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紀念日詩歌音樂會:用一戰陣亡著名詩人特拉克爾的詩重溫電影《1917》

來源: 免疫力真的好 2022-11-11 10:09:2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0892 bytes)

(樓主原創圖文視頻等,未經允許, 不得轉載!)

====電影1917和異鄉遊子:死亡七唱-本我-自我-超我安魂曲

重溫下當年上映時候,應朋友邀請在豆瓣這個電影與音樂評分文藝網站的德語文學組為這部以一戰為背景的大片巨製經典--1917年寫中德雙語影評與解讀,在豆瓣廣場被推送。本文是2022年虎年增補版。

我記得當時我們德國組與德語組就熱議,當代世界格局酷似一戰前夕,米帝就酷似當年的奧匈帝國,俄國充當當年德國角色,歐洲還是歐盟、、、、、、、、、、中國,有點好似一戰前夕的法蘭西。

沒有想到幾年過去,一語成讖----虎年複活節前夕與中國清明寒食節前夕,我已經成為活的線下曆史見證者,稍微熟悉世界地圖的,都明白現在歐洲心髒地帶與歐洲糧倉土地上俄烏戰爭距離我們有多遠,就隔著一個波蘭。曾經社會主義陣營一員的東部,已經限購食用油與麵粉等,我們北部還好,本周開始,限購雞蛋,所幸,因為德國是森林工業大國,沒有限購卷筒紙。

然而,因為這次是歐洲能源戰爭,如今油價天然氣暴漲,帶動取暖,電費等狂升,一切與動力有關的行業,譬如說月票與天票都大漲,天票可以漲到九個歐元,這幾天油價有點鬆動了。

然而,我太樂觀了--之前,我應該去年中秋國慶回國的,一再因為疫情航班管控政策延遲,然後春節時候我說複活節後我一定可以回家---但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這下好了,一頭是我的家鄉也是我的目的地上海麵臨疫情以來最嚴峻的大考與管控,一頭是最新消息小歐戰要打到五月份,歐洲常見航線領空空域繼續管製,兩頭把我繼續卡在德意誌,隻好佛係地安慰自己,吾心安處是我鄉。

看我俄烏戰爭開打後,德國市麵最困難時期早餐公務餐夥食,在本地雞蛋限購,東部限購糧油的時期,多麽難得啊,不過貌似就在那個星期德國油價有點降下來了,我們當時還估計倆毛子談妥複活節休戰,五月份就會徹底友好停戰了。 (^o^)/

回到今天的主題,我們來看看,從我一個文藝範視角,一戰與二戰這倆殘酷的人肉絞肉機有啥區別----一戰誕生了更多本身就是參戰者甚至陣亡者的偉大詩人與哲學家,因為他們親眼目睹了奧匈帝國溫情脈脈的新古典主義舊世界的滅亡,而資本新時代以血肉為祭品開啟了機器文明時代。而他們,都是八五後,隻不過是1885後,而我是一名1985後,我寧願穿越百年做那個時代的八五後。

譬如說,一戰最偉大的德語詩人,德國詩歌史上第一神童也是戰死者,今天我們的主角之一特拉克爾小夥子,他的資助者者,大名鼎鼎的另外一位參戰軍人,偉大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小夥子,還有那位直接促成了每年十一月英聯邦國家老兵節以罌粟花作為標誌的加拿大陣亡軍醫,傳世詩篇“在佛蘭德斯高地上”作者麥克雷小夥子等都是十九世紀的八五後。

到了二戰,戰爭與藝術依賴的科技更加高效,影像傳播第一次壓倒了文字傳播,二戰誕生了更多電影家與攝影家。

===1917和特拉克爾的一戰:死亡七唱-本我-自我-超我安魂曲 -----

也是1917的影評,因為特拉克爾隻活了27歲(1887-1914),他是一戰參戰者也是死難者。詩人筆下死亡的歌唱(七次是虛數,因為自古以來有“7”與“12”崇拜等數字膜拜),其實是人類從“自我”反思和天啟出發,召回精神世界的“本我”,並且渴望升華為“超我”旅程上,一段戰爭安魂曲!

image

他的這首詩,我發現跟電影1917的美輪美奐的一鏡到底長鏡頭與詩意電影美學是絕配,往下看!我把每一句詩句的解讀都配上了影片劇照,一定能夠給讀者營造沉浸式影評氛圍。 這裏必須糾正一個錯誤---許多版本第一句就錯了,把時間寫成了黃昏!

錯!這首詩,跟以前講特拉克爾與保羅策蘭的夜晚之心和破曉之歌時候提過,必須是破曉而不是黃昏---因為不僅原題目如此,而且,之所以謳歌夜與晝交替的破曉,是中世紀人民為陣亡者招魂的破曉之歌的傳統,這個時候正是曙光與複仇女神為主神。破曉,也是“本我-自我-超我”螺旋式上升的人類精神與自我意識覺醒的別稱。

電影: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最激烈之際,兩個年僅16歲的英國士兵接到的命令,需立即趕往死亡前線,向那裏的將軍傳達一個“立刻停止進攻”訊息。 時間隻有八小時,武器彈藥有限,無人知曉前方敵況:死亡寂靜之地、布滿屍體的鐵絲網、突如其來的敵軍、隨時斃命的危險境況…… 這一次兩 個少年為救1600個人的性命,不完成,毋寧死!1917-8 1917-9

Siebengesang des Todes  死亡的七次歌唱 翻譯與解讀  樓主

1

1917-20

Bläulich dämmert der Frühling; unter saugenden Bäumen

春天以淺藍色破曉:在羽翼未豐的樹下(“吮吸的樹”即羽翼未豐的樹,這是德語成語)

Wandert ein Dunkles in Abend und Untergang, 

一縷黑暗在夜色與沒落的厄運中遊蕩,

Lauschend der sanften Klage der Amsel. 

正傾聽著烏鶇那平緩的悲歌。

Schweigend erscheint die Nacht, ein blutendes Wild, 

顯形無聲的黑夜,是一片血色的曠野,

Das langsam hinsinkt am Hügel. 

是緩步的沉沒在山巒。

2

1917-27


1917-28
 

In feuchter Luft schwankt blühendes Apfelgezweig, 

茂盛的蘋果樹律動於濕漉漉的風間

Löst silbern sich Verschlungenes, 

流散的銀色自我糾纏 

Hinsterbend aus nächtigen Augen; fallende Sterne; 

漸次消退出夜的眼睛:墜落中的星星

Sanfter Gesang der Kindheit. 

還有孩提時代溫柔的歌聲。

譯者注:這個孩提時代不僅是指某個人,且是指人類文明、人類精神的孩提時代,歌聲歌謠都是一種古老傳承的密索斯(口述曆史、神話童話傳奇等)的象征。 1917-29 1917-30 Erscheinender stieg der Schläfer den schwarzen Wald hinab,

預示著即將的降臨,降落在那世代沉睡的黑色森林,

Und es rauschte ein blauer Quell im Grund,

而它潺潺作響,於心底的一處藍色源泉,

譯者注: 源泉---德語裏的es,其實還有泛指或者無人稱代詞的意思,es這裏指人格的整體,從哲學意義上講的完整人格整體由本我(沒有被汙染的,與生俱來或者嬰兒時期的最深沉潛意識,初始的精神源泉動力,就是這裏“世代沉睡的黑色森林”)-自我(外部世界塑造過的)--超我(來源於反思與敬天法祖、仰望星空的曆史領悟、超驗的天啟這三種渴望,也是三種源泉,按照因果律結出的果實,可以帶著理性和自由有這一對哲學或者信仰的翅膀飛翔於宇宙之中)三位一體組成,至少包含四類精神源泉。

預示的降臨---應該是“超我”的降臨+“本我”的覺醒!




1917-31

寫到這裏,你明白為什麽無神論的維特根斯坦與泛神論的海德格爾都鍾愛特拉克爾了吧---- 他未必有確定無疑的哲學學科意識,但是他從遠在基督教甚至古希臘之前的人類精神孩提時代尋找回來的密索斯,即童話與神話意象令人類精神的源動力自我顯現,甚至不證自明!

Daß jener leise die bleichen Lider aufhob

那兒正有某個人抬起蒼白的眼瞼

Über sein schneeiges Antlitz;

窺視他形如白雪皚皚的存在; 1917-32 譯者注: 這一段的哲學內涵是自我窺視,自我觀照,直接拿友鄰的高見來說明--“我”,隻能是作為意識主體的我,但這裏又有這麽一個矛盾,“我”似乎是可以被對象化的,我依然可以設想一個作為抽象人格的“我”---這實質上是意識的投射。

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中有這樣一句話,源於佛教金剛經與圓覺經的禪宗思想,“眼睛不在視野之中”,那麽真正的我,就應該是那個觀看的“眼睛” (譯者注: Daß jener leise die bleichen Lider aufhob 那兒正有某個人抬起蒼白的眼瞼-----這個某人就是真正的“我”, 而“形如白雪皚皚的存在”----既是指外部世界塑造過的,他者的、物理的“自我”;又是指反思的、心理的“超我”), 但是這個眼睛根本看不到自己,它想要看到自己,隻能通過視野裏的鏡子。那麽意識視野中的鏡子是什麽,我大概想到兩種可能,一是反思,二是他者,前者是心理的,後者是物理的。

1917-33
1917-10

Daß jener leise die bleichen Lider aufhob

那兒正有某個人抬起蒼白的眼瞼-----這個某人就是真正的“我”,

而“形如白雪皚皚的存在”----

既是指外部世界塑造過的,他者的、物理的“自我”;又是指反思的、心理的“超我”。 1917-11 1917-12

1917-13

3

1917-14

1917-16
1917-17
1917-18

Und es jagte der Mond ein rotes Tier

譯讀1:而它追逐形如一頭赤獸的月亮

譯者注:以前說過的,狼月、血月、藍月等與滿月、月全食等相關的月亮天象,在古代印歐神話裏都預示著或象征著天啟,所以下句的seiner--它的,這個是它(追逐天啟者,也是上文潺潺作響的預兆),不是牠(野獸般的月亮,紅色野獸般的天啟)

譯讀2:而月亮追逐著牠,一頭赤色野獸

譯者注:第二種解釋是,曆代月亮女神都是狩獵女神,比如第二或第三代的阿爾忒彌斯,也即戴安娜-----而月亮追逐的牠,一頭紅色的野獸出了自己的洞穴,則下句seiner就是野獸的牠;有趣的是,屈原筆下乘著赤色野獸--赤豹的山林女神,不知是否與阿爾忒彌斯等同源,來自人類孩提時代的歌謠或者人類精神的童年時代,共同的密索斯想象。

Aus seiner Höhle;

逐出了它的洞穴

Und es starb in Seufzern die dunkle Klage der Frauen.

而它死於女人們的暗夜悲歌與歎息聲中

譯者注:這個它,無論是作為如赤獸一樣月亮的追逐者,還是月亮所追逐的赤獸、被追逐者,都確定無疑就是前文潺潺作響的它----也就是“超我”即將降臨的預兆。 我傾向於這個“它”的第二形象是被月亮追獵的赤獸,死去了---代表著下文逝者整體人格變成了幽靈的陣亡者亡靈,但人格中覺醒的“超我”“本我”依然在向星空升騰,最後在戰爭的洪流中涅槃為人類和平的精神依托。

梳理了下脈絡。 一個潔白如雪的,即將覺醒的“超我”,藏身於赤獸一般的人格整體(本我-自我-超我,想起了佛教的冉登-釋迦牟尼-彌勒三麵佛)中,然後這頭赤獸(陣亡將士幽靈)被月亮女神逐出,女人們以哀歌送行,赤獸幽靈的那個“超我”向著星辰祈禱,發出蒙召的光輝,而這被殺的整個赤獸幽靈整體離開了腐臭的戰場和戰壕,留下可怖陰森的皮囊(屍體),帶著覺醒且寂靜的“超我”魂魄,幽靈整體依然有赤獸生前一般的獸性在堅壁清野,焦土拉鋸的無人區無聲遊蕩,沒有哀嚎,似乎依然在靜靜沉思,然後那個先驗的“超我”引領赤獸幽靈投身閃光的洪流,這陣亡將士此時才涅槃永生成為和平之樹或罌粟花。

Strahlender hob die Hände zu seinem Stern

他的手中有光芒四射向著他的星辰升騰

Der weiße Fremdling;

那白色的陌生人; 1917-19

 

譯者注:這句的他(陌生人)與前文形貌如白雪皚皚的那個他同一。

譯者注:最後兩段是作者把自己親曆的戰場景象,來投射、思忖戰爭與和平、生存與毀滅於曆史洪流的辯證法和理想主義體係中。 1917-21 1917-22 1917-23 Schweigend verläßt ein Totes das verfallene Haus. 逝者悄聲離開,那坍塌的房屋, 1917-24


1917-25 O des Menschen verweste Gestalt: gefügt aus kalten Metallen,

哦,還有那群人潰爛的形體:與冰冷的金屬連節著,

 

1917-26 Nacht und Schrecken versunkener Wälder

如黑暗與恐懼沉醉其中的叢林 1917


1917-1 Und der sengenden Wildnis des Tiers;

如野獸出沒於野火焦土的荒原;

譯者注:野火、焦土、荒原、野獸等為什麽漢語與德語對應得這麽好---隻是因為這些都是我們對上古從亞洲腹地到歐亞草原遊牧曆史的共同記憶

Windesstille der Seele.

靈魂寂靜無聲。

1917-2-2

(整首詩歌我最愛的一節搭配我最愛的影片畫麵,每次讀到看到都充滿激情)


1917-3-2

Auf schwärzlichem Kahn fuhr jener schimmernde Ströme hinab,

有人離開發黑之船,投身飛奔直下的閃耀洪流

Purpurner Sterne voll, und es sank

鋪滿紫紅色的星星,然後沉沒


1917-4-2


1917-5

Friedlich das ergrünte Gezweig auf ihn,

有和平的綠蔭從他那裏長出, 譯者注:這句跟第一句羽翼未豐的樹互文

Mohn aus silberner Wolke.

銀光閃閃的雲外開出了罌粟。

---- 後記 這部影片的長鏡頭尤其一鏡到底的運用是教科書級甚至殿堂級的,可以說借鑒了從喬托到卡拉瓦喬直到倫勃朗,整個巴洛克美術鼎盛時期的構圖與陰影美學,充滿了哲學宗教寓意。

 
1917-4-2

1917-24
1917-18

我最讚的是這幅,看見沒有,主人公從逼仄出走到光中,背後的斷垣殘壁牆麵,仿佛是六翼大天使聖米歇爾等的羽翼翅膀長在了男主的身上

1917-30
1917-31

還有這樣的煉獄之門,這樣的鐵窗十字架,這樣的聖女與基督在人間一般的構圖與色調

1917-22

1917-17

當然兩次世界大戰都誕生了優秀的音樂---兩次世界大戰最著名的交戰雙方共鳴的戰地情歌,也是著名反戰歌曲就是這個---莉莉瑪蓮。

樓主演唱與製作的新版MV 莉莉瑪蓮

今春,我們小地方文藝範春天隨著隔壁的俄烏戰爭如期而至。現在小歐戰時期,唱這首歌太應景了。

德語版

中文版

德語清唱版

跋---異鄉遊子 電影1917的插曲,異鄉遊子,新鮮出爐,就是男主他們聽見樹林裏穿出的凱爾特民歌Celtic folk,原唱是男聲 現在是我這個異鄉遊子!

演唱,製作,  樓主

Jos Slovick - I Am a Poor Wayfaring Stranger (from 1917) 1917插曲中英文歌詞 Wayfaring Stranger,這是一首蠻古老的英國民謠(也有人說是愛爾蘭的), 歌詞意味深長,這首歌講述的, 其實是關於如何麵對死亡的主題, 蘊含著些許宗教氣息, 不過麵對死亡, 歌詞並不是那麽沈重壓抑, 反而映照出一種希望之光,展示了一種虔敬的, 對死後世界的美好期望之情。 它觸動著每一個聽者的神經,激發我們腦海中難得的想象力,感動我們久未被感動的心弦。聆聽這首歌的時候,腦海中會浮現這樣一幅永恒的幽遠畫麵:一個背著行囊的孤身旅人的背影,在一片綠洲或茫茫沙漠,一座高山或無際曠野中,他獨自一人行走穿越,浪跡天涯……

Wayfaring Stranger《流浪異鄉的遊子》

I'm a poor wayfaring stranger我是一個流浪異鄉的遊子

While traveling thru this world of woe在這悲傷的世界徒步旅行

Yet there's no sickness,toil,or danger有個地方沒有病痛,艱難和危險

In that bright world to which I go那是我即將前往的光明世界

I'm going there to see my Father我要去那兒探望我的父親

I'm going there no more to roam我要去那兒不再遊歷他鄉

I'm only going over Jordan我將穿過約旦河

I'm only going over home回到那屬於我的家園

I know dark clouds will hang round me我知道烏雲會籠罩著我

I know my way is rough and steep我知道路途艱難而險遠

Yet beauteous fields lie just before me但美麗的田野終會展現在我的眼前

Where God's redeemed their virgils keep那裏是被上帝拯救的自然聖潔的樂土

I'm going there to see my mother我要去那兒看望我的母親

She said she'd meet me when I come她說她會迎接我的歸來

I'm only going over Jordan我將穿越約旦河

I'm only going over home……回到那屬於我的家園……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