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看法和我基本相同,把某種嚐試冠命以醜書,既不負責任,

本帖於 2024-12-21 05:08:34 時間, 由普通用戶 抓住美景 編輯
回答: 去年回國去琉璃廠布鳴2024-12-20 22:21:18

既不負責任,也顯示缺乏對書法認知和審美能力,是一種簡單粗暴的汙名化。

所謂醜書,其實自古就有,絕非現代發明。

按照當代人對醜書的定義,鄭板橋的字就是醜書,褚遂良顏真卿米芾蘇軾等等,也都是醜書。

我曾聽一位喜歡瘦金體的書法發燒友說,曆史上隻有兩位真正的書法家,王羲之和宋徽宗,其他人的字都是醜書,醜陋不堪,毫無美感。我聽後不知所雲,隻好說,我想我可以幫您把沒敢說完的話說完整:和宋徽宗的瘦金體相比,王羲之的蘭亭序也是醜書。

同意你的王鏞的看法。我一樓的幾個醜書圖片裏,就有王鏞的一幅。王鏞一直被中書協打壓,但他的才氣令人欽佩。他不需官方背書,甚至被汙名化為醜書,但他在全國仍有大量追隨者,影響力遠超中書協裏那些人。這一點上證明了他的硬實力。中書協裏大部分官方背書的所謂書法大師,對其成就望塵莫及。

書法的神采,或您提到的韻味,絕非來自形式。精神屬性的東西才是書法裏最吸引人的,也是書法形式百花齊放的源泉。很多初學者甚至學書法很多年的人,因眼界所限,看不懂神采和韻味這些精神屬性的東西,隻會看重形式,限製了對書法更深入的理解。很多人學書法多年,嘴上不敢說,心裏卻依然認為蘇軾的寒食帖,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甚至王羲之的蘭亭序,都很醜,都是錯別字連篇,塗抹,塗改,歪歪扭扭。他們不懂這些在他們看來歪歪扭扭的字,為何被稱天下三大行書,隻是嘴上不太敢直接說這些字是醜書而已。

至於當代醜書,雖然有一些人的作品值得肯定,有很不錯的內涵,但大部分醜書確實水平不高,奇異紛呈卻缺乏對古代筆法的繼承,空有形式的乖張暴戾,缺乏古代筆法的支撐,看了令人生厭。這樣的醜書確實醜陋,即使能吸引一些人的關注,因是無源之水,終不會有真正發展。

但另一方麵,很多人寫的其他形式的書法,看似不屬於當代醜書範疇,但本質和當代醜書一樣,空有形式的繼承,缺乏筆法的繼承,本質也很醜陋,甚至更醜陋。所以,對所有缺乏筆法傳承的所謂書法,更貼切的名稱應該叫做陋書,或白開水書法,都屬於無神采無韻味的漢字。

 

 

 

 

所有跟帖: 

讚成您的觀點。書法界魚龍混雜,但不應標簽化。 -布鳴- 給 布鳴 發送悄悄話 布鳴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1/2024 postreply 07:35:2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