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電台
  • 介紹了古代、中世紀、文藝複興、巴洛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二十世紀的西方音樂。對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音樂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展現出的不同風格特征做了細致分析。西方音樂曆史及音樂體裁的發展主要經曆了以下幾個階段:一、西方音樂的起源。二、中世紀的前期和盛期。三、“新藝術”時期。四、文藝複興時期。五、巴洛克時期。六、古典主義時期。七、浪漫主義時期。八、新音樂……
  • 張汝倫,複旦大學哲學係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被評為複旦大學“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導師”。 主要研究領域(研究專長):中西哲學、中西思想史、比較哲學、政治哲學;近期研究重點:中國先秦哲學、德國古典哲學、近現代中國思想史。
  • 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教學名師閻步克教授分享中國古代政治與文化。
  • 本課程選取唐詩藝術的若幹重要關目,如情景、比興、語言、立意、結構、剪裁、技巧、意象、時空、聲律、對偶等,予以集中而深入的解說,重藝術賞析,更重創作脈理的探尋;重文本解讀,更重理論概括。希望通過12講,使學生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在對唐詩的審美欣賞中達致對唐詩不同藝術特點的深層理解和把握。
  • 《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被稱為史上“最無爭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曾說:“我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第一個感覺是“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紐約時報》曾評它是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百年孤獨》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曆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也可以看作是拉丁美洲曆史文化的濃縮投影。全書近30萬字,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加上作者馬爾克斯獨創的、從未來角度來回憶過去的倒敘手法,讓人閱讀時難免眼花繚亂。
  • 李承鵬《論中國作家的知行合一》講座,是香港大學“名作家講座係列”中的一期。舉辦時間:2011年7月20日,舉辦地點:香港大學。
  • 國民黨為什麽丟掉了大陸?這個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除了共產黨有一套說法以外,理論界的人,真正去研究這一段曆史的,給它一些說法的,好像還沒有被我看到。今天張鳴教授給我們帶來這個問題,我想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 中國古代盛產宦官。在明代之後,宦官又被稱為太監。帝王需要人服侍,這種事兒可以理解。但是,為何非要把人連睾丸帶男根一並割了,造成殘廢,放在宮裏伺候人?把閹人群體圈起來,形成一種宦官製度,專門設置衙門,分出群體的規製,人群的官階高低,卻是我們古代中國的獨創。我認為,這種宦官製度,跟帝王的多妻製有關……張鳴說曆史係列講座。以幽默、辛辣的口吻點評曆史人物及事件,嬉笑怒罵,激揚文字,點評恰到好處,從曆史中提煉對現代的借鑒意義,引人深思。
  • 北大清華最受歡迎的科學通史課主講教授、清華科學史係主任吳國盛的公開課《科學通史》,將為來自不同學術背景的學生營造整體的科學形象,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架起橋梁,幫助學生全麵深入地了解科學的曆史,思考科學的意義;有效地溝通文理,讓文科學生懂得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讓理科學生擁有曆史意識和批判精神。
  • 《精神現象學》出版於1807年,是黑格爾闡述哲學觀點和方法論原則的第一部綱領性巨著。兩百多年來,這部著作被稱為“天書”,一直被視為人類哲學史上最為晦澀難懂的經典作品之一。鄧曉芒教授用了五年九個學期在課堂上逐句講解,把這本天書從頭至尾逐句解讀了一遍,並重新翻譯了這部著作。
  • 趙敦華,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全國高校教育名師,研究領域涉及西方哲學、基督教哲學、中西比較哲學
  • 西方哲學的起點是:我們看到的世界全是幻象、全是假象,這是探討哲學的一個最基本的起點。王東嶽先生是一個學貫中西的學者,他對中西文化的理解很深刻,或者說,他對文明的理解很深刻,他認為文明是為求存。而且不管是古希臘哲學、西方古典哲學,還是中國先秦思想、佛學思想,又或是科學理論,王東嶽先生的解讀都很獨到。同時,他能把這種深刻和獨到用通俗語言講出來,引人入勝、發人深思。
  • 曆史悠久的統一,究竟是我們寶貴的遺產,還是我們必須卸去的包袱?都是,還是都不是?請聽:複旦葛劍雄講座《統一與分裂——從曆史看未來》
  • 這是天崩地裂、改朝易代、濃墨重彩的60年,明清之間生死對決,精彩博弈。這是讓人熱血沸騰、讓個性表露無遺的舞台,努爾哈赤的堅毅,皇太極的進取,萬曆帝的怠惰,天啟帝的庸頑,袁崇煥的忠烈,魏忠賢的奸詐,東林黨人的絕望抗爭,閹黨群醜的擅作威福……這些人物,這些事件,述說著那個正邪對立、忠奸並陳的時代,見證著清之勃興、明之將亡的曆史大變局。
  • 秦暉解析文革之謎——四種敘事與曆史真相,本演講2016錄製於浙江德清縣。
  • 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研究員馬振犢:《蔣介石與希特勒的秘密交往》,浙江寧波市圖書館“天一講堂”。
  • 《西方哲學史》係統講解西方哲學史。突出西方哲學思想發展演進的內在脈絡和精神實質,將哲學史看作是哲學思想在曆史過程中自身演進的邏輯結果,力圖把不同時空背景中呈現出來的各個哲學派別和各種哲學思想當作一個有機聯係的整體來加以把握;在內容上分為六章,即古希臘羅馬哲學、中世紀基督教哲學、16-18世紀西歐哲學、18世紀法國哲學、德國古典哲學、近代哲學的終結及向現代哲學的過渡。
  • 趙林:《西方文化概論》在結構上分為三大部分,即古代希臘羅馬文化、中世紀基督教文化和近現代西方文化。第一部分對古代希臘文化的起源、希臘神話傳說與文學藝術、希臘社會的政治生活與哲學思想以及羅馬社會的文化麵貌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揭示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發展的內在邏輯與精神軌跡。第二部分側重於探討基督教文化與“兩希文化”(即希伯來文化與希臘文化)之間的淵源關係、基督教與羅馬帝國和日耳曼民族的動態關係、中世紀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演化過程以及基督教文化的曆史影響等問題,說明基督教與西方文化之間錯綜複雜的本質聯係。第三部分從考察文藝複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這三大文化運動入手,展示西方近代國家主義和科學理性的勃興曆程,並對近現代西方社會的各種重要思潮和文化運動的發展狀況進行全麵的俯瞰。
  • 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人喻大華教授,做了題目為李鴻章“賣國”公案評議的學術講座。喻大華教授憑借自己深厚的研究基礎,以他獨特的視角從李鴻章的人物性格、思想和人生經曆等多方麵剖析他的成名因素,探尋了李鴻章的為人、處世之精明,並提出了其對現代人的啟示。喻教授以生動流暢的語言,為我們講述一個又一個富有深邃思想內涵的曆史故事,他向我校師生闡釋了李鴻章一生中的功過,打動了到場的每一名聽眾,使聽眾在濃鬱的曆史、人文知識的浸潤中,獲得珍貴的為人處世之道。
  • 禪宗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說明什麽呢?成佛在瞬間,人人可成佛,關鍵在覺悟,方式無所謂。這是一個智慧的境界,一個自由、自覺和自然的境界。本講座是易中天教授2010年5月8日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演講。
  • 著名作家莫言上圖滬上散談講座:我的文學生活,2008上海書展文化講壇。莫言,1955年出生於山東省高密。莫言從事文學創作二十多年,著有長篇小說《紅高梁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等十部,中短篇小說一百餘部,並有劇作、散文多部;其中許多作品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 在人類社會演化史上,最近300多年來是一個非常特殊時期,所謂“古今之變”從西歐開始向全世界其他地區擴散。“古今之變”是從傳統政治經濟向現代政治經濟的深刻製度變遷。高全喜教授的《蘇格蘭道德哲學十講》不是傳統哲學意義上的以地域標識為特征的、作為一種道德哲學分支的道德哲學課,而是從“古今之變”的視角,也就是從社會演化和文明史的高度來審視蘇格蘭啟蒙運動和蘇格蘭啟蒙思想。蘇格蘭道德哲學涉及一般道德哲學研究的心靈塑造、德行操守和倫理規範以及認識論、方法論和經驗論等內容,但不限於此,它形成了一套人性哲學,把現代社會的情感論、財富創造、法治與政府、文化傳統與文明的演進的“廣義道德哲學”包含其中。
  • 西方哲學的起點是:我們看到的世界全是幻象、全是假象,這是探討哲學的一個最基本的起點。王東嶽先生是一個學貫中西的學者,他對中西文化的理解很深刻,或者說,他對文明的理解很深刻,他認為文明是為求存。而且不管是古希臘哲學、西方古典哲學,還是中國先秦思想、佛學思想,又或是科學理論,王東嶽先生的解讀都很獨到。同時,他能把這種深刻和獨到用通俗語言講出來,引人入勝、發人深思。
  • 近年來,中國知識界麵臨新的分化,這已是一個顯見的事實。而在如何看待2016年當選的美國川普總統問題上,不僅左右派意見相左,即便是自由派內部也是紛爭不斷。怎樣看待這些現象,厘清中國大變動時代的政治與思想光譜,張千帆教授進行了一番梳理,特別指出中國自由派在左右劃分與政治判斷上的一些重要的錯位現象。這顯然是與中國思想知識界因各種信息、知識涉取上受到的限製有關,或許也與一些體驗的單相性或情感投射與偏好等因素有關。
  • 著名作家餘華在澳門城市大學榮譽博士講座《文學中的現實》。餘華用了一時許的時間,在澳門城市大學做了一堂《文學中的現實》的精彩演講。現實和文學是什麽關係呢?林彪駕三叉戟出逃,機毀人亡,這是現實,不是文學;可,當消息傳到鄉土中國後,訛傳為:林彪偷了毛主席的“三隻雞”出逃而後身死,這就有點文學的意思。在文學中,“慌張”也是一種力量,人物“精神狀態”的刻畫,亦可成為情節突轉的神來之筆,典型的是西班牙文學作品《如此蒼白的心》裏麵的描寫;當然,同樣的生花妙筆,亦頻現於《霍亂時期的愛情》。
  • 西方哲學的起點是:我們看到的世界全是幻象、全是假象,這是探討哲學的一個最基本的起點。王東嶽先生是一個學貫中西的學者,他對中西文化的理解很深刻,或者說,他對文明的理解很深刻,他認為文明是為求存。而且不管是古希臘哲學、西方古典哲學,還是中國先秦思想、佛學思想,又或是科學理論,王東嶽先生的解讀都很獨到。同時,他能把這種深刻和獨到用通俗語言講出來,引人入勝、發人深思。
  • 中國文化界炙手可熱的明星學者易中天教授受“越州講壇”邀請,於3月28日下午2點在紹興圖書館報告廳作“魯迅與先秦諸子”專題講座。
  • 帝國因何潰敗?張鳴把它又歸結為兩個主要原因:對內的養人官僚製度,對外懷柔的天下體係。 而這套理論結構中,帝王、皇帝才是核心內容。 在點和麵的交錯中,這本書講述傳統帝國積重難返的點滴。
  • 王安石作為一位有著遠大理想和抱負的傑出政治改革家,對於國家和民生有著高度的關切,投身於對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等領域的係統改革。他為後人所關注,不僅因為他領導了震古爍今的“王安石變法”、以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而名列“唐宋八大家”,更因為他受到朋友和對手共同認可的高潔人格,被梁啟超讚譽為“三代以下唯一完人”。 在王安石身後評價方麵,鄧小南介紹道:範仲淹的慶曆新政和王安石的熙寧變法,一前一後,但對範仲淹本人,後代一直以正麵人物形象評價,而王安石比較“兩極分化”。
  • 從諸子爭鳴到新文化運動-秦暉課程介紹: 本課程將通過周秦之變與諸子爭鳴、改革年代:學西、歸儒與全球化中的中華文明、“和而不同”與“殊途同歸”的中華
  • 西方哲學的起點是:我們看到的世界全是幻象、全是假象,這是探討哲學的一個最基本的起點。王東嶽先生是一個學貫中西的學者,他對中西文化的理解很深刻,或者說,他對文明的理解很深刻,他認為文明是為求存。而且不管是古希臘哲學、西方古典哲學,還是中國先秦思想、佛學思想,又或是科學理論,王東嶽先生的解讀都很獨到。同時,他能把這種深刻和獨到用通俗語言講出來,引人入勝、發人深思。
  • 著名學者劉擎所著的文化讀物。 人生的意義,人們向往的自由和公平的價值,人類文明的複雜衝突與未來趨勢……這些讓你困惑的大小問題,過去也困擾過韋伯、尼采、薩特等傑出的頭腦。 他們盡最大努力做出闡釋,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思想標識。 在這部講義裏,劉擎介紹了現代視域下的19位思想大家,廣泛而係統地討論工具理性的利弊,如何麵對虛無主義,消費主義對人的異化,財富分配的公平正義和全球化等議題。
  • 金庸的武俠小說寫盡了人生百態,而小說裏的主要人物,無一不是金庸自身各個階段的思想反映,縱觀金庸小說的武俠人物,它又是金庸成思想變化的曆程展現。1955年,30歲的金庸以一部《書劍恩仇錄》涉足武林,隨後《雪山飛狐》《射雕英雄傳》《飛狐外傳》也衝出江湖。此時的金庸年輕有為,於是一批建功立業的大俠躍然紙上,陳家洛、袁承誌、郭靖、胡斐,盡管他們身上有理想化的成分,但其俠義精神卻能掩蓋其短,張揚其長。
  •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清王朝塵封已久的國門被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麵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麵對西方列強的挑戰與威脅,中國仁人誌士也開始了維新自強之路。 有識之士積極學習西方先進文明,西方的科學與技術、觀念與思想也紛紛湧入晚清時期的中國,中國社會迎來一場浩浩蕩蕩的“西化”大潮,秦暉教授將為讀者朋友講述晚清“西化”潮的由來與演變。
  • 長征作為英雄史詩,在中國早已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但是有關紅軍長征的曆史敘述是怎樣形成的,卻少為人知,什麽叫“曆史的敘述”?就是隨著人們對某一事件的認識的不斷提高,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以新的觀察視角,對某一曆史事件反複進行追憶、回味、體會,發現,挖掘新的史實,再以不同的表達方式為載體,對之進行新的描繪和解釋,使有關這一史實的敘述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
  • 沈誌華2010在寧波的演講。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冷戰專家沈誌華根據大量的蘇聯揭秘檔案,客觀真實還原朝鮮戰爭爆發的真實原因以及對各方所產生的影響。
[<<] [上一頁] [6] [7] [8] [下一頁]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