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怕與中國打貿易戰,歐洲呢?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白宮5月14日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增加關稅到100%,美國總統拜登發表講話時說:“我們在世界各地的夥伴也在進行類似的考量。他們也希望電動汽車的供應鏈,不會受到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支配。“ 這指的首先是歐盟,因為歐盟正對中國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

受到各方關注的歐盟通過發言人回應表示:歐盟與美國同樣憂慮中國的產能過剩和不公平貿易行為。據報道:歐盟執委會貿易議題發言人吉爾(Olof Gill)14日在例行記者會表示:尚不評論美國的決定,美國是根據自身利益而行,而歐盟的行動則是為了歐盟利益。不過他也坦言:歐美在許多雙邊會議中討論過相關議題,因為確保全球貿易公平競爭是歐美的共同利益。

歐盟貿易發言人吉爾說,歐盟已經頻繁對中國生產過剩的狀況表達強烈關切,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也在5月6日當麵向造訪法國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貿易失衡及造成生產過剩根源的政策問題。至於歐盟執委會調查中國電動車的進度和可能采取的措施,他表示目前無可奉告。

歐盟執委會去年10月就宣布對中國出口到歐盟市場的電池電動車(BEV)展開反補貼(anti-subsidy)調查,以了解中國供應鏈是否受益於違反歐盟及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的政府補貼。根據歐盟法規,此案應於13個月內調查完畢,但啟動調查9個月後便可針對中國電動車施加暫時性的補救措施,也就是自7月上旬起,歐盟隨時可能對中國課徵懲罰性關稅。

但在歐盟行動之前,白宮率先宣布:拜登政府根據貿易法的301條款,決定對總值180億美元中國進口產品提升關稅,內容包括:

對中國進口電動車的關稅從25%提升到100%;

將電動車鋰電池的關稅從7.5%提升到25%;

將製造太陽能麵板所用電池的關稅從25%提升到50%;

將某些關鍵礦產的進口關稅從目前的零提升到25%,

注射器和針頭的關稅將從零上漲到50%,

船岸起重機的關稅將從零提高到25%,

某些個人防護裝備,包括某些呼吸器和口罩的關稅,今年將從0%~7.5%增加到25%。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白宮宣布加征關稅之前,公佈了一份對中國的301關稅進行的審核報告。戴琪在一份聲明中說,在維持現有的對華關稅的同時,拜登總統指示她采取進一步行動。報告指出,美國根據301條款而採取的關稅行動已經有效地鼓勵中國採取措施,以消除一些與技術轉移相關的政策,並減少了美國個人和企業受這些技術轉移行為的影響。 但中國並未消除,這些行為、政策和做法則持續對美國的商業造成負擔或限製。

“301條款”使得美國可以保護自身市場,但歐盟的市場情況更加複雜,各國對中國的出口商品數量差距巨大。中國對歐盟國家也可以分而治之,四處出擊。僅就中國電動汽車一項,德國和瑞典等汽車出口大國首先要顧及他們在中國的汽車市場份額,這使得歐盟難以做出類似美國的決定。雖然出於對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競爭的擔憂以及法國的壓力,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於去年9月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補貼展開調查。但調查結束後,即便歐盟可能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車輛征稅,稅率可能超出目前10%的稅率,但難以達到美國征收的百分之百稅率。

就在美國宣布對中國加稅決定的5月14日,德國總理朔爾茲正在瑞典訪問,瑞典總理克裏斯特森在新聞發布會上就美國對幾項中國商品加稅的決定表示:“就關稅而言,我們一致認為,不僅破壞全球貿易,而且也是一個壞主意……”。他認為:“我們有充分的理由采取行動,實現不同國家之間的強有力的互惠,但我們阻止彼此產品的貿易戰,並不是德國和瑞典等工業大國的未來”。

當被問及對美國這一決定有何反應時,德國總理強調兩點:首先,目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中有 50% 是西方製造商的產品。此外,“歐洲和北美的製造商在中國市場取得了成功,並在中國銷售汽車,我們必須考慮到這一點。”他強調西方和中國市場之間的交流很重要。也就是說:德國總理害怕本國汽車公司的利益受到損害,害怕受到中國的報複。

中國與歐洲關係的複雜性不同於中美關係,中國可以在歐洲插進很多不同的楔子。習近平訪問巴黎時,雖然就補貼電動汽車和產能過剩受到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批評,但遭到習近平的拒絕,而德國總理朔爾茨遠離會議也耐人尋味。習近平離開法國後,馮德萊恩又很快發聲說:歐盟計劃對中國電動汽車施加懲罰關稅,卻立即引起德國聯邦交通部長的拒絕和寶馬總裁的抵製。

此外,德國《法蘭克福匯報》指出:小小的匈牙利是中國通往歐洲市場的大門。對汽車工業來說,它的影響尤其大。通過北京的投資,匈牙利對北京的依賴更為強烈,而習近平訪匈則穩固了中國在匈牙利的權力。

德國《經濟周刊》認為,習近平對奧爾班的殷勤奉承讓我們有理由保持高度警惕。當匈牙利今年下半年接任歐盟理事會主席後,奧爾班會使出什麽招數,值得關注。過去,布達佩斯要麽阻止要麽淡化歐盟批評中國的聲明。淡化歐洲關於香港局勢的聲明最令人痛心。麵對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戰爭,人們必須對莫斯科-北京-布達佩斯三角保持高度警惕。不能允許匈牙利成為北京在歐盟的特洛伊木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