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我的理解是,寫字形修長的行書字,很難出行氣,但米芾卻能做到。其他人很少能做到,所以避免寫修長的字,以出行氣。

本帖於 2025-01-18 07:57:41 時間, 由普通用戶 抓住美景 編輯
回答: 基本同意你的觀點!askerfor2025-01-17 20:52:22

米芾可能是由於技法上的特點,導致他敢於大量寫長豎。

古人常寫的尺牘,每個字大概1.5到2厘米左右,這種大小的字,其豎畫,尤其是長豎,是書法裏最難寫的,絕大多數人,包括很多書法家,甚至很多古代書法名家,長豎畫都寫不出力度,顯得很軟。也許,如果放慢速度去寫長豎畫,很多人也能寫的很有力度,但行書要求的較快的正常書寫速度下,大多數人要麽寫不出力度,要麽失誤率很高,所以會選擇把長豎寫短,造成字體扁或圓。這是人體力學問題。近代啟功這一點很強大,他幾乎總能用正常的書寫速度,把長豎畫寫的很有力度,力扛九鼎,很不簡單。這是我佩服啟功的原因之一。趙孟頫的很多長豎,也寫的很有力度,但他並不大量寫修長的字,當然,他的字整體看也不扁。

米芾的長豎畫,總能寫的很有力度,充滿了張力和美感。這可能就是他敢於大量寫修長的單字的原因之一。可能這也是史書裏所記載的,他自謙而風趣地對皇上說,他自己的技法是刷字的底氣所在。---當然史書裏的這種記載,本身很難查證,也許隻是為了美化他,並不一定可靠。其他書家,因為忌憚寫長豎畫,盡量把豎畫縮短了寫,導致隻能寫扁胖的行書字。而且,扁胖的字組合在一起,確實也更容易出行氣,所以都盡量避免寫修長的字。

把修長的字組合在一起寫出行氣,第一,需要技法的支持,第二,需要筆畫之間的呼應關係。所以難度很大,大多數人解決不了這兩個問題。

所有跟帖: 

有道理。蔡襄的行書帖也耐看 -西木人- 給 西木人 發送悄悄話 西木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8/2025 postreply 10:21:01

確實是的!宋四家是一座座高峰。 -抓住美景- 給 抓住美景 發送悄悄話 抓住美景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8/2025 postreply 12:09:1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