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人年輕時,就非常喜歡歐陽詢的楷書,當開始自學書法之際,更覺楷書界歐陽詢的楷字無出其右,為楷書最高峰,堪稱楷之楷模,皆因歐楷法度森嚴,端莊平正,蒼勁挺拔,俊俏險絕,氣勢奔放,是為極則,舉世公認。古人雲,“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其中,斯為下矣!”一般而言,最寶貴、最漂亮的東西,也是最難獲得的,必須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和代價才能如願以償。在極度喜愛的上品麵前,隻知取法乎歐,勤奮鑽研,未想所得為何。大多數人學書,都在臨、摹、看、背上下功夫,我則再加上“思”的功夫,蓋因子曰“學而不思則罔”。就這些功夫而言,摹則可得其間架;看則可體會其神氣;臨則可兼得其間架與神氣;背則能使所學之內容加深印象、了然於胸;思則不罔,消化所學、轉為己有,並進一步上升到理論,形成自己的特點。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好像對歐楷的間架結構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也積累了一些臨習的心得。起初隻是一些零星的體驗和感悟,後來積累多一點的時候,似乎發現了歐陽詢某些用筆、結字的規律,覺得應該把它記錄下來,以便複習和學新之用,正所謂“溫故而知新”。這便是撰寫這篇《歐楷架構研習心得》的初衷。本文選擇了一百個比較難寫好的歐楷字作為代表,從最簡單的人字到相當複雜的靈字,詳細說明如何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把歐字寫得讓人看了觀感不致太糟;每個單字的說明,少則一百餘字,多則六百多字。每個例字都是歐陽詢的親書筆跡、並置於米字格內以作參考;此外,大多數的歐字都有相關的歐字陪伴,並有相對簡要的介紹,因此總共有差不多二百多至三百個字,全文共三千餘字。通過撰寫這篇心得,使我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歐楷水平還很低,還屬於“下矣”的階段,要想更上一層樓而“得其中”,還需付出更多的艱苦努力,因此衷心期望書友們不吝批評指正!
49. 成 筆順有人主張先撇後橫,有人主張先橫後撇,我本人喜歡後者,因為小時候一個非常優秀的老師教的以及教育部規定的都是後者,習慣了。橫畫大扛肩,末端止於字框垂直中線。撇畫內擫稍彎,末端呈小反鉤。橫折豎鉤起筆於撇畫中段,橫段扛肩,與上麵的橫畫平行,但短於橫畫;豎段略彎,末端的鉤略低於左邊的撇末。戈鉤起筆偏高,起筆處與下麵的橫折鉤的鉤部基本處於同一垂直線上,戈身的特點是兩頭相對較粗,中間段相對較細,全長形成的弧度不能太彎,也不能太直,末端的鉤最好是內圓外尖或者內圓外方,鉤尖基本是垂直上指或略為外展。短撇起筆於左側橫折鉤的橫段延長線、戈鉤的右側,下行與戈身下2/3處相交,撇末尖出,與左邊撇末的高度持平;其行走方向與左邊的撇和豎大致相同,其與豎的距離基本等同於豎與撇間的距離。最後的點畫處於扛肩橫的右側,與下麵的撇頭處於同一垂直線上。從成字整體結構來看,左側收縮,右側伸展;特別是戈鉤,起筆於左上1/4處,然後向右下角強勢俯衝而下,左右對比,使整個成字有一種英姿勃發之氣勢。而從成字的物理架構來看,如從戈身的兩端劃一直線,而直線的兩端分別與左撇末端相連,這樣,雖然成字每一筆斜度都很大,但整體來看卻大致呈一個等腰三角形。帶成字的有些字,如城、誠等字的成字部分大體情同此理,隻是在空間的分布上要具體而靈活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