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水彩六大調色觀念
平麵繪畫的顏料混色或調色,對一般人來說應不算陌生,例如黃+藍=綠,藍+紅=紫……….。但對於繪畫初學者來說,這麽籠統的經驗法則,卻不足以應付實際描繪一件繪畫作品所需的大量中間色調變化,往往因調不出想要的色彩,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與顏料而感到困惑與挫折,其關鍵就在於是否真正理解色彩的原裏。事實上有很多專業畫家隻靠與生俱來的色彩敏銳度與繪畫經驗,就算對色彩學一知半解,也絲毫不影響其運用色彩之能力。但是對初學者來說,如能先從簡單的色彩原理基本觀念認識與理解為基礎,再增加調色練習的經驗,將更有效率掌握調色的訣竅以提高繪畫的技巧。
調色基本觀念1:認識色彩的三大座標:色相、明度、彩度
世界上所有可見的色彩都可以從它在色環中的位置(色相)、明亮程度(明度)及該色彩的純度(彩度)來加以確認,也稱為〝色彩三要素〞。
1色相(Hue):顏色的長相,或稱〝色名〞(顏色的名字)。例如:紅色、藍色、黃綠色、橘紅色、橄欖綠、咖啡色、寒色、暖色….等。
2明度(Brightness):顏色的明亮程度,或是色彩與色彩之間的明暗差異。例如:藍紫色的李子比橘黃色的柳橙要暗、咖啡色比土黃色暗。
3彩度(Saturation):顏色的鮮豔度、飽和度,也稱〝純度〞。越純粹、無雜質的顏料,色彩就越鮮豔。例如顏料盒裏的紅、黃、藍、綠…..等屬於色環色的顏料彩度最高,而加了其他顏色色料或黑、白色的中性色如橄欖綠、土黃、紅赭等色彩的彩度則相對較低。
調色基本觀念2:所有的顏色(色相)都在色環上
我們都知道紅、黃、青三色為最基本的色料三原色,它們無法被其他任何色彩調配出來。把這三原色平均放置在一個圓圈周圍的三個位置,再將相鄰的二色加以漸變過渡,成為一個完整連續的色環,世界上所有的色彩(色相、色名)都在此色環上,沒有例外。所謂的中間色、中性色,不過就是一些純度受到壓抑或稀釋、變亮或變暗的純色罷了。例如土黃色就是較灰暗的鎘黃,紅赭色其實就是〝暗橘色〞。
調色基本觀念3:沒有絕對純粹的三原色色料
色環上的所有色彩如紅、橙、黃、綠、藍、紫….,以及夾在期間的各種過渡色如黃綠、紫紅、橙黃…等,全都是〝純色〞,是各種色相最純粹、最飽和的程度,而所有的色環色最後都可以還原成紅、黃、青三種最原始的色相,理論上隻要有這三原色,就可以製造出其他色環色與各種中間色。但這理想的三原色必須完全符合二項條件:
1. 完全不偏色:黃就是絕對的黃,不能偏綠也不能偏橘。
2. 顏料必須絕對純粹,不含任何雜質:以黃色來說,其顏料物質必須完美的將〝藍光〞(色光三原色中的藍光,或稱藍紫光)百分之百吸收與壓抑,才能稱為〝純黃〞。
第一個完全不偏色問題,就好像將一條繩子切一半、再切一半、再切…….,永遠無法切完。因為色環上的色彩都是漸層過渡的,隻能假定有正黃色,但無法確認。或是以抽象幾何數字來定位,例如知名影像繪圖軟體Photoshop是以360°的角度方位來定位各種色相:0°是朱紅(Red)、60°是正黃(Yellow)、120°是正綠(Green )、180°是青色(Cyan)、240°是藍色(Blue)、300°洋紅(Magenta),但也隻能表現在螢光幕前(色光),而無法出現在實體顏料中(色料)。就算是用現代科技校準過的印刷用三原色(C、Y、M),也隻能說相當接近。隻有近似的標準原色,沒有絕對的標準原色。
最務實的辦法,就是從三原色各自的左右傾向各挑一個,從〝理想的三原色〞,換成〝現實的六原色〞:偏綠的黃(檸檬黃)、偏橘的黃(鎘黃)、偏橘的紅(鎘紅)、偏紫的紅(玫瑰紅或茜草紅)、偏紫的藍(鈷藍或群青)、偏綠的藍(普魯士藍或天藍),這組務實的六原色,比起不切實際又不標準的三原色來說,將??更加靈活而有效率的達成調製其他色彩的任務。六原色---其實就是承認色偏的三原色。
調色基本觀念4:黑色是色料調色的必需品
再來就是〝顏料的純度〞問題。色料(顏料)是屬於減光的混色法,因為色料本身不發光,隻能藉由外來光源將某一部份的色光吸收、壓抑,同時反色出另一部份的色光。一個完美的純色就意味著該色料能〝百分之百〞過濾掉它的補色色光。例如純正紅色可以完全吸收色光光譜中的綠光、純正黃色可以百分百吸收藍紫光。因此,完美的紅、黃、青這三個純粹而透明的色料原色,可以完全互相吸收、過濾彼此的色光,得到純黑(完全無光)。雖然現代化工科技已能製造出相當純粹且透明的色料,但從色料再變成顏料的過程中,也無可避免的使用各式各樣、不同程度的結合劑與填充物等〝雜質〞,這些雜質或多或少的減弱了該色料過濾補色的能力,而這些色料製成的『三原色』當然也就無法出現純黑。所以色料的混色必須使用〝黑色〞顏料來彌補色料三原色所無法表現的更暗沉色調,例如噴墨印表機的色料已經相當純粹而透明,都還是要靠黑色才能列印,更不用說是一般的繪畫顏料了。
因此,我們得到一個結論:高色料濃度且低雜質的專家級顏料,隻需用少量的六原色再加一個黑色,即可調出各種亮麗的其他色環色與大量的中性色;低色料濃度且高雜質的學生級顏料,除了必備的六原色加黑之外,最好也準備綠、橙、紫、棕…等二次色與中間色顏料,以彌補純度不夠的原色所造成的調色缺陷。事實上,使用學生級顏料的初學者並不需要太過擔心顏料不夠純粹,隻是使用高密度的專家顏料可以用最少的顏料數,調出極大範圍的色彩,並不是將高純度顏料直接畫在畫麵上,因為絕大部分繪畫作品的中間色調麵積遠大於強烈色彩的麵積。使用學生級顏料的初學者如果經過適當的色相、明度與彩度的對比作用,幾乎用不到最鮮豔亮麗的色彩,就可以表現寒暖對比且色彩豐富的畫麵。
調色基本觀念5:色環上距離越近的兩色混合彩度較高,越遠則反之;兩色混合後的色相位置往比例大的一方接近
在色料色環上距離越近的兩色相加,越能有效過濾該新色相的補色光,如黃綠色加藍綠色所得的綠,比黃加藍所得的綠,彩度更高。以色料六原色為例,檸檬黃加天藍得到翠綠,而鎘黃加鈷藍卻是灰綠色。因為檸檬黃與天藍都是屬於〝綠傾向〞的原色,而鎘黃與鈷藍卻帶有〝紅傾向〞,這極少量的紅色傾向,就是減低綠色彩度的元凶。
兩色混合後的第三色,會依照兩色的比例不同而有變化,新色相會往份量多的一方接近,如紅多黃少就是橘紅色;黃多紅少則是橘黃色。在色環中利用兩色距離來決定新色相彩度,利用兩色比例來調整色相感,是最基本而實用的調色觀念。
調色基本觀念6:降低彩度的方法:加白、加黑、加補色
任何色料或顏料,隻要加入黑色,就會吸收、壓抑該顏料的色光,使顏色變暗、彩度降低;加入白色,則會稀釋、衝淡該顏料的色光,使顏色便亮、彩度降低。若加入無色彩的中明度灰色,彩度更加急速降低,明度則以兩色(顏色與灰色)的明度差異與份量大小的平均值而定。總之,加入黑、灰、白等無色彩的顏料,都會減弱該顏色的純度、彩度或鮮豔度。但該顏色之色相並不改變。
純透明水彩並不需要白色,它的白色成分全靠白色紙張表麵的反射,穿透此透明的顏料層,以提供該顏料層的光線。透明水彩就是用水稀釋顏料來提高明度、降低彩度。顏料越被稀釋,色粉量就越少,彩度也就自然降低,且底層的白紙也可大幅度增加穿透的反射光使該顏色變亮(變淺)。
另一降低彩度的有效方法是加入該顏色的補色,因為補色會吸收對方顏料本身的色相色光,使彩度下降。跟加黑或白的結果不同的是:除非加入的補色是該顏色的〝標準補色〞,否則極容易造成色偏現象(色相改變)。事實上,尋找所謂的〝標準補色〞就好像尋找〝標準三原色〞一樣,不但不可能,也沒必要。應該要用〝類補色群〞的概念(色環最遠的兩端互為補色,接近補色的左右兩端稱為類補色群),一方麵降低彩度成為穩定的中間色,同時也利用〝不標準〞的補色製造微妙的色彩變化。
用最少的顏料數目練習調色
理解色料調色的正確觀念之後,你可以開始用六原色再加一個黑色來練習調色,將任一組兩種色偏的原色與另一組兩種色偏的原色,分別配對混合,調出不同純度、不同色偏傾向的綠、橙、紫,再加入另一組的補色(類補色)來降低混合後的綠、橙、紫的彩度。或者你也可直接以玫瑰紅、鈷藍、鎘黃與黑色,代替四色印刷用的C、Y、M、K,試著用此〝類三原色〞的不同比例,製造各種中明度的中性色。或是以三原色的其中兩色,加入份量不等的黑色,製造中低明度的中間色。例如土黃色其實就是〝灰橘黃〞:先以鎘黃為主,再加一些些玫瑰紅(變成橘黃),再加入一點點鈷藍(利用類補色降低橘黃的彩度),就可得到土黃。如果鈷藍再多一些,就變成綠土黃;如果是紅色較多一些,就成了暖土黃。另外也可用黑色來代替藍色以降低彩度,同樣可得到土黃色。再以棕色的調法為例:先以紅色為主,再加入一些黃色,成為橘紅色後再加少許黑色以降低彩度,成為紅赭(少量黑)或焦赭(較多黑)。
雖然可用『類三原色』加黑或是六原色加黑,即可調出大部分的色彩,為何還要購買其他如鎘橙、樹綠、黃赭、紅赭、焦赭….等中間色呢?除了可補強原色純度不足的原因之外(尤其是學生級顏料),對於透明水彩這種跟時間賽跑的高難度媒材,這些已由工廠調製好的中性色可減少調色的時間,自然也就增加作畫的效率與成功率。例如先以紅赭色為主,再加上一些鎘黃,就得到灰橙色;或是加上一些鈷藍變成寒灰或暖灰色,或是再加些黑色成為焦赭色。總之,不同色相以不同比例相加後,色彩的三大座標:色相、明度、彩度也將隨之改變。混色前先判斷各自的色傾向,越是接近,色相變化與彩度降低幅度就越小;色相之間相距越遠,則色相變化幅度大增,彩度明顯下降。
在成千上萬的色彩中,從最基本的三大座標去判斷色彩,用最少的顏料數目練習調出想要的色彩,是透明水彩初學者正確的色彩學習態度與方向,以累積足夠的調色經驗,從容應付透明水彩流動與快幹的特性。
(本文摘錄自簡老師的著作『看示範學水彩』第三篇第二章:透明水彩調色概念P 68,雄師美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