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data/radio/album/02/14/214_120_120.png?rand=4864">
講您的故事
總節目 33 總播放 119188 總點讚 95 總評論 318

老留 黎錦揚 (楔子)

2023-08-08 23:03:30 播放 1125 評論 7
0:00

老留黎錦揚 人物傳記作者: 悉采心 配樂:Bricks & Nes: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40F3OzT02e2jv9oH51B7VK?si=Pspd0rjdRr60063fRcbabw 數月前,從美麗和善的“千萬點擊富姐”菲兒那裏,得知北師大120周年校慶時上映的、演繹其百年校史的藝術片:不負今日。看片前我問菲兒,有沒有曾在文學院做院長的黎錦熙先生的片段。菲兒說有,剛開始就是,他在給學生上課,魯迅走了進來…… 哇,黎錦熙+魯迅,真是雙倍的驚喜。開片有鴻儒,甘願做白丁。我找來片子,按鍵放映,眼睛睜得賊大,彷佛剛做完開眼角手術。當然,因為前賢們都已作古,肯定需要“替身演員”,那麽到底是誰、誰誰,來扮演那些既是滿腹詩書、又敢於吐故納新的民國大文豪呢? 音樂輕啟,幾分像“長亭外古道邊”;老樹古樓,引人入似水流年。鏡頭帶我進入1925年的老北京。我在意境悠遠的畫麵中,全心期待。近幾年來,因更喜歡靜下來翻書,影視劇看得有限,所以腦中的民國文人造型,一直停留在陳道明的那副其貌不揚卻清高寡淡的模樣,沒更。 書聲朗朗,正片開場。女生們齊念魯迅的《故鄉》。 隨著鏡頭進入教室,在全班都紮著麻花辮的後腦勺中,一位戴眼鏡的長衫大帥哥立於講台。大帥哥玉樹臨風,侃侃而談,僅側麵特寫,就吊打了陳道明的大長臉。 我亦遭“側顏殺”,走神兒了。正想他是不是某家眼鏡店櫥窗裏的超級男模,屏幕出現白色正楷:黎錦熙。這仨字加起來50來劃,每一劃都似濃度飽滿的白色塗改液,硬是把我從黎錦熙最小的胞弟——黎錦揚先生的口中所認知的那位沉靜內斂、被毛主席一直稱為“邵西先生”的黎錦熙,給蓋了。 好在,隨後進到教室的,是相貌比較貼近人物原型的“魯迅”。“魯迅”演得也好,既有“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倔強,也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謙和,雙重氣質糅合得不錯。 後來二人在校園中走路,邊走邊聊,通過魯迅的讚賞之言,向觀眾交待了黎錦熙的改革之書——《新著國語文法》。這讓那些對黎錦熙不熟的後人,明白了為什麽他可以同魯迅並肩而行,原來當年黎的手中,也握有自己寫的、可以與《故鄉》比試比試的重著。雖然不是小說,但《新著國語文法》在民國時代的重要性,正如魯迅所講的那樣:於白話文推廣之路,立的是大功。 隨後的橋段更加耐人尋味。黎邀請魯迅去操場聽任公(梁啟超)的講演,魯迅倔勁兒上來,唧歪歪地回道:不去。借口呢,是梁啟超欠他一碗答應了兩年都沒讓他吃到的“陳皮綠豆粥”。 在我看來,編導是不得不用這碗粥,意味深長地淡化了魯迅不可能去聽梁講演的理由。據史料記載,早在十幾年前的191?年,魯迅還在被袁世凱篡權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心懷憤懣地做教育部僉事時,就對屈於現實而擁戴過袁的梁啟超,頗為厭惡。 所以看到那裏,我也替編導乃至做監製的莫言、餘華感到為難:要是魯迅真去了,往下還怎麽演呢?——啥?該咋演就咋演?那請問莫老師餘老師,你倆在片尾的所謂的“本色”演出,怎麽都說了不少讓人聽得似懂非懂、非懂似懂的不保底的台詞兒呢? 嗬嗬,跑題了,回到片中。魯迅不去,而作為比魯迅小10來歲的黎錦熙,當時還是對改良運動抱有單純熱望的小青年,因而兩人白白後,他一個人蹬著破舊的自行車,去粉任公去了。 在會場的人群後,黎錦熙碰到同來聽講的錢玄同。接下來影片對會場做了虛化處理,隻見眾生,不聞眾聲,以凸顯黎、錢二人所討論的宏圖大誌。就聽黎對錢說(大概其):簡省漢字、厘清文法之後,要大範圍地推行注音,這樣白話運動方可真得成效。錢隨後一拍腦門兒,從兜裏掏出一黃信封,上麵寫著“邵西兄 收”。黎打開看,落款是“數人會”。錢這時告訴黎(大概其):拚音的推行,非一日之功,更非一人之力,這是半農的意思。除了你我,趙元任、林語堂都在。黎此時大得鼓舞,真誠發願:眾人同在,願為星光。 隨著越來越多的民國大家牽入劇情,真實的過往在詩意中演進,片中的“邵西”,亦於人物勾連中不斷深化,同黎錦揚先生口中的長兄漸漸對接了。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有關黎錦熙的情節,也基本告一段落,令我非常不舍。 退出了影片的邵西,並沒有退出曆史。更多可觀可歎之處,還在後續,那包括他如何矢誌不渝,拒絕了後來已經成為一國之君的毛主席的重用。 1949年春天,北京和平解放後,毛親自去北師範大宿舍看望昔日於長沙讀書時的師長和同窗。而這位師長,正是當時在文學院做院長的黎錦熙。關於主席同這位比他僅大3歲的“邵西兄”之間亦師亦友的情誼,百度百科和維基裏都有詳細說明,此不贅述。若一言以蔽之,可以摘一句黎離湘至京教書後、兩人於通信中毛寫給黎的一句話:得吾兄恨晚,甚願日日趨前請教。 而這次北師大的聚晤,是兩人闊別三十年後的重逢。這三十年裏,毛南征北戰奪得天下,黎則一直專注於大眾國語的推廣與改革,已修為至國寶級的人物。此前,國民政府教育部曾邀他一道南下,可心中自有定奪的他,不為所動,告訴家人,我要在這裏等一位唐宗宋祖都稍遜風騷的偉人…… 因而,當毛主席下車後,從一行人中走出,握著他的手眼眶濕潤地喚了一聲“黎老師”,年近花甲的黎錦熙,一雙老眼立時淚目。 倘若平常人,置身於這樣感天地泣鬼神的動人場麵,接下來就是兩肋插刀了。更何況昔日的師生,已經被歲月顛覆成今日的臣君。 餐敘間,毛主席說話了,請老師出任新中國的教育部長。不想從政的黎錦熙,既沒被彼此的淚水軟化,也沒被千年的禮教禁錮,直接婉拒了毛,理由是他更想從事中文改革及教書工作。 毛主席也算大氣,被拒後沒有計較,仍用汽車送黎錦熙回家。日後還將各族人民獻給他的禮物,包括好吃好喝的,派手下的幹事,分給邵西老師一份。 作為吃貨的我,這時打斷了跟我閑聊往事的黎錦揚先生,問好吃好喝的都有啥。黎老酸楚地一笑,回我道:當時我在美國窮困潦倒,正在努力拚搏以掙得屬於自己的那口飯,沒顧上問呢。 那麽,主席到底給他的邵西老師送了些啥,以及黎家的幺弟黎錦揚,後來怎麽在美國找到了“鐵飯碗”,都是特別有趣的故事。希望看君不棄不離,聽我下回分解。

免責聲明:本節目內容為媒體或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文學城電台(海外電台)的觀點、立場以及投資建議。
評論
評論不支持HTML代碼
注意: 請不要在評論中留下不友好信息或者類似侮辱性的言辭。

發發發,加油,看好你

親愛的花花,姐本來想親自上陣,講你喜歡的”東北普通話“,但試了幾次沒成功。白天忙時,沒有大塊空閑反複錄音(定力不夠,一次錄不成),這才找AI幫忙。然後就發現“其實她不懂我的心”,從頭到尾念的一個調調。目前這兩款女聲,已經是通過俺反複調試所整出的、最莊重的聲音啦,其她的口吻簡直就是在FAJIAN,哈哈,花花懂的:))

被花花肯定美滋滋的,擊掌感謝! 也鳥悄兒地問一句:花花啥時候開通“廣播站”?

以為能聽到你的東北普通話,原來派了個嗲聲嗲氣的小妞。

哇,驚喜!最有內涵的一篇,絕對讚!

感謝梧桐的支持!也期待您的電台開始廣播:))

祝賀采心首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