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名85後年輕“千金”接班!她家裏真有礦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蔣安琪接班,

將帶領天齊鋰業走向何方?

作者:王喆寧

近日,又一上市公司“換帥”引發熱議。

4月29日,A股市值近700億元的鋰業巨頭天齊鋰業發布公告稱,上市公司創始人、實際控製人蔣衛平辭職,其女蔣安琪將正式接班。

近年來,許多年輕的企二代們相繼走向台前:娃哈哈的宗馥莉、碧桂園的楊惠妍、通策醫療的呂紫萱、特步的丁佳敏......如今,二代接班的陣營裏又多了一位。

“85後”鋰二代蔣安琪,將帶領天齊鋰業走向何方?



“有能力她就上”

此前,關於蔣安琪本人的報道很少。據資料顯示,蔣安琪出生於1987年,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畢業後,她早早步入鋰行業,已經有近10年的經驗。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她分別擔任成都天齊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及董事。

在此期間,蔣安琪於2016年8月首次持股天齊集團,認繳出資500萬元,持股比例10%,次年由天齊集團提名,任天齊鋰業董事和多家子公司董事職務。



·蔣安琪。

2021年8月,蔣安琪升任天齊集團總經理,並於天齊集團及其附屬公司擔任多項職務。次年4月,她成為天齊鋰業副董事長,主要負責協助本公司製定戰略及投資規劃,以及協助董事長作出主要戰略決策。

蔣安琪成為副董事長後一個月,天齊鋰業召開年度股東大會。彼時,蔣衛平首次對外談到接班人話題。

他表示,天齊鋰業是一個上市的股份公司,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和管理體製,也是一個國際化的企業,不會因為董事長一個人而影響企業的發展。天齊鋰業超過60%的資產在海外,而企業的國際化發展,不僅僅是輸出資金,還需要不斷優化管理層結構。

在蔣衛平看來,公司的領導班子需要有能力、強有力。他說:“蔣安琪是在公司發展過程中慢慢成長起來的,在2019年、2020年上市公司發展最困難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承擔了遠超自己職責的責任,蔣安琪在那個時候承受住了壓力和考驗。所以,有能力她就上。”



·蔣安琪。

不僅如此,蔣衛平還表示,除了副董事長,公司還選舉了總裁、董秘和各個部門的負責人,他們都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天齊鋰業需要的是強有力的領導班子。這個領導班子的責任就是要在國際上輸出管理能力。

2022年10月左右,蔣安琪退出天齊集團股東行列,由其母親張靜接替持有天齊集團10%的股份。次年6月,蔣安琪不再擔任天齊集團總經理。



兩次豪賭,百億身家

天齊鋰業究竟是一家怎樣的上市公司?

它是國內鋰電三巨頭之一,創始人蔣衛平也被稱為“鋰王”。



·蔣衛平。

據資料顯示,蔣衛平出生於1955年。1977年,高考製度恢複,22歲的蔣衛平考入四川農業機械學院(現西華大學)農機專業。1982年到1997年,蔣衛平擔任過成都機械廠技術員、四川省九三學社行政管理人員和中國農業機械西南公司銷售工程師。

1997年,42歲的蔣衛平辭職,開始創業。剛開始,他和朋友一起從事礦物的進出口貿易,也從中了解到鋰礦。2003年,他成立天齊集團。

彼時,四川遂寧市有一個縣屬企業“射洪鋰鹽廠”,由於多種原因,自投產以來就一直處於虧損,瀕臨破產。

2004年,蔣衛平出資並購了這個工廠,隨後更名為天齊鋰業。

從那時起,蔣衛平大力發展工廠,引入現代管理技術。之後,為了讓公司上市,他對企業進行股份製改造,公司更名為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天齊鋰業上市。

天齊鋰業之所以能有如今的規模,離不開蔣衛平的兩次“豪賭”。

鋰業發展自然離不開礦產資源。全球鋰業市場中,澳大利亞泰利森鋰業有限公司(簡稱“泰利森”)控製了全球品位最高、儲量最大的固體鋰輝石礦“格林布什礦”。

2012年某天,全球鋰鹽三巨頭之一的洛克伍德宣布收購泰利森。彼時,國內鋰資源主要依賴澳大利亞進口。這一收購一旦完成,中國鋰業恐受製於人。

蔣衛平當機立斷,拿出全部身家,飛往澳大利亞。當時,天齊鋰業市值僅十幾億元,洛克伍德總資產已近400億元,泰利森總資產也約為20億元。通過一係列資本運作,天齊鋰業定向增發募資,最終以30.41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泰利森51%股權。

2018年,天齊鋰業再次“蛇吞象”式,以40.6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0.6億元)收購鹽湖巨頭、擁有阿塔卡瑪鹽湖開采權的SQM的部分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天齊鋰業在蔣衛平的帶領下,坐擁全球最大的鋰輝礦和最大的鹽湖礦,躋身全球鋰業領先行列。2021年,蔣衛平以471億元身家入選《2021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

財經作家崔傳剛接受環球人物記者采訪時說,蔣衛平的兩筆收購,應該從正反兩個角度來分析。這兩筆收購的金額都超過了天齊鋰業在當時的總資產。雖然充滿風險,但也反映出蔣衛平善於洞悉整個行業的重大發展前景,認識到企業海外擴張和規模擴張的重要性,這既是順勢而為之舉,也符合企業家希望不斷把企業做大做強的本質特征,是具有前瞻性的抗風險性投資。



“臨危受命”

然而,2019年開始,因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鋰產品市場複蘇緩慢等原因,碳酸鋰價格急轉直下,天齊鋰業連虧兩年,虧掉78億元。

崔傳剛說:“收購導致企業的負債包袱一直很重,這個問題雖然在2023年得到了解決,但毫無疑問,這些債務影響了企業的利潤增長,也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當外部環境出現變化時,例如在鋰價大幅下行的時候,這些大舉負債投資所造成的遺留影響,就會得到更明顯的體現。”

在危急時刻,蔣衛平嚐試了多種融資方式,最終引入戰略投資者。

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爆,鋰電池需求大增,鋰價上漲,天齊鋰業營收大漲。次年,天齊鋰業正式在港交所掛牌,募資134億元。



·蔣衛平。

不過,從2023年開始,鋰價下跌。受此影響,加上巨額海外投資的不確定性,天齊鋰業發布的2024年一季度業績報告爆出“大雷”:其淨利潤虧損38.97億元,約等於虧掉了2023年全年淨利潤的一半。4月24日,天齊鋰業A股一字跌停。

崔傳剛表示,國際環境變化快,在各種規則等方麵也存在不同之處。對於國內企業而言,出海投資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天齊鋰業的業績暴雷,與其海外資產的不穩定性存在密切關係。該公司在澳洲鋰礦的話語權相對弱勢,智利礦產現在又麵臨投資“被國有化”的風險,可以說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

在此情況下,蔣安琪掌舵天齊鋰業,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蔣安琪。

崔傳剛說:“一是公司海外資產的安全性和持久性需要得到進一步確認。目前,天齊鋰業在這方麵所麵臨的風險仍然很大,而且其中有不少不可抗力因素,需要花費大力氣化解。二是目前鋰行業仍處在周期的低穀,因此她接班之後,也要麵對整個行業都在承受的壓力。另外,她還需要麵對一些更細節的問題,比如在企業內部樹立威信和領導力,如何對組織進行變革,以及如何帶領企業進行持續創新等問題。”

事實上,蔣安琪和天齊鋰業所麵臨的問題,也反映出國內鋰業目前的發展形勢。

崔傳剛表示,國內產鋰資源相對匱乏,因此,多家鋰業公司都在海外投資了礦產項目或相關礦業公司的股權。從這一角度看,繼續出海投資、擴展資源,是天齊鋰業這類公司的必由之路。這條道路有風險,但又不能不走。未來,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時,需要更熟悉當地的規則和法律,也要更多地關注地緣政治風險。這對中國企業出海投資提出了更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