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社區撤回了一條“婆媳守則”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近日,深圳一社區發布的多條婆媳守則引發爭議,宣傳冊上稱“要從內心感激婆婆、尊重婆婆,不管婆婆多麽無理,也不要跟她吵架”,“如果和婆婆同住,不要因為生氣動不動就跑回娘家”等。接到社區宣傳冊的網友表示,這些守則讓自己感覺“不太舒服”。

據了解,該宣傳冊由深圳市寶安區一社區心理服務中心發放,該社區婦聯主席回應稱,宣傳冊是2019年印刷的,當時校對不仔細出現了錯誤,也沒有及時更新,將盡快回收此前發出的宣傳單,並重新製作,為此向居民道歉。



引發爭議的宣傳冊內容 來源:網絡截圖

這位網友的“不舒服”,相信很多已婚女性都會感同身受。婆媳關係是家庭關係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婆媳和睦,家庭幸福。婆媳不和,可能家無寧日。沒有人結婚是為了天天跟婆婆吵架的。營造和諧親厚的婆媳關係,應該是每個家庭的共同願望,也是家和萬事興,家國共繁榮的基石。

社區作為離居民最近的基層組織,進行各種形式的宣傳,促進婆媳親情的融合,弘揚孝老愛親的良好風尚,引導居民樹立正確的家庭觀念,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這文案實在是寫得太糟糕了!

該宣傳冊一整頁都在單方麵強調兒媳要怎麽做,絲毫不提婆婆該怎麽做,老公該怎麽做,仿佛兒媳在家庭裏就低人一等,不管遇到任何事,都必須無條件順從和讓步,不能有一點自己的脾氣和想法。而且,這些給兒媳的建議相當地“居高臨下”,規訓意味濃厚,諸如“不管婆婆多麽無理,也不要跟她吵架”“像愛老媽一樣時刻站在婆婆一方,但不要以回報為基礎”“在婆婆麵前不要和老公太過親熱”,儼然有一種“謹守婦道”“三從四德”的封建感,讓人懷疑現在究竟是不是2024年。

不需要有多麽專業深刻的知識,隻要有一些生活經驗和智慧的人都知道,健康的家庭關係從來不能依靠一個人單方麵的付出和忍讓,而要靠家庭成員共同用心、一起努力去構建。

要建立真正和睦的婆媳關係,首先就需要婆婆和兒媳之間相互尊重,良好溝通,善於體諒和包容,尊重彼此的家庭習慣和生活方式;對於住在一起的大家庭而言,還需要丈夫、公公等其他家庭成員,都能彼此尊重和關愛,在融洽相處的基礎上,保持適當的獨立性和邊界感。

一味地壓製兒媳正常的話語權和情感訴求,不但不利於搞好婆媳關係,反而可能激化家庭矛盾,畢竟,哪個兒媳又不是自家父母的寶貝女兒呢?一個不能正常表達情緒,不能要求情感回饋,時時刻刻仰人鼻息的家庭,又有多少正常的女性能待得下去?婚姻法規定: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係。這樣的宣傳物料,無疑與法律原則相悖。

對於這麽荒唐的宣傳冊,社區工作人員的解釋是:此前未接到居民反饋相關問題,如果因此導致居民誤解,將進行改進。這話就說得很避重就輕,此前居民沒反饋,不代表居民沒意見,現在網友有意見,更不代表是誤解。如果看到這樣的宣傳冊,覺得不舒服,都能被稱為“誤解”,那隻能說,宣傳冊本身的誤導性太大了,不誤解都很難。

作為公開發放的宣傳文件,應該與法律法規和社會良好風尚相符,應該倡導正確的價值觀,起到好的推動作用。這些話到底合不合理,合不合法,適不適合發給大家看,難道當時撰寫和現在審核、發放的工作人員,心裏就沒有一點數嗎?

近年來,這種胡亂張貼、發放宣傳內容,引發群眾反感的事情並不罕見,婚姻家庭領域更是“重災區”。

2018年,河北省邯鄲市複興區民政局在新人領取結婚證時,發放了一本名為《家和萬事興》的紅色手冊,內容中存在歧視女性、有違醫學常識的文字內容,引發熱議。該民政局稱是一不知名中年婦女擅自拿來,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粗略瀏覽手冊內容後,便同意對方將手冊留下,輿論爆發後已經封存。

2019年,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的一塊宣傳掛牌又引發網友熱議,該掛牌上印有“一夫一妻,允許納妾;婦從夫居,蔑視入贅;從一而終,反對改嫁……”等內容,讓人大跌眼鏡,也是引發輿論批評之後撤除。

這些不適宜傳播,甚至應該堅決抵製的不良內容,被官方機構當成宣傳物料來發放傳播,令人感覺又荒謬又可氣。東西可以封存和撤除,但惡劣的影響卻很難消除,會讓網友覺得,這些“吃公家飯”的人做事很不專業,三觀很成問題,摒棄糟粕,更新觀念還任重道遠,這對基層單位的形象也是一種抹黑。

所以,不管是出於對現代婚姻文明新風尚的倡導,對男女平等觀念的堅持,還是為了提高基層社會治理的滿意度,維護行政部門的形象,都希望各位身處其職的工作人員,對於公開的宣傳品,發布之前,多看看多想想,三思而後發好過“一秒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