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麵臨虛假信息和安全威脅,台灣為何不封禁TikTok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和在美國一樣,TikTok在台灣很受歡迎,島上2300萬居民中有四分之一在使用它。

人們發布自己購買時尚服裝、打扮成遊戲角色、捉弄室友的視頻。網紅們分享精心編排的舞蹈,討論台灣北部和南部的粽子哪個更好吃。

中國互聯網巨頭字節跳動旗下的TikTok也向台灣用戶提供親中國的內容,美國國會美國國會曾以這種親中國的內容為由通過一項法律,有可能導致在美國禁用TikTok。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一段有弗吉尼亞州共和黨國會議員羅布·惠特曼的視頻在煽動人們的恐懼,稱在1月的台灣大選中投票支持執政黨將促使美國提供大量武器,在可能的台海衝突中協助這個民主島嶼。中國聲稱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該視頻被一個事實核查組織標記為假視頻,TikTok將其撤下。

距離中國海岸約130公裏的台灣特別容易受到TikTok被用作地緣政治宣傳這一可能性的影響。幾十年來,台灣一直受到數字虛假信息的轟炸,其中大部分可以追溯到中國。

但與美國國會不同,台灣政府並沒有考慮通過可能導致TikTok被禁的立法。

台灣官員表示,關於TikTok的討論,隻是台灣多年來持續打擊虛假信息和外國影響的戰爭中的一場戰役。

台灣建立了一係列防禦措施,包括一個由獨立事實核查組織組成的深度網絡。有一個政府部門專門負責數字事務。

台灣很早就將TikTok列為國家安全威脅。2019年,政府發布了一項行政命令,禁止在官方設備上使用TikTok,同時禁止的還有另外兩款播放短視頻的中國應用程序:小紅書,以及同屬字節跳動旗下的抖音。

出於對其數據收集的擔憂,過去八年中一直統治台灣的政黨——周一賴清德就任總統後還將繼續統治台灣四年——即使在競選季也沒有使用TikTok。

台灣的立法委員們說,他們不能奢望TikTok是唯一的威脅。從聊天室到短視頻,台灣互聯網用戶在各種社交媒體上都能看到虛假信息。

“如果你說你針對的是中國,人們就會問為什麽我們不同時針對其他國家,”執政的民進黨立法委員、曾擔任台北虛假信息研究機構台灣民主實驗室負責人的沈伯洋說。“所以我們的戰略需要是監管每一個社交媒體平台,而不僅僅是TikTok。”

台灣在大約30年前才邁出了民主的第一步,其政治言論自由文化根深蒂固。在各種各樣的社交媒體平台上,包括狄卡和批踢踢實業坊等台灣在線論壇上,辯論非常活躍。

但使用最廣泛的平台都有外國所有者,而TikTok並不是唯一一家。由美國上市公司運營的YouTube、Facebook和Instagram在台灣甚至比TikTok更受歡迎。韓國互聯網巨頭Naver的日本子公司擁有的即時通訊應用Line在台灣通常被當做新聞來源和支付方式。

台灣立法委員正在考慮采取措施應對互聯網威脅——欺詐、詐騙和網絡犯罪——這些措施的範圍要大到足以適用於包括TikTok在內的所有現有社交媒體平台,以及未來可能取代它們的任何平台。

本月提出的一項提案將要求具有影響力的網絡廣告平台在台灣注冊一名法律代表人。這些平台實際上涵蓋了所有的網絡廣告平台。官員們表示,這些限製並非針對TikTok。

“目前我們認為TikTok是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但這不是隻有針對TikTok,”即將離任的數位發展部發言人李懷仁說。該部對抖音和小紅書等在中國擁有大量用戶的其他中國短視頻應用程序也給出了同樣的定性。

今年3月,TikTok新加坡辦事處的高管會見了台灣的政府和政治官員。TikTok發言人說,該公司與官員進行了交談,“尋求他們對我們平台的反饋,並讓我們詳細說明我們保護社區安全的多種方式。”她還說,該應用的數據收集政策符合行業慣例。

今年1月,台灣舉行大選時,多個組織和政府機構隨時待命,以確保TikTok上的對話符合事實。

TikTok與台灣選舉委員會、警察部門和內政部進行了溝通,以標記潛在的非法內容。TikTok表示,它已經刪除了近1500個違反虛假信息和選舉誠信政策的視頻,並關閉了一個由21個賬戶組成的網絡,這些賬戶放大了親中國的敘事。它還與當地的一個事實核查小組合作,在與選舉相關的視頻中標注了有關錯誤信息的資源。。

但據台灣事實核查中心(Taiwan Fact Check Center)的首席執行官邱家宜說,在選舉後的第二天,該中心的網站被成千上萬的訪問者淹沒。事實核查中心是一個非政府組織,與穀歌和Meta等科技公司有合作。

邱家宜說,許多人在TikTok和YouTube上看到了誌願投票工作人員在計票中出現錯誤的視頻,並對選舉結果提出了質疑。她說,其中一些視頻是真實的。問題是,觀眾被誤導,認為誤差的規模比實際要大得多。

台灣執政黨沒有使用TikTok進行競選活動,被北京認為不那麽敵對的反對黨卻在使用。

但一些人擔心,這讓親中國的觀點更容易在TikTok上傳播,而且台灣監管社交媒體的方法不夠有力,無法應對外國影響在網絡上的持續威脅。

“在美國,目標非常明確——就是這個平台——但在台灣,我們不知道敵人在哪裏,”邱家宜說。“這不僅是兩岸問題,也是國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