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大企業,負債等於2.5個恒大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私家車之外的公共交通領域,鐵路遠比航空和水路客運量大,所以近日高鐵漲價罵聲一片。

但你不知道的是,這背後涉及到的中國第一大企業,其負債額等於2.5個恒大。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1. 高鐵漲價罵聲一片?

交通部數據顯示,今年五一期間,全國人員流動量高達135846.27萬人次,其中鐵路客運量為9176.5萬人次,日均1835.3萬人次。

而民航和水路日均客運量,分別為199.4萬人次、139.1萬人次,前者分別為後兩者的9.2倍、13.2倍。

這麽多人出行依靠鐵路,自然對價格比較敏感。近日,高鐵宣布將在6月調價,漲幅在20%左右。

此舉,在網上引發無數罵聲。很多網友認為公共服務應該造福於民,這樣割韭菜太不地道了。

不過,這裏麵有很大的誤會。第一,此次提價隻涉及四個路段,其他仍保持原價。

第二,並非單純漲價,而是有漲有跌。一等座、商務座漲幅約20%,但二等票最低價格降幅約34%,降價幅度比漲價幅度更大。

第三,我國的高鐵票價,即使漲價20%,在全球都是最低的。

世界銀行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高鐵二等座票價每人每公裏約為0.46元,而法國1.65~2.13元,德國2.34元;日本2~2.13元。

2. 負債等於2.5個恒大?

事實上,高鐵票漲價的背後,是國鐵集團提升財務平衡能力的市場行為。

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國鐵集團分別巨虧555億元、498億元、696億元。

而且,其背後的巨額債務更加不可忽視。截止到2023年12月31日,國鐵集團負債總額為6.13萬億元。

這是什麽概念?被稱為“史上最大債務王”的恒大集團,負債總額為2.4萬億。從負債額來看,國鐵集團等於2.5個恒大。

作為全國僅有的三家正部級央企之一,國鐵集團於2019年由原中國鐵路總公司“混改”而誕生。

從員工數量來看,央企中的中石油、國家電網最多,均有100萬人左右;民企中比亞迪最多,超70萬人。但在國鐵集團麵前,它們都是小弟弟。

國鐵集團員工數量高達205萬人,遍布全國各個省市和自治區。從員工數量角度來看,國鐵集團堪稱全國最大企業。

然而,全國最大企業,負債額也是全國最高的。

3. 14億人也養不起高鐵?

連年虧損、巨額負債,難道14億人也養不起高鐵嗎?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國鐵集團的負債額如此巨大,主要是因為這些年,我國鐵路網處於持續建設階段,常年需要大量投入。

過去十多年,我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額,年均高達七八千億之多。不斷擴大的高鐵等鐵路版圖主要靠債務融資完成,長期積累下來,負債額自然攀升。

此外,龐大的高鐵網絡,常年需要高昂的維護費用,這也是一筆龐大的支出。

其次,國鐵集團並不是不能賺錢,它具有極強的盈利能力。

其實2019年,國鐵集團還是賺錢的,淨利潤為25.2億元。

2020年至2022年這三年之所以巨虧,主要是因為疫情“黑天鵝”的不利影響。2023年疫情結束,國民經濟生活步入正軌。

與之相對的是2023年國鐵集團營業收入高達1.25萬億元,同比增長10.62%;淨利潤也由負轉正,且首次突破30億元大關,達到33.04億元。

最後,看待國鐵集團,不能隻從經濟效益出發,還要看到它巨大的民生效益和社會效益。

通過“讓利於民”,我國高鐵票價遠低於國際水平,以全球高鐵運行最便宜的票價運行多年,給全國人民出行帶來極大便利。

而且,全國高鐵等鐵路網絡的逐漸建設和完善,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建設地基,從而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毫不誇張地說,國鐵集團創造的民生和社會效益,遠超其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