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見親疏?台灣:對美出口超過對大陸出口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無論是木薯球還是電腦芯片,台灣都在向美國靠攏。美聯社今天報道稱,台灣貿易正在遠離中國,因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威脅要在必要時以武力占領台灣?

台灣對美國的出口量超過中國大陸,這意味著全球最大的計算機芯片製造商,為從醫療設備到手機的各種產品提供動力,在拜登政府的推動下,上個月宣布加大對美國的投資。不久之後,一家台灣半導體公司表示,在全球範圍內爭奪高科技行業優勢的競爭中,該公司將結束在中國大陸長達二十年的經營。

在中美競爭加劇之際,這些變化反映出台灣努力減少對北京的依賴,免受中國的壓力,同時與最強大的盟友美國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這種轉變也正在發生,因為中國經濟增長疲軟,全球企業在疫情期間供應鏈中斷後尋求多元化。

自2016年初有可比數據以來,美國首次取代中國大陸成為今年第一季度台灣出口的最大目的地,這是這一轉變的鮮明例證。台灣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台灣向美國出口了價值 246 億美元的商品,而向中國大陸出口的商品價值為 224 億美元。

與此同時,據台灣經濟部稱,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已降至2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去年同比下降近40%至30億美元。然而,2023 年台灣對美國的投資猛增九倍,達到 96 億美元。

華盛頓和台北去年簽署了一項貿易協議,目前正在談判下一階段。美國國會議員還提出了一項法案,結束對在美台商和工人雙重征稅

助理國務卿丹尼爾·克裏滕布林克(Daniel Kritenbrink)表示:“一切的動機都是希望增強台灣的威懾能力和韌性,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支持維持現狀並阻止中國試圖對台灣采取行動。” 。

全球最大的計算機芯片製造商台積電上個月宣布,將把在美投資擴大至 650 億美元。此前,拜登政府承諾提供高達 66 億美元的激勵措施,使該公司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工廠有望在 2030 年之前生產出全球約五分之一的最先進芯片。

除了在美國的投資外,台積電還向日本投資,日本是美國在該地區的堅定支持者。以蘋果主要承包商而聞名的台灣企業集團富士康正在印度建設製造能力,而另一家生產 iPhone 和電腦零部件的台灣企業和碩正在越南投資。

專門從事半導體測試和封裝的台灣公司景源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上個月表示,將出售其在中國東部城市蘇州一家合資企業中價值 6.7 億美元的股份。京元電子引用了地緣政治、美國對中國先進芯片的出口禁令以及北京尋求技術自給自足的政策。

去年,台灣對美國的半導體、電子元件和計算機設備出口額比 2018 年增長了兩倍多,達到近 370 億美元。這不僅僅是科技:2018年至2023年間,台灣向美國出口的木薯及其替代品(珍珠奶茶的關鍵成分)增加了兩倍多,並且正在出口更多的水果、木本堅果和養殖魚類。

大西洋理事會地緣經濟中心非常駐高級研究員 Hung Tran 表示,最近的貿易數據反映了“台灣和美國都在調整貿易方向,以降低來自中國的風險”。

台灣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出口份額從 2020 年的約 44% 下降到 2024 年第一季度的不到三分之一。Hung Tran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動。 而且我認為(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出口)份額可能會繼續下降。”

美聯社說,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北京一直試圖通過有利的經濟和貿易政策來平衡其對台灣的主權主張,旨在促進更緊密的關係,從而使台灣更難脫離。

2016年,傾向獨立的民進黨在台灣執政,新政府提出了一項政策,使台灣與大陸保持距離,並加強與該地區其他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國家的經濟聯係。

不滿的北京利用其經濟杠杆試圖讓台灣就範。中國限製大陸遊客前往台灣旅遊,並暫停進口台灣海鮮、水果和零食。 2021年,中國出於生物安全考慮禁止台灣種植的菠蘿,這對台灣農民造成了沉重打擊,至此他們出口的水果幾乎全部銷往大陸。

總部位於檀香山的外交政策研究機構太平洋論壇名譽主席拉爾夫·科薩表示,北京的行動實際上反而有助於將台灣推開。科薩認為,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會將繼續執行這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