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無法想象,北京的中產正瘋搶這種水果...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01

榴蓮季

“京客隆超市29.9元/500g,盒馬線上136元/2kg,山姆超市149.9元/2-2.75kg,小象超市118元/1.75kg......”

在各個平台上比對著價錢的Fiona,從來沒有想過,買個價格相對便宜的榴蓮,會是件這麽麻煩的事兒。

想吃榴蓮的念頭,幾乎是從Fiona在網上看見那條“雲南榴蓮一斤跌破10元”的新聞開始的。

榴蓮的價錢跌破10元/斤,這個價格能在雲南出現,也可能在南方水果之城廣西出現,但在房價寸土寸金,連帶著生活物價指數節節攀升,125g藍莓都要花費19.9元的北京,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盡管Fiona已經降低了期待,但對比一圈下來發現,榴蓮並沒有降價多少。她滿心疑惑:榴蓮不是降價了嗎?

在一家位於朝陽區超市的榴蓮售賣區,超市理貨員讓Fiona得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榴蓮確實有降價了,是因為有些品種最近供大於求,尤其是幹堯。甲侖更便宜,因為過季了。”

圖:朝陽一家京客隆超市榴蓮售賣區

盡管5月是吃榴蓮的季節,但因為貴,Fiona買榴蓮的念頭反複又消失。

直到前兩天,在短視頻的直播間裏,主播高喊著“99元一個,榴蓮驚爆價”的話術,吸引了她的注意,再次點燃她“想買一個榴蓮嚐嚐”的衝動。

而刷的直播間越多,Fiona發現,大數據越能精準捕捉到她想買榴蓮的需求。

刀疤李、金鳳壹號、黑刺、樹熟金猴......Fiona從沒想過,榴蓮的品牌會有這麽多。從Ole超市到不知名水果商,從99元到200多元,直播間裏的主播嘶聲力竭介紹著自己的產品有多麽多麽好,甚至有直播間不間斷地播放開榴蓮的過程。

Fiona頭一次清楚地感受到,榴蓮批發商們的戰火,從線下商超卷進了線上直播間。

選擇多了,她反而不會選了。不是不能買貴,而是她深知,買榴蓮就像開盲盒。“你永遠不知道能開出來多少房榴蓮肉瓣,質量如何,好不好吃,有沒有售後。”在線上直播間買東西,有時像是一場豪賭,更何況水果這種東西。

而在眾多商家中,她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新發地。

她決定下單。

02

next level

新發地,北京的菜籃子。

在英國BBC拍攝的紀錄片《中國春節》裏,新發地市場被譽為“北京飲食文化的靈魂之地”。這是因為,任何果蔬進入北京市場流通時,第一站往往都是新發地。

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果蔬產品,會以新發地為中心點,輻射配送到北京五環內外的各個超市、菜市場,甚至是社區菜站。可以說,新發地支配著北京人的餐桌。

在紀錄片裏,這個全亞洲最大,占地1680畝的果蔬交易中心,星羅棋布,按照水果、蔬菜、肉類、水產、鮮花等分區,不同品類各占一方。

每當夜色降臨,這裏最為熱鬧,北京各大菜市場、商超的采購商紛至遝來,即便有18個大門,來往的貨車也能把這裏堵個水泄不通。

踐行消費降級的Fiona,不是沒有想過,繞開中間商直接來這個北京最大的“菜籃子”來進行采買。

隻是之前,距離阻止了她的行動。在北京這座巨大的城市裏,距離被無限拉長,居住在北四環的她,如果想去趟新發地,耗時可能比她從北京到天津還要長。

作為北京“最具性價比”的菜籃子,也引得不少進入消費者來新發地打卡、采買。

這兩年,包括新發地在內的批發市場,還有遠離城市中心的大集,成為年輕人消費降級的新晉打卡地。極致的性價比和煙火氣,對於Fiona這樣的消費者而言,充滿了吸引力。

在年輕人的消費降級中,它甚至逐漸成為網紅般的存在。流量巔峰期,幾乎每天都有人舉著手機在這裏拍攝視頻。

一些原本隻會做批發生意的商戶,索性自己下場,在互聯網上開拓起了C端市場。

03

批發生意

位於新發地國際榴蓮交易中心場館裏,一處不起眼的榴蓮攤位上,這裏剛結束一場直播。

其中,不時接打電話,劃著手機確認訂單,指揮別人把榴蓮貨物如何擺放的,是這家攤位的老板王哥,也是這家水果直播間剛結束直播的幕後老板。

王哥40多歲,身材中等,穿著一身精神的運動裝,帶有生意人的沉穩,隻睡了4個小時的他,黑眼圈明顯,臉色帶著一些疲憊。

我們坐在他攤位裏用來吃飯的小桌前聊天。這裏沒有儲藏室,周圍的一個貨架上,堆滿了直播能用到的道具和易拉寶。在談話間,不時有員工來向他確認下午那場四點那場直播的細節。

“其實年輕人比我更懂這些網絡”,這位做了7年線下批發生意的老板靦腆說道,很多時候,他還需要向年輕員工學習如何上架貨品、看後台數據。榴蓮批發生意才是他的專業所在。

2013年,王哥來到北京。2017年,他帶著靠開連鎖超市掙到的錢,在新發地市場謀得了一個攤位,開始做起榴蓮批發生意。

彼時的新發地,攤位非常好租,給錢就行,到現在也是如此,但價格翻了好幾番。一年十幾萬的攤位費用,“選擇賣什麽,就顯得十分重要。”

圖:新發地國際榴蓮館內攤位們

客單價高,在中國有無限消費市場的榴蓮,便成了王哥的首選。這幾年,榴蓮在中國的消費量,也驗證了當初王哥的眼光獨到。

近幾年,在全球範圍內,中國人算是戰鬥力超強的“榴蓮狂魔”。

中國海關數據統計,2023年中國進口新鮮榴蓮超142萬噸,進口量同比增長72.87%。僅在過去的4個月(截至4月21日),經中老鐵路進境的榴蓮就已經達到了125批次,進口量和去年同期比,翻了7倍。

而世貿組織在2022年的統計中也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榴蓮進口國和消費國,中國進口的榴蓮占全球榴蓮消費的82%。同時,榴蓮占中國進口水果金額的28%,超過40億美元,穩居進口水果第一位。

盡管王哥沒有具體透露他能賺多少錢,但賬上進進出出幾十萬的流水,這正是新發地吸引王哥的地方。他喜歡這種賺快錢的感受。

表麵上,人們在這裏能看見的,是一箱箱榴蓮被快速地進出運輸。背地裏,看不見的,是大筆金錢在賬戶上快進快出。

04

日與夜

這麽些年在北京生活的經驗,在王哥看來,淩晨的北京,有兩個地方最為熱鬧,一個是號稱潮流聚集地的三裏屯,另一個便是人車湧動的新發地市場。

有人說,新發地市場是北京最先醒來的地方,實際上的它,日夜不眠。

在新發地的綜合大廳裏,白天貨車進出不斷,促成每年上千億的交易量。入夜,這裏更是熱鬧非凡。王哥已經重複七年這樣的節奏:淩晨1點,核對訂單,等待榴蓮貨車到達。裝貨的工作,差不多要進行整宿,直到早上6點左右,貨車們陸續離開,帶著榴蓮們去往距離消費者最近的下一站。

在此前的很長時間裏,8點過後,這些榴蓮的去向,都不是王哥考慮的問題。經過整宿的忙碌過後,這個時間點,他在睡覺。到下午兩三點,出發到新發地榴蓮交易中心,偶爾談談生意,偶爾接待接待零星前來買榴蓮的客戶,循環往複。

相比於其他場館白天黑夜忙個不停的模式,在榴蓮國際交易中心的商戶們作息還算輕鬆。在這裏,所有的商戶作息模式如出一轍,晚上忙碌6個小時,白天有大把空閑的時間。

忙碌的夜晚和白天的清閑,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對於王哥這樣閑不住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一問題就是:白天做什麽?

在我向王哥拋出“別人都在做什麽”這個問題後,他回答我:大多數時間,就是待著。

下午兩點的新發地榴蓮場館外圍商鋪裏,通常隻留著一個人看店,而看店的人多數在百無聊賴地玩著手機曬太陽。

圖:新發地國際榴蓮場館外圍商鋪

這個時間,來往的車輛並不算多,有人喜歡這種恬適,但更多的,在白天大量的空白時間休息的商戶,都是為了更好地迎接熱鬧的晚上。“如果你晚上來的話,這裏會更熱鬧。”王哥覺得,夜晚才是新發地真正的模樣。商超的批發商、來進貨的、來考察的,甚至來參觀的,夜晚的新發地人潮湧動,帶著各種目的。

即便是這樣忙碌,王哥也麵臨著一個問題:利潤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高。

王哥透露,以榴蓮中的“愛馬仕”貓山王榴蓮為例,從馬來西亞的樹上采摘下來進行冷凍處理,到達中國消費者手中,大概需要兩天左右。從去年9月開始,一周會有三趟載滿貓山王凍榴蓮的飛機,從馬來西亞吉隆坡飛往中國,跨國運輸市場被縮短至4個小時,但盡管如此,榴蓮從樹上到用戶手中的環節還是不少,成本與價格也隨之節節攀升。

其中,作為新發地的批發商戶,王哥們雖然走的量大,但利潤微薄。此外,他們還需要承擔運輸延誤或者損壞帶來的意外損失。

“或許,可以再試試拓展一下自己的銷售渠道。”他想到。

05

轉型

王哥現在很忙。

最近半年,他建立起一支專門負責線上業務的團隊,包括2個主播、2個客服、1個運營。就連他自己,也時刻監管著線上平台的訂單,手機從不離手,不間斷地回複著訂貨信息。

同時,一天兩場直播,分別在上午11點和下午的四五點,占滿了他的時間。盡管這位老板隻需要在幕後指揮,但他同樣要時刻關注著直播數據和訂單數據。

直播攬客三月有餘,王哥發現,播放量和營收增長,遠遠不如預期的快。不過,他已經摸到了一些規律:“每天在直播間下單的時間,多集中在晚上7點左右。那會大家都在下班路上,點完單一小時後,到家就能吃到新鮮榴蓮。所以我們的直播時長比較靈活,人多就多播會;人少的話,就在下午4、5點停播,直到晚上7、8點左右,再次開播。”

圖:直播間裏的新發地榴蓮店鋪們

盡管線上新業務雖然進展緩慢,但他發現,新業務已經帶來了增量。

這種增量,實打實地將流量轉化成了兜裏的鈔票。“我們一天能接到幾十單,好的時候,能賣上百單。因為我們賣的是客單價比較高的貓山王榴蓮,一單200元左右的客單價,每天流水能增加近2萬。”

但另一方麵,王哥也感慨,線上的生意並不好做。

從入駐平台的傭金、平台的抽成,再到平台的流量,直播團隊的運營決策,每一項決策都要他親曆親為。而其中,他要在給予成本與回報做出決策。

性價比,是他首先要考慮的事情。這是多年做生意形成的習慣。

而快遞成本,成了他最頭疼的事。要想提供及時的配送時效以及高品質的服務,那就意味著他要花更多的成本。眼下,比起每單要22元的順豐,他寧可選擇配送範圍規定在北京五環內,每單隻要18元的達達,更為劃算。

不過因此,他也要麵臨一些快遞時效帶來的客訴問題。

“達達快遞是同時一對二、一對三的模式,同時配送三個單,這就可能造成配送晚的問題。不過也沒辦法,順豐一對一的配送模式肯定是更理想的,但是對於現階段的銷量來說,達達還是更適合我們。”

如今,配送的問題,仍沒有得到解決。在王哥看來,目前銷量並不算大,快遞配送問題還不算明顯。他們如今的工作重心,仍在“如何在直播間吸引到更多消費者”上。

線上的競爭,也實在激烈。

“競爭對手不光是有同在新發地做著榴蓮生意的商戶,最大的競爭對手反而是線下商超。就比如盒馬、山姆,他們也提供配送服務,而且時效更快。但是價錢上,不一定有我們便宜。”王哥自信道,“而且我們的榴蓮質量沒得說,新發地本身就是一個名片。”

盡管也有消費者詬病道,新發地的水果並不便宜。但王哥認為,這是消費者個人選擇的問題,“可能有的人覺得貴,就不會買我們的水果了。但是在新鮮度上,我們是沒得說的。而且可以保證有售後服務。”

好在,他有傳統的批發生意托底。王哥透露,“比起零售,其實批發生意更省事兒。像現在5、6月,正是金枕榴蓮的銷售旺季。再過兩個月,貓山王榴蓮也到了成熟期,而且冬天12月、1月都能賣。其實批發的生意,已經忙的焦頭爛額了。”

盡管如此,王哥對於這種白天和夜晚都有生意可做的現狀,感到滿意和充實。

王哥隻是新發地無數商戶的縮影之一。對於批發和零售線上業務的轉型,“我們可能是這邊第一家做線上直播生意的。”充滿幹勁的王哥,驕傲的說道。目前,榴蓮館裏開拓了線上業務的商家還不足一半,但他相信這是一種趨勢。

實際上,在新發地商戶之中,早就有人開始摸索從線下拓展到線上業務的增量道路,子喬就是其中之一。

與在直播間尋求增量的王哥不同,他將視線瞄準了小紅書,建立了團購群,從而再引到微信,拉進社群,形成自己的私域流量。

在社群裏,他不光賣自家的榴蓮產品,扮演供貨商的角色,還是個美食買手。他會在群裏賣各種水果,甚至小籠包等其他商家的商品。

如今,積累了四年社群經驗的他,已經建立了3個社群,最新建立的社群也已經有463人。

條條道路通羅馬。

在新發地這個北京最大的批發市場,變化正在悄然發生。但不管業務的形式怎麽變,這裏的生意人永遠會跟著錢的方向流動。

 

這是商人的天性。

在經濟下行的周期裏,他們的堅韌也顯得尤為珍貴。不放棄,保持努力,這比悲壯哀嚎來得更有價值。

就像《激流時代》紀錄片所講的那樣:在激流時代來臨時,先去體會衝擊,再保持冷靜,重新打量這個世界,隨後再走進這個時代的激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