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勾勒》之後

來源: 作舟 2012-02-23 12:20:0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885 bytes)



寫在《勾勒》之後


忘了是什麽時候第一次在文學城貼詩歌時,配了張圖片,慢慢就成了習慣。

詩與畫本來就沒有分過家。中國古代詩畫最明顯,書法與畫工能珠聯璧合,相托相寄。

人的視覺感應/受往往比閱讀來得快。幾年前讀過幾篇關於現代傳媒與青少年教育的論文,說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在眼花繚亂的媒體上攝取大量的視覺信息,但他們無法“消化,”所以,“沙發土豆兒”[愛看電視的人]越看越傻,思考能力下降。

如商品廣告,畫麵變換極快,內容大多不需要觀眾的思考,因為它是在誘惑你,讓你買這個買那個。

藝術不是推銷,如果有人用藝術作推銷,那就不能叫藝術了。

藝術要激發人的想象力。

所以,古人發現,文字與繪畫都有局限,二者加在一起,似乎更有效果。

“局限”是屬於人的。再天才的藝術家也會為“局限”困惑,所以藝術才“無限”在演變。

我在為《勾勒》配畫時,突然發現沒有一幅畫可以“完全”覆蓋它的內容。第一小節就是個例子。

後幾個小節就更複雜了。繪畫細胞不多的我,意識到我總是靠文字來“安排”大腦裏的東西的。

這個“發現”令我明白了一點點現代畫家的創作動機,那就是向“勾勒”無法“形容”的東西。Pollock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以前對他的作品了解甚少,今天突然像在混亂的車庫裏“挖”到一本求之不得的書一樣,有點“踏破鐵鞋無覓處”的感覺。



:: art by pollock

作舟,2006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下午到林子裏遛了一圈兒猶如再次回到那個難忘的綠夢仙境
  • 【 人 約 黃 昏 後 】
  • 【什麼是“信仰”?中國人的信仰】
  • 一個重慶老百姓眼中的“王立軍事件”
  • 王立軍公開信: 薄熙來是最大黑社會頭子【組圖】
  • 所有跟帖: 

    搜一下 Clyfford Still, 你或許會喜歡。 -socks- 給 socks 發送悄悄話 socks 的博客首頁 (66 bytes) () 02/23/2012 postreply 14:41:55

    回複:搜一下 Clyfford Still, 你或許會喜歡。 -作舟- 給 作舟 發送悄悄話 作舟 的博客首頁 (43 bytes) () 02/23/2012 postreply 14:57:1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