很快就能寫出這種顯得很立體的筆畫和線條,和充滿縈繞的看起來很古的草書字形,難度很小。
但人多即俗,一萬人都能這麽寫,隻能是俗。
俗的定義有很多,其中一個是:大家都會且大家隻會的東西,就是俗。
不想提這張作品的作者,隻對事,不對人。這張字是某位書友參加某個書展被淘汰下來的作品。而那些最終入選的作品,其實也並不比這張字水平高多少,當然也不低多少。隻不過有些人字外功夫更強,路子更通,人脈更深,所以入選,僅此而已。
不過,不能不承認,當代的草書創作群體呈現的井噴式的爆發,對古人筆法的取舍,大膽地進行存易棄難,以達到當代草書在形式感上的勝出,以及對古趣的快速呈現,確實是當代書法的一個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