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國安、資金擔憂 中國人在美國買房有多難?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2023年2月11日,華人在美國休斯頓抗議當地通過限製中國公民和企業購買房產的法案。法新社

伴隨美中在涉及人權、貿易、科技及南海等諸多領域展開競爭,兩國緊張關係也日趨升級。而曾經熱門的中國企業和個人在美買房購地現象,現在也發生了轉變。截至目前,佛羅裏達等多達三十個美國州政府已對此出台或正在考慮相關法規限製,這將對中國人在美國置產有何影響?

美聯儲近年為了對抗通膨問題大幅升息,房貸利率也一度創20多年新高,再加上房源有限、房價居高不下,新冠疫情後的美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盡管國際買家對購置美國房產並不熱心,但在過去一年,中國買家對此可謂重返鼇頭。

根據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間,中國取代加拿大成為美國房地產最大的外國買家,金額高達136億美元。 當中,加州(33%)、佛州(16%)和德州(8%)成為中國買家的首選地。

然而,據《紐約時報》報道,全美目前已有超過30個州頒布或正在考慮禁止多數沒有綠卡的中國人購買房產,尤其是靠近軍事設施、機場或煉油廠的地區。這些州當中,又以佛羅裏達州的限製措施最多,並希望以此遏製中國共產黨在美國的影響。

怕麻煩、謠言擔憂  不買了

佛州房產經紀人楊曉林說:“(中國人)沒有身份的話,現在肯定是不敢買的,因為擔心會坐牢。我不知道後續會不會開放一些拿到部分身份的,比如拿到工卡、已經在報稅的或者是等待綠卡、已經拿到通知的。所以,目前還不敢去告訴任何一個買家可不可以購買。”

同在佛州擔任房產經紀的Victor Hsu也告訴本台,現在合同都會要求買方填寫聲明書,表明具備合法購屋的資格。有鑒於此,許多想買房的華人依舊相當擔心而處在“觀望”的狀態:“因為你也知道,我們很多華人一大部分是餐館老板和工作人員。他們的教育程度不是很高,尤其很大百分比是福建偷渡來的,後來經過轉換身份現在變成合法居民。但他們一直在傳,中國人不能買房……,一傳一然後一傳百、百傳千,最後變成具備公民身份的中國人也不能買房。”

佛州2023年7月生效的SB264法案,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限製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古巴、委內瑞拉和敘利亞等外籍人士在該州買房。法案特別禁止中國政府、官員,還有中國共產黨及其黨員在佛州置產(除非作為外交用途並受聯邦政府批準)。此外,主要營業範圍不在美國,或不一定會在美國長久“居住”(domicile)的中國企業、組織、協會和個人,也不得在佛州的軍事設施、電廠、口岸等關鍵基礎設施附近(10英裏內)置產,違者包括買賣雙方和房產經紀人都可能判處一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據法案,如果房產僅供自住並小於2英畝,而且與軍事設施的距離超過5英裏的位置,則不受限製。另外,成功申請到庇護身份或持有合法美國簽證的中國人也適用該項豁免,而相關旅行簽證持有人也在允許購房的範圍之內。

如此複雜的條文,房地產律師也時有疑惑,更別說是一般民眾解讀困難。

從事房地產經紀工作有20多年資曆的王央說,很多人(找完律師後)“感覺不舒服(uncomfortable)就不買了” 。而《紐約時報》采訪的十幾名中國人當中,有的對美國夢破碎感到失望,也有的人在買房時遭遇歧視。他們擔心無意中觸法,有的房產經紀人甚至因為無法確定買方資格,而主動拒絕潛在客戶。



2023年2月11日,在美國休斯頓舉行的活動,抗議當地通過限製中國公民和企業購買房產的法案。(法新社)

觀望、等待聯邦裁決

佛州新法對許多中國人來說,宛如20世紀初美國禁止亞洲移民購買或租賃農田的《外國人土地法》,似乎如今限製的目標是房產。

今年二月,美國第十一巡回上訴法庭做出臨時裁決,喊停佛州對兩位中國公民的購房禁令,因為SB264法案可能和聯邦相關法律牴觸。相關聲明表示,原告很可能勝訴,而國會也已建立一套有關外國人在美國購買房地產是否涉及國家安全的審查製度,所以聯邦法律將優於州的法律。

截至目前,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亞裔法律保護和教育基金(Asian American Legal Defense and Education Fund)、華美維權同盟(Chinese American Legal Defense Alliance)、佛羅裏達亞裔美國人正義聯盟(Florida Asian American Justice Alliance)等多家民間團體和美國住宅暨都市發展部(National Fair Housing Alliance)、美國亞裔不動產協會(Asian American Real Estat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等組織也相繼發起聯邦訴訟,挑戰SB264法案的合法性。

近日代表美國亞裔不動產協會就此申訴的Relman Colfax 事務所律師韓森(Zoila Hinson)以書麵形式回複本台采訪時表示,佛州政府沒有公布關鍵基礎設施和軍事設施的清單,造成買房資格審定困難。而事務所請來專家編製地圖時還發現,受限製區域涵蓋佛州75%以上的土地和超過98%的人口。這不僅讓買家無所適從,也讓“房地產業者陷入兩難的局麵”。

韓森說:“因為如果他們遵循《公平住房法》,不分國籍對所有人一視同仁,就可能麵臨SB264的刑事責任風險。如果他們遵循SB264、違背《公平住房法》,也可能麵臨民事責任 、罰款和吊銷專業執照的風險。”

本台記者聯係佛州政府與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辦公室置評,但尚未在截稿前獲得回應。

中國人在美買房另一挑戰:國內收緊外匯管製

中國人赴美買房除了可能麵臨類似的上述法案外,也受到國內加強資本流出管控的影響。因此,即使有購買意願,實際上能把資金轉移到海外的人數也很有限。

德州原先針對中國、伊朗、俄羅斯和朝鮮等四國政府、企業和個人的購屋限製法案,最終未能在議會通過。當地的房產經紀高彬雪告訴本台,其實當前中國人在美買房的主要障礙還是資金流動問題:"中美關係這樣的話,想來美國的人很多,但能來的不多,這是客觀事實。那麽人來了,錢能不能來,也是另一個客觀事實。而錢出不來,這是從幾年前就開始縮緊的事。”

另一名德州房產經紀Yichin Tsai也表示,“一般(中國)市民老百姓如果隻是想買個房子,在(美國)這邊給小孩念書,已經很久以前就聽說越來越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