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用圓珠筆畫古建築的山西小夥又轉向鋼筆畫,更有風骨 zt

來源: yzout 2022-05-19 17:53:1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0491 bytes)

古樸深邃,氣勢如虹。

▲《微乎希夷》

《覺夢》

《虛靜》

這些堪比攝影作品的畫作,

來自90後山西小夥:諸葛清嘉

專注於畫畫 15年

作品被《 人民日報》、《央視新聞》

《英國每日電訊報》等官媒點讚,

這位隻有高中學曆的畫家,

一出道便驚豔了世界。

▲諸葛清嘉

他稱自己是“ 道係青年”,

“歸隱”於鄉村一隅,

從不畫很火的東西,

也很少與人相處,

卻用 10塊錢一支的鋼筆,

複刻了山西古建之美。

《象罔》

▲《雨水》

▲《星

“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出入世的事業。”

這是諸葛清嘉最喜歡的一句話,

也是對他繪畫生涯,最好的寫照。

辭職回鄉,

圓珠筆畫一炮而紅

出生於山西浮山縣的一個普通家庭,諸葛清嘉是個天資聰穎的“ 野路子畫家”。

上小學時,他連專業的畫筆都沒有。

就這麽拿 圓珠筆在課本上隨便塗鴉, 竟蟬聯了2年美術比賽的冠軍

▲《清清諧趣》

▲《龍脊》

▲《銅獅》

高中輟學後,他在大城市裏工作生活了兩年。

各種苦活累活幹了不少,卻偏偏還是對畫畫“賊心不死”。

幾次失意後,幹脆用積蓄買了畫材。

奔回老家,一門心思搞起了創作。

▲《千古絕唱》

▲《靜

▲《寒塘

“ 山西古建遺存很多,耳濡目染之下,就生出濃厚的興趣,後來看了一些古籍,就更為入謎。”

起初隻是源於喜歡,諸葛清嘉像小時候那樣,隨手用圓珠筆畫了幾幅古建。

畫工細膩,線條圓潤

光影之下,古建的夢幻神秘被烘托得淋漓盡致

他把畫作傳上網絡,意外地,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諸葛清嘉的圓珠筆畫登上《人民日報》

“ 我不喜歡將古建築畫得像是一個景點,那樣就脫離了建築本身。

此後,為了追求更極致的細節和意境,他又與 鋼筆和水墨畫結下了緣。

“獨立於天地之間,蒼茫遼闊,超然獨處。”

▲《杳冥》

“鬆柏之誌猶存。”

▲《猶存》

“逖聽高嶽,聲英克彪。”

▲《逖聽》

鋼筆的黑白色調,為畫麵平添了幾分層次。

再用水墨進行暈染,朦朧之中,古建和雕像的質樸與深邃,展現得一覽無餘。

《說主

▲《雲泥

清敦

運用這種畫法,刻畫起少女。

其神態與裝扮,也是惟妙惟俏。

《雍容

《白衣

《雲霄

“ 由淺至深,由細至粗。筆筆分明,力道克製。”

諸葛清嘉形容鋼筆作畫,“ 猶如武俠高手過招,沒有花裏胡哨的招式,卻創造出絢麗的世界。”

而為了達到這種“簡即是繁”的境界,他常常一畫就是 8個多小時

有時候一氣嗬成,熬起來就是一整個通宵。

《天光

▲《崧

“ 我隻要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幾支筆和一張紙,就能沉浸在自己的天地裏,自得其樂。”

畫畫於他,是可以專注一輩子的事情,亦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享受。

如今,他以繪畫謀生。

隻畫所愛,隨心而起

他迎來了屬於自己的“ 黃金時代”。

東方美學再現,

畫出心中的古建築

台灣著名古建築學家李乾郎曾說:“ 中國最好的建築在山西。”

作為土生土長的山西人,諸葛清嘉更是對這種古老的東方美學,愛得深沉。

在近 60幅鋼筆畫作品中,古建題材的,占了一半。

《式微

《快雪時晴

▲《下武

為了將老祖宗的智慧更好地呈現出來,隨性而作的諸葛清嘉,變得無比嚴謹。

每次動筆前,他都會去實地考察一番。

拿著相機,在古建旁,一呆就是一下午。

他觀察陽光撒在建築上,光線的軌跡。

也記錄著不同角度下,古建最原本的模樣。

▲《尺璧寸陰》

“ 中國古建築線條複雜,立柱很多,窗欞繁複,鬥拱樣式多,梁架層疊也有多種方法,屋頂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對筆力和耐力都是一個考驗。”

線稿是最費時的

先用鉛筆畫出底稿,待鋼筆描摹後,再一一擦除。

光是完成這三個步驟,就耗費了大半的時間。

▲《尺璧寸陰》的線稿

接著是暈染。

它雖不比線稿耗時,卻極具有挑戰。

一個手抖,落筆稍重,都可能將之前所有的努力,付之一炬。

為此,諸葛清嘉總是繃緊神經,一絲一毫,都不敢怠慢。

我想把我心中的古建畫出來。”

▲《尺璧寸陰》

在畫 《真容》時,為了還原唐代珍貴建築:佛光寺東大殿,他多次翻閱史書中的測繪圖。

就這麽一一對照,將鬥拱的數量、簷角的弧度,以及瓦作、門板等局部,都做到了高度還原。

然後將兩株挺拔的古鬆,抬高,放大,虛隱於殿後再輔以畫麵下方朦朧的人影作對比。

唐構的大氣與渾樸,鋪麵而來

▲《真容

諸葛清嘉希望用畫作,呈現古文中的那種意境。

為此,他通常要花上 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打磨。

全情投入其中,任何外在和內在的幹擾,都無以攪亂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古田

▲《五台

待到大作完成,就得謀劃著給它取一個好名字。

諸葛清嘉將這項重要的任務,托付給了古籍。

“ 我在閱讀古籍的時候會有很強的文化自豪感。漢字是最完美的文字,沒有之一。”

《遺直》:取自“謂直道而行,繼承古人的風德。”

▲《勇》:取“知恥近乎勇”

翻看時,有神來一瞬的靈感自然是好。

如果沒有,就找些與畫麵內容相符、有意境的詞。

幾次下來,倒是從未讓他失望。

▲《五台》:五台山的台頂

▲《青山》:取自“簾卷青山雨後看”

“ 平靜深邃是我的藝術追求。”

在諸葛清嘉的畫中,傾注的是他極致專注、認真的匠人精神。

朝著夢想堅定前行的他,亦如一股清流,帶給人平和與安寧。

不辜負每一幅畫,

留住家鄉的金名片

但這樣的諸葛清嘉,也有不淡定的時候。

“ 現在村子裏隻剩清微觀這座古建了。所謂古村,隻是保留下來了這個古名及這座道觀。”

清微觀

諸葛清嘉對古建的癡迷,源於家門口那座古樸又滄桑的道觀。

那裏是他從小玩到大的地方,也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曾經,戲台失火、木雕被盜,他久久不能釋懷。

設立文保碑後,他又像給自家孩子找到歸宿那般,激動、興奮不已。

但一切,卻抵不過一場突如其來的天災。

清微觀遭破壞

去年10月,山西突降暴雨,降雨量達曆年之最。

這座留存了 700多年的建築,遭遇了大殿漏雨、牆體傾斜坍塌……

傷痕累累,沒得體麵

全省 1763處不可移動文物,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險情。

還有更多散落在鄉野之間的古建,連熱搜都沒上,就退出了曆史舞台……

▲諸葛清嘉的微博

希望大家關注風雨中的古建築!”

諸葛清嘉為家鄉的古建發了微博,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為它們贏得多一點的關注和尊重。

而此前,他也寫過不少關於古建修複保護的提案。

清微觀與縣文廟的文保碑,就是這樣樹立起來的。

鄰村清代雍正年間的 玄帝樓,也因此得以修複。

▲諸葛清嘉的家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