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漲粉314萬,潑天流量砸中“草根網紅”郭有才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一首《諾言》全網刷屏,郭有才爆紅出圈。

他梳著上世紀90年代流行的大背頭,戴一副銀絲框眼鏡,身著複古風格的寬大西裝,打著一條紅白條紋領帶,手上戴著副黑色皮手套,在直播間裏聲嘶力竭地唱著這首老歌:

我不了解天長地久,要用這麽多的寂寞來等

是你讓我的心痛,一天比一天深

無奈人在風裏、人在雨裏、人在愛的歲月裏漂流

你我不能重頭、不能停留、不能抗拒命運左右

……

郭有才的身後,是停止運營多年的菏澤南站,黃色的低層小樓透出了年代感。他還為直播間額外加了個複古的黃色濾鏡,懷舊感氛圍拉滿。

即使唱功不算專業,但郭有才為歌聲注入了豐富的感情,用略顯滄桑的嗓音將不少觀眾拉回了那個70、80年代,回憶起曾經的青蔥歲月。

今年5月初,郭有才直播演唱《諾言》的片段火了,多條切片或搬運視頻在抖音、視頻號等平台上被轉發數十萬次,越來越多的網友湧入他的直播間想要一聽現場。

新榜旗下抖音數據工具新抖顯示,4月底郭有才直播間觀看人次10萬-20萬左右,5月3日之後每場直播觀看人次保持在百萬以上,5月16日單場直播觀看人次超過2774萬,點讚破億。

截圖來自新抖

郭有才的粉絲數更是一路狂飆。

據新抖數據,5月9日起,賬號“郭有才(菏澤樹哥)”開始高速漲粉,3天漲粉314萬,僅5月15日一天就漲粉了113萬。截至目前抖音粉絲數達到600萬,其中超過一半是31-50歲的人群。

菏澤這個位於山東的小城,也在一夜之間出了名,很久沒有客運列車停靠的菏澤南站因此人聲鼎沸,旅客日流量達到近百萬人次。當地政府連夜修路、擴建南站廣場,提供遊客服務,想要抓住這波流量。

很多網友不知道的是,這其實是郭有才在互聯網的第三次走紅,第一次是2017年的“菏澤步”,第二次是2022年直播連麥唱《真的愛你》,第三次就是這首《諾言》,真正地出了圈。

郭有才的三次走紅

如何去描述這種爆紅全網的感受?郭有才在視頻中說:“本來感覺能給我吹一縷春風就心滿意足了,沒想到收獲的是大家給的一整個春天。”

3天漲粉314萬:

五年燒烤無人知,一曲《諾言》天下聞

郭有才的火,在於他會唱歌,又沒那麽擅長唱歌。

《諾言》原唱是台灣歌手李翊君,歌曲發行於1995年。李翊君的演唱柔和婉轉、充滿悲傷,而郭有才的演繹是另一種風格,大膽直接、撕心裂肺。

不少網友留言說他的歌聲“沒有技巧,全是感情”,從中能聽出“平凡人不屈服於命運、奮力抗爭的感覺”。

很快,網友們發現郭有才的個人經曆恰好是“不屈服於命運的平凡人”的真實寫照,他沒有專業技巧的歌聲正是奮力抗爭命運的勵誌佐證。

這樣一個普通人逆襲的故事,不僅承接住了《諾言》刷屏的流量,也將郭有才的形象推到台前,熱度再上一層樓。

郭有才在以前賬號上分享的個人故事

這個看起來複古又滄桑的小夥子,實際上是個出生於1999年、今年才25歲的年輕人。他本名叫郭壯,因為喜歡國學,給自己取字“有才”、號“中道”。

據郭有才講述,他出生於山東菏澤的一個農村家庭,10歲母親去世,父親組建了新家庭,他則被“流浪式散養”。

由於生活困難,他13歲就輟學打工,修電車之類的雜活都幹過,曾經一個月工資2000塊,但也慢慢攢下了些積蓄。2017年他創業開了飯店,最終倒閉收場;2019年又和未婚妻蘇暢一起再創業,經營燒烤攤,一幹就幹了五年,直到現在。

這段艱難的創業日子裏,郭有才也在摸索拍短視頻、做直播。

2017年,他的賬號還叫“郭有才(發揚菏澤步)”,在快手上大玩“菏澤步”,就是一種腳呈外八字跑路的步伐,剪個鍋蓋頭,穿著緊身褲,頗有些精神小夥的氣質。

2022年,郭有才換了賬號,直播唱歌。他一直有個音樂夢想,一邊為生計奔波忙碌,一邊自學唱歌。沒錢上專業的音樂學校,他就在網上花6塊錢買了教程,還咬咬牙花300元買了把吉他。

那時候也沒多少人看他直播,轉折點發生在2022年9月,他和百萬粉主播“大遠哥”連麥唱《真的愛你》,直播間在線人數首次破萬,有了一波小範圍的流量和熱度。

可惜好景不長,當時不懂如何利用流量的郭有才因為帶貨引發爭議,賬號沒有持續經營下去。直到2023年11月,他注冊“郭有才(菏澤樹哥)”的抖音賬號,重新嚐試直播唱歌,走懷舊路線。

郭有才每天早上7點起床,9點趕到菏澤南站直播,這是他小時候經常玩耍的地方。他覺得這裏能感受到前人的淳樸和故事的沉澱,“一到那兒就有一種穿越的感覺”。

就這樣,他的直播間人氣從0開始慢慢增長,幾百、幾萬、幾十萬,再破百萬、千萬,直播間裏各種禮物被刷個不停。草根出身的背景、樸實的形象、勵誌的追夢故事,加上感情充沛的歌聲,郭有才走出了一條普通人逆襲之路。

郭有才直播間人氣飆升

截圖來自新抖

一首歌帶火一座城,

百萬遊客湧現菏澤南站

火了之後,郭有才仍過著白天唱歌、晚上賣燒烤的生活。

或許是吸取了上一次走紅後帶貨的經驗教訓,他沒有立即用流量變現,而是隻用賬號直播唱歌,自己也表示“直播帶貨不在計劃之內”。

下了播之後他休息一會兒,就開始串燒烤串,為晚上的燒烤生意做準備。對他來說,“白天唱歌是夢想,晚上燒烤是生活”

不過,無論是夢想還是生活,都比之前多了數百萬圍觀群眾。

燒烤攤被慕名而來的網友、主播們擠滿,沒開張的時候就人山人海,郭有才一出場全場歡呼,像是場粉絲見麵會。

不確定有多少人是真的來吃燒烤的,但可以確定大部分人都是來拍或者直播郭有才賣燒烤的。現場手機擺了一圈,單是轉播他做燒烤的直播間,在線觀看人次都有好幾千。

拍郭有才的太多,也有人把鏡頭對準了他的未婚妻蘇暢。這幾天,和郭有才逆襲故事一起走紅的,還有他與蘇暢互相扶持至今的故事,一句“賢妻扶我青雲誌,我還賢妻萬兩金”打動了不少網友。

比燒烤攤人更多的地方,是菏澤南站。

這個停運多年的車站如今被包圍得裏三層、外三層,本地人都驚歎於南站竟被車堵得水泄不通,連郭有才都表示現在要早點去直播現場,“去晚了擠不進去”。

有報道稱,這幾天菏澤南站的單日人流量近百萬。郭有才的直播背景裏不再隻有一幢黃色的車站樓,還有密密麻麻的人潮,這邊他直播著,那邊一群人轉播著,其中有人把抖音賬號名都改成了“郭有才現場直播”相關,想分一杯流量羹。

潑天的流量從天而降,菏澤當地也盡全力接住。

一句“直播網卡了”,中國移動等運營商將通信車開到現場、增加基站,確保網絡暢通。為了讓外地遊客有更好的旅遊體驗,菏澤當地連夜修路、擴建廣場,安排廁所,增加誌願者,提供免費的水和大鍋菜。

5月15日晚上8點,“菏澤南站”重新亮燈,讓不少菏澤人感慨落淚:這是80、90後心裏的那盞燈。

包括郭有才在內,每個菏澤人都在努力為家鄉宣傳。郭有才走紅的每一個采訪視頻、每一場直播,都會邀請網友們來菏澤看看;帶火菏澤曹縣的網紅大碩也來為菏澤上分,喊出熟悉的那句“山東菏澤,菏澤南站666”。

郭有才的走紅,不僅僅是一個純粹的網紅出圈路徑,更是讓“一首歌帶火一座城”成為一種集體狂歡。

郭有才,又一個被流量“選中”的普通人?

模仿郭有才的人越來越多了。

抖音搜索“有才”相關的賬號名字,能找到一堆李有才、武有才、劉有才等等,大部分人還和郭有才一樣加一個括號後綴,你叫“菏澤樹哥”,那我就叫“懷化樹哥”“蒼南樹哥”。

郭有才叫“樹哥”是因為喜歡電影《Hello!樹先生》,跟風的大多或許沒看過電影,但不管怎樣跟著叫就對了。

直播間刮起了一陣懷舊風,老車站、複古濾鏡、懷舊妝造,成為流行搭配,主播們站在當地車站廣場上,露出“煙台西站”“蘭州西站”“成都東站”的大字,唱起一首首經典老歌。一個叫“李有才(成都樹哥)”的主播幾乎場場直播人氣超過10萬+。

“這不就是抄襲郭有才嗎?”有網友在直播間裏提出質疑。

正在直播的主播“芊芊芊兒”硬氣回懟:“我就是蹭流量的,但知道一件事很好不去學,這反而是一種原地停留。”她穿著上世紀90年代的複古白裙婚紗,站在蘭州西站前,也為直播間加上了懷舊濾鏡,唱著《諾言》原唱李翊君的其他老歌。

還有一些主播,不僅是模仿直播場地、直播風格,更是模仿郭有才的外形。菏澤南站就出現了一個乍一看與郭有才長得相似、造型一模一樣的主播,被不少粉絲錯認成郭有才本人。

這是每一個走紅的人都會經曆的一個階段,被模仿、被複刻、被蹭流量熱度。對很多人來說,走紅這件事可遇不可求,模仿一個已經成功的案例或許有更多機會。

也有人不解:努力的人這麽多,紅的為什麽是郭有才?

懷舊的不止他,和愛人互相扶持度過難關的不止他,會唱老歌的更不止他,但如今郭有才火了。有評論說這又是一個被流量算法選中的人,算法推誰誰火,“網絡是沒有記憶的,今天他紅,明天或許是李有才、張有才”。

不過,算法或許是因素之一,但算法的邏輯基礎之一也是看這個人是不是能被大眾所喜愛。

能出圈爆火的素人或草根,基本都有相似的路徑:先用作品或話題引發關注,再用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打動網友,從曾經的大衣哥朱之文,到帶紅“成都迪士尼”的諾米,再到郭有才,小人物的逆襲故事大家百看不厭。

未必所有人都能聽懂《諾言》在唱什麽,但很多人能通過一個追夢故事共鳴。

郭有才似乎也能理解大家對於他走紅後的追逐和模仿,他說自己不介意:“可能大家在我的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郭有才和模仿自己的李有才碰麵,互相祝福

不過網絡流量總是難長久的,菏澤可以用一座城市的熱情好客留下更多遊客,而對郭有才來說,熱度總有一天會消退,畢竟鐵打的抖音,流水的頂流。

他和家人對此也有心理準備,未婚妻蘇暢認為“網絡就是一陣浮雲,還是腳踏實地地幹一些活”。

在他們的規劃中,歌還要繼續唱,燒烤攤還會繼續開。但故事並不會在這裏畫一個圓滿句號,草根走紅後還是那個追夢的普通人嗎?被捧上“神壇”、有了財富和資源後,真的不忘初心還是屠龍少年終成惡龍?

沒有人敢給出肯定答案。

但互聯網似乎也不缺“郭有才”,無論結局如何,更多“郭有才”還是會憑借追夢故事逆襲,這是被驗證了的、屢試不爽的“流量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