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變身網約車司機:“除了睡覺,想的都是賺錢”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雖然收入高於過去,但是部分司機沒有將網約車司機作為長期職業選擇。

對於暫時失去工作的辦公室白領,在找到下一份滿意的工作前,網約車司機、外賣員等工作往往成為過渡期的選擇。

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4年一季度《中國企業招聘薪酬報告》,今年一季度,當談到是否願意從事藍領職業時,19.7%受訪職場人表示“非常願意”,32.2%表示“比較願意”,共計有51.9%的受訪職場人願意選擇藍領工作。

近期,第一財經采訪了多位從白領工作轉向網約車行業的司機。職業發展的落差當然存在,但網約車也為他們提供了緩衝地帶。待經濟環境更好,或者新機會出現的時候,他們也許會重新走出網約車市場。

投身網約車

從反饋看,一部分司機是因為原本工作出現了變化,又沒能立刻找到滿意的工作,才選擇網約車司機這一工作謀生。

上海網約車司機王晨對第一財經表示,2022年年底,他所在的公司因為競標失敗而解散,所有員工都失去了工作。由於此前也兼職過網約車司機,他在2023年年初開始將網約車司機作為全職工作。

相較於此前的工作,網約車司機一職給王晨帶來了更高的收入,“我原本的工作是做一休二,一個月到手3千塊,混個五險一金。全職網約車司機以後每月流水在1.3萬元左右,扣掉油錢還剩9000元左右,自己沒交五險一金。”對於放棄自己交金,王晨表示是因為上海的五險一金過高,“五險就要3000元左右。”

雖然收入高於過去,但是王晨始終沒有將網約車司機作為長期職業選擇,對他而言選擇成為網約車司機隻是無奈之舉。

“我算過一筆賬,網約車司機月流水達到15000元的話,不如找個到手6000元到7000元的工作。”據王晨計算,如果租車接單,扣除5000元左右的租金以及1500元左右的電費(如果開油車費用更高),15000元的流水到手約為8500元,如果司機想要自己交金,則需要再扣除2000元到3000元,實際到手隻有5500到6500元,性價比並不高。同時,以2023年接單的情況看,想要達到15000元的月流水,每天需要跑9小時以上。

因此在全職跑網約車初期,王晨就請朋友幫忙留意工作,“我周圍的朋友都知道我不想開網約車,所以都幫我留意著,到了2023年8月有個朋友介紹了個挺不錯的工作,工資到手7000元左右,還交金。”

對於王晨而言,坐班相較於網約車司機有兩個優勢,一是有五險一金,二是工作壓力更小,“當白領下班後可以直接回家,網約車作為外快,想跑就跑,不想跑也無所謂,全職網約車不跑就沒錢。”在去年9月,王晨選擇果斷入職了朋友介紹的公司。

和王晨不同,南京的網約車司機陳琳轉做網約車司機已經有3年。2020年之前,她是一名軍事類雜誌的編輯,負責內容編輯和排版發行。陳琳表示,當時的工作強度並不算高,稅後薪資在8000元左右。

不過,後續因為所屬單位調整,雜誌員工需要轉崗導致陳琳離職。“轉崗後的薪資待遇和原來的崗位相比差距較大,稅後收入大概在5000元左右,而且人事變動後也不是很適應,在2019年9月我選擇離職。”

離職後陳琳在找工作上並不順利,“考慮到當時快到年底,原本想等過完年再說,結果當時出現了疫情,年後也沒有繼續找工作,待業了好幾個月。後來有開網約車的朋友介紹,說一天開10個小時左右能有400到500元的收入,因為一時半會很難找到比較滿意的工作,我就想先過渡一下。後來借車開了兩天覺得還行就正式入行了,和原來朝九晚五的工作相比,網約車時間比較自由,約束也比較少,開網約車也沒有技術性的工作,覺得還不錯。”

和王晨急切尋找新工作不同,陳琳全職成為網約車司機的三年內沒有轉行的想法,她表示“一旦享受自由的話,後麵再坐班什麽的就有難度。”

“除了睡覺,想的都是賺錢”

和王晨類似,轉行後的陳琳也關注自身的保障。她表示,此前上班時由單位負責五險一金,如今作為網約車司機,公積金停繳,她需要自繳社保。按照最低基數,陳琳每個月也需要繳納1000多元。目前每月流水扣除租車費、油費以及保險後,目前陳琳每月到手6000元左右。

除了要自己承擔社保支出,令陳琳苦惱的還有正在下滑的收入。從去年開始,陳琳感受到收入壓力在增加。陳琳表示,和2020年入行時相比,如今收入下滑了不少,目前每個月的到手收入相較於2020年少3000元左右。以30公裏的訂單為例,陳琳表示過去30公裏的訂單到手在60元到70元之間,現在同樣的裏程到手在50元左右。

此外,空車時間也在提高。陳琳體感目前10個小時的接單過程中會有3個小時的空車時間,而在2020年10個小時的接單過程隻有1個小時會空車。“當時會不停地來訂單,有時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收入的下降也加劇了司機的流通。陳琳從微信司機群觀察到,20個司機中頻繁換工作或者平台的大約有7到8個人,更換平台的原因是司機對於價格越來越敏感了。

為緩解收入壓力,陳琳選擇發展副業彌補收入。陳琳此前上班時利用空餘時間考取了會計資格證,去年開始有了財會類副業,加上副業的收入目前每月收入和過去持平。

“現在網約車的行情讓人覺得有點雞肋,除了周末節假日和平時的早晚高峰好一些,平峰的時候沒什麽單子就可以做其他事。”

受收入因素影響,陳琳逐漸產生了轉行的想法,“收入跟原來相比下滑之後,會有換工作的念頭,今年年初對比過去這個想法更加迫切。 ”不過她表示財會類全職崗對工作經驗要求比較高,將副業轉為全職有難度,因此她計劃慢慢積累經驗,遇到有合適的機會再考慮轉行做全職。

除了像陳琳和王晨這樣在離職後將網約車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也有白領在離職後將網約車作為副業。今年38歲的黃竹在2021年選擇從外企管理崗轉為自由創業,並選擇開網約車作為副業。她透露,2021年公司負責的渠道被取消,成都公司的員工都被並入其他渠道,她在公司調整中選擇創業,同時成為網約車司機增加收入。雖然是副業,但是黃竹每天都會出車,“最低每天也跑5個小時,最高會有13小時。”

從薪資看,黃竹表示,目前兩份工作的收入和此前在外企時差不多。“有時候因為創業不穩定也會低於過去的薪資。”工作時間和過去則有較大的差異,過去作為外企人力資源的管理崗,黃竹基本能準時下班,現在則是“除了睡覺,想的都是賺錢。”

和陳琳類似,黃竹近一年來也感受到訂單價格在下滑,“2021年我剛開始接單時候,起步價好像是10.25元,現在來自第三方平台的訂單有時起步價僅為7元。20公裏的訂單,之前基本都能到手40多元,現在下降了不少。”除了價格,訂單量也在下滑,黃竹回憶剛開始跑單那年忙碌時一天可以接20單,目前最多就15單,“之前跑一天輕輕鬆鬆就有500多元的流水,現在200多元的流水都是正常的。周末如果平台有獎勵補貼跑個10個小時可能有400到500元,周一到周四就算有獎勵可能也就300多元。”

黃竹目前是車隊的隊長,負責20個司機的管理工作,她表示,從新手司機的反饋看,反饋最多的問題是訂單少,其次則是遭遇投訴後申訴過程較為麻煩。

此外,不少司機反饋,如果不開“一口價”幾乎接不到單,現在的訂單以“一口價”為主。

司機比訂單增長得快

雖然司機不約而同表示收入在下滑,但是上述受訪者中除了找到新工作的王晨外,其餘受訪者表示目前不會放棄網約車司機這一工作。

黃竹表示,“雖然每天流水可能不多,但是以少積多,網約車每周提款的模式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靈活收入方式,創業期收入不固定,如果每月到了還房貸的時候還缺錢可以努力多跑兩天。而且最近家人需要照顧,網約車這種靈活的工作時間比較方便。”陳琳也表示,如果沒有好的工作機遇,將繼續跑網約車。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對第一財經表示,從整體看,網約車司機規模在增長,也有不少白領加入這一行業。白領在職業過渡期選擇網約車行業主要是因為網約車行業門檻較低容易上手。如果未來經濟形勢向上,白領們或許會考慮選擇更好的職業,當前不少白領轉型網約車司機的趨勢或許會持續一段時間。

行業整體發展看,司機的收入困境主要在於行業供給端增長超過了需求端的增長。紀雪洪認為,平台抽成高或者一口價並非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於供應端和需求端增速的不平衡。司機增速相對訂單增速更快,所以司機端去年和今年的收入對比前兩年出現了下滑。

據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係統統計,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係統2月份共收到訂單信息7.75億單,相較於去年2月的6.52億單同比增長了18.9%。證件發放上,截至2023年2月28日,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517.7萬本、車輛運輸證219.1萬本。截至2024年2月29日,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671.3萬本、車輛運輸證282.1萬本,同比分別增長了29.7%和28.8%。

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4年一季度《中國企業招聘薪酬報告》,今年一季度,客貨運司機/乘務,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長71.5%,在藍領崗位中排名第二。從排名看,10.2%的人對於網約車司機的崗位感興趣。

從市場統計數據看,部分城市的網約車司機收入已經不及出租車司機。

寧波市公路與運輸管理中心發布的《2023年寧波市出租汽車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從運營情況看,從運營情況看,去年巡遊車單車日均收入為471.6元,合規網約車則為361.4元;巡遊車單車日均業務量18筆,網約車單車日均業務量為16筆。同時,從日均載客裏程看,巡遊車日均裏程為121.9公裏,網約車裏程為120.2公裏,這意味著網約車單裏程收入低於巡遊車。

在不考慮平台獎勵的情況下,去年寧波市區雙燃料傳統出租車單車月均營收12842元,純電傳統出租車單車月均營收14388元;混合動力網約車單車月均營收9670元,純電動網約車單車月均營收8855元。僅從流水看,寧波市出租車司機的月流水高於網約車司機不少。

對於這一情況,紀雪洪認為解決方法主要依靠政府發出的信息和市場的調節,當一部分司機認為收入與付出不匹配時會選擇離開,通過市場調節後續司機人數會回歸到穩定的狀態。目前不少司機對於行業發展的看法不樂觀,主要是網約車訂單量近兩年趨於穩定,隨著司機數量的增加,隻能通過靠時間來換收入,網約車不屬於高收益的行業,也導致了司機流動性比較高。

艾媒谘詢CEO張毅對第一財經表示,網約車行業因為大量人員湧入導致市場競爭激烈,目前網約車的單價不高也是不爭的事實。調查發現網約車司機一職對於白領的職業生涯也會帶來挑戰,如果不是長期從事網約車司機,未來再去找工作原來的專業能否銜接上是白領轉型為網約車司機人群最大的難題。

針對司機的困境,部分平台給出了一些激勵政策。此外,從司機反饋看,平台推出的保險十分有必要。

黃竹表示,雖然自己會自繳五險一金,但是也買了平台推出的一些保險。“覺得非常有必要,平台保險比較合理的地方是可以通過出單的情況扣費,出單金額高那就扣得多,接單收入低扣的也低,司機能有保障。”

從選擇看,白領在轉型為網約車司機後會繼續找工作或者將網約車作為職業之一,上述受訪者認為,如果將網約車司機作為唯一的工作,收入下滑的情況下會有更大的壓力。

紀雪洪認為,今年司機、車輛和平台的合規化依然是重點,監管機構定期會發布城市的合規化排名,各地都在強化網約車合規率。同時,有些不合理的條款有望調整,例如一些嚴格的戶籍要求有可能會逐步放鬆。市場總體訂單量相較於去年會稍有增長,但不會大幅增長,行業整體是飽和狀態。

監管層也在推進新業態就業人員的保障。4月23日,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勞動關係司司長李新旺表示,在實施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的同時,將完善政策,適時擴大試點範圍,把更多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納入製度保障。同時,積極暢通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渠道,提高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水平,提升參保的便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