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的甲骨文

上麵是製磚的模子,下麵是把泥巴壓進磚模,然後切割多餘部分,製出來的磚坯。因為都是一個模子出來的,所以大小形狀都相同。

同的金文

和甲骨文一樣,但把兩豎拉長後,模子有點不對稱了。
同的小篆

模子已經完全不像了。
同的隸書

像小篆,看不出模子。
再來看興字
興字的甲骨文

我上次解釋的是眾人齊心協力打夯,上下兩個夯,四個人打。但我們可以看出,中間是“同”字的甲骨文。如果“同”字是兩個夯,顯然不能表達出“同”(一樣,相同)的意思。上麵解釋了“同”是磚模,與磚坯,所以在興字裏也應該是磚模與磚坯,才能保持一直,自圓其說。
把中間當成磚模與磚坯,我們再來看興字。
上麵兩隻手在用磚模製磚,

把踩好的泥巴砸進磚模。

用繃緊的鐵絲將多餘的泥巴切掉。
這就是“興”的甲骨文上部描繪的情況。

兩隻手在把製好的磚拿走,碼好風幹。
這就是“興”的甲骨文的下部描繪的情況。
製磚幹什麽?造房子,造橋梁,造宮殿。古代一般老百姓大都住茅房,能住木房的就是很好的了,磚房極少,一般隻有帝王,在非常好的年景的時候才能大興土木,製磚就是興盛的象征。
興的金文
磚塊是三角形,離磚模很遠。可能是鑄造技術不過關造成的變形。
興的小篆

磚模和磚塊靠得很近。
興的隸書

上麵與小篆相同,下麵的手變成兩點。
簡體字的“興”則完全看不見象形元素了。
這個字我原來講過 (https://blog.creaders.net/u/622/202103/400808.html)。當時是按照《象形字典》:“眾人喊著號子一齊使勁,用多柄夯地樁夯地”的解釋的思路來釋義的。後來在解釋“同”字時,發現《象形字典》的解釋“眾人在興樁夯地時用號子統一用力節奏”,與“興”的解釋過分相似,很難認同。於是根據自己以前製土磚的實際經驗,得出上麵“同”的解釋。再重新審視“興”字的解釋,這裏是從新的角度對“興”字的解釋。我認為是更為準確的解釋。
原博文中,講述“興”字是怎麽從“興”演變成“興”字的部分仍然是正確的。沒有讀過原來博客的讀者,可以點擊上麵的鏈接,了解“興“到“興”的演變過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