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過年回國、見到一些國內親戚的孩子們、因為他們十年內都有加入出國的大潮的打算、也就是小留。
說一下我的看法、先說好的一麵、這些國內親戚都住在一線大城市、家裏普遍條件好、雖不是億萬富翁、但也都身居高位、不差錢、而我們國外的老留、一般隻是中高級白領、很少人能在公司指點江山。
所以他們的孩子感覺視野更開闊、再加上是成長在自己的文化中、孩子很自信。
再說另一麵。國內從小孩子的培養就抓得緊、剛上小學補習班、各種文體班就排得滿滿的。孩子攀比意識特別強、一開始擔心我家孩子和親戚小孩們玩語言交流是問題、結果這個完全沒問題、他們的英語非常好、除了發音不是native speaker,整天看的也是美國這邊小孩的書。但感覺有一種文化上的差異、國內習慣比、而且在比較中找到滿足、另外做事目的性太強。我過去看過一個美國家庭小留寄宿文化交流、老美想著文化交流、結果小留整天忙著給自己找更好出路。結果雙方都不愉快、當時看了報道不明白。我這次有點明白了、那種令人窒息的強烈的目的性確實令人覺得不舒服。而且我有點意外、雖然國內發展這麽快、他們出國的打算還是很強烈。
國人的這種生怕錯過起跑線的推孩子的文化、整天忙著送各種班;也確實有所收獲、下一代都是高學曆成功人士。
但是我有時看西人這些各領域成功的大家、似乎家裏成長環境都不是華人這種犧牲自己一切為孩子。而且一般爹還各種不靠譜。比如Jobs, Musk, Clinton, Bezos、obama、還有星巴克創始人、等等。這個星巴克創始人長在低收入housing,他說他當年上大學根本沒有選擇什麽、也不懂、好像隻有一個北Michigan 大學給他錢錄了、他就去了。
這幾天看Musk媽一個采訪、她說她不是直升機式的家長、她教育孩子要努力、但具體事宜要孩子們自己搞定、比如申請學校、填表、選學校、她都不插手。
她單媽三孩、艱難的時候大家就床墊睡地上、但天性樂觀、她的一段話 “I wake up in the morning happy and excited and thinking, ‘good things are going to happen’. And by the end of the day, if nothing exciting happened, I wake up the next morning excited. 也許這樣心態的媽才能養出big dream的孩子。
老中焦慮感太強、老中養娃的方法保底、生怕錯過一步、但向上發展潛力有些不足。怎麽調動激發孩子自身的潛能、drive, 這個問題我也是在思索、沒有好的答案、新年開始之際、和朋友們一起討論。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