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奶茶熱潮飽和,泡沫是否即將破裂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甜甜的奶茶受到數百萬人的追捧,但也讓一些投資者嚐到了苦澀。

從1980年代起源於台灣,到如今風靡全球,珍珠奶茶已走過了漫長的道路。

如果問世界上任何地方40歲以下的人是否品嚐過這種奶茶和木薯粉製成的“珍珠”的調配品,他們很有可能給出肯定的答案。

甜甜的奶茶無疑受到眾多粉絲的追捧,但也讓一些投資者嚐到了苦澀。

兩家中國連鎖企業的上市遭遇了滑鐵盧,至少還有兩家企業正在籌備上市。

盡管有這些小插曲,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珍珠奶茶的熱潮從亞洲蔓延到西方,它已成為一種全球現象。

從倫敦到赫爾辛基,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開普敦,幾乎找不到一個沒有奶茶店的大城市。

據估計,僅在中國就有50萬家奶茶店。這是該飲料的巨大市場,並且距其發源地台灣不遠。

30多歲的大學講師麗麗住在中國南部城市廣州,她第一次喝奶茶是在上小學的時候。

如今,她的生活已經離不開奶茶。“珍珠奶茶是一種很容易得到的快樂,所以我經常喝。”她說。

同為30多歲的蒂娜(Tina)是一名來自北京的上班族,她也有類似的經曆。蒂娜第一次嚐試珍珠奶茶是在童年,現在她每周都要喝幾次。她經常與同事和朋友一起在各種不同的知名奶茶店下單團購。

像麗麗和蒂娜這樣的人在中國有數以百萬計,他們正推動珍珠奶茶企業成長為一個全國性的產業。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估算,該產業的市場規模在去年有望達到人民幣1450億元(200億美元;159億英鎊)。

雖然奶茶最初的發明者仍有爭議,但其被認為源自台灣。

消費者研究機構“凱度消費者指數”(Kantar Worldpanel)中國區總經理虞堅認為,創新是該產業成功的關鍵,“新口味和新配方層出不窮”。

這一策略引起了麗麗的共鳴。她說,“促銷活動、品牌合作和新口味”讓她不斷成為回頭客。

虞堅表示,這種策略也幫助奶茶連鎖店向中國大城市以外的地區擴展。

即使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消費者勒緊褲腰帶時,這個成功的故事仍在繼續。

虞堅說,珍珠奶茶“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了一種非常實惠的享受”。他指出,不同奶茶品牌提供了“價格範圍很廣”的產品。

然而,一些投資者並沒有表現出同樣的熱情。

為了抓住這股熱潮,近年來,多家中國連鎖茶企都在尋求上市。

上個月,中國第三大奶茶企業四川百茶百道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茶百道)登陸港股,但其股價在首個交易日就暴跌,至今仍然低迷。

在此之前,總部位於深圳的奶茶品牌“奈雪的茶”的上市表現也令人失望。自近三年前在香港上市以來,其股價已下跌了80%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造成這些疲軟表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對香港股市整體的擔憂。

谘詢公司德勤(Deloitte)的數據顯示,自今年年初以來,香港新股發行的融資額已降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但這並沒有影響其他奶茶品牌的上市計劃。

雖然奶茶最初的發明者仍有爭議,但其被認為源自台灣(圖示:從上至下——牛奶、紅茶、糖和所謂的珍珠)。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門店數量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連鎖企業——蜜雪冰城和古茗控股——提交了在港交所上市的申請。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Gary Ng)表示,“香港持續疲軟的市場情緒”是導致茶百道上市失策的主因。

他認為,在“中國轉向增長和美國降低利率的明確跡象”出現之前,香港將難以吸引新的上市企業。

但也有人認為,投資者關注的是珍珠奶茶行業本身存在的問題。

光大證券國際有限公司的證券策略師伍禮賢(Kenny Ng)說:該行業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導致競爭加劇”。

“許多公司依靠開新店來維持收入增長。然而,這種擴張戰略可能會導致毛利率下降,因為公司麵臨著與門店運營和管理相關的更高成本。”

對於珍珠奶茶愛好者來說,日益激烈的競爭也有其好處。韓女士是一位來自北京的奶茶店常客,以前她會遠離某些高端品牌,因為她覺得它們太貴了。

這種情況已經改變。她表示,在選擇不同品牌時,價格已不再是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它們有很多折扣和代金券”。

但對於珍珠奶茶生產商及其潛在投資者來說,更低的價格和更高的成本可能是沒有吸引力的。

“茶百道的案例凸顯了風險,對其他奶茶連鎖企業的上市來說不是好兆頭。”吳卓殷警告說。

麗麗和韓女士說,這種通常含糖的飲料還有另一個讓她們不敢買太多的更重要的風險——易讓人發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