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行超長期國債 舉債萬億刺激經濟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中國政府於今年兩會上宣布的新一輪超長期國債周五(5月17日)開始發行。分析人士認為,此舉短期內或有利於保持經濟增速,但對能否有效刺激信貸存疑。

中國將於本周開始發售首批超長期特別國債。包含首批在內,今年內計劃發行規模為人民幣1萬億元。周五將發售的是30年期特別國債,總額400億元。20年期和50年期特別國債將分別於5月24日和6月14日開始發售。

今年3月人大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稱,“為係統解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進程中一些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問題,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中國經濟今年第一季度增長高於外界預期,達到5.3%。但是國內的需求仍然不振,房地產危機和地方政府債台高築,讓人們擔憂整體經濟的成長前景。

專家預計,此次發行的國債會對經濟增長產生推動效應。渣打銀行大中華區及北亞首席經濟師丁爽對彭博社表示,特別國債行動“提高了實現今年5%增長目標的機會”。澳新銀行中國策略師邢兆鵬甚至預計,這一輪國債發行最多可將中國今年的GDP提升一個百分點。

邢兆鵬分析認為,選擇這一時間點發行國債,一是對衝美國向中國商品提高關稅帶來的影響,同時在7月中共中央三中全會召開前盡量消除對經濟預期的不確定性。按照慣例,中共在三中全會上將製定中期的經濟發展方針。

第四次發行特別國債

中國政府此前在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裏僅三次新發特別國債,分別是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際、2007年次貸危機席卷全球以及2020年新冠大流行抗疫期間。

在本周一的一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強敦促官員們“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高質量做好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各項工作”。他還強調,要統籌用好常規和超常規的各項政策,加強財政和貨幣金融工具協同配合,引導更多金融資源進入實體經濟。

網絡媒體China Table分析稱,選擇特別國債的方式,也是北京政府從2008-2009年金融危機的對應中汲取的教訓。當時推出的全麵刺激經濟計劃,很大一部分以地方債券的形式支付,利用效率低下,並推高了地方債。現在中央政府對資金運用握有決定權,這也意味著地方政府對經濟政策的影響力被削弱。

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在兩會期間表示,發行超長期國債所獲得資金將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糧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質量發展等領域建設。

不計入赤字

根據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今年發行的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不計入赤字。

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1月份的報告,2023年中國總體債務與GDP之比攀升至287.8%,創下新紀錄,比上年同期高出13.5個百分點。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4月10日將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麵”,理由是中國經濟在向新增長模式轉變過程中麵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公共財政出現風險。

恒生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師王丹對法新社表示,發行此輪國債的主要目的是補充國內銀行的資本,鑒於銀行新增貸款下降,很可能會發行更多長期債券。但他認為這難以解決市場的流動性問題,而隻能降低政府項目的長期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