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印大使缺席一年半 中國終於要敲定了 履新時間很關鍵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日前,印度媒體《印度斯坦時報》報道,中國很可能會在今年6月份印度大選結果出爐之前派遣新的中國駐印度大使,人選則是中國前外交部部長助理徐飛洪,最早的履新時間可能就在5月中旬。

這不是第一次有關中國新任駐印度大使的消息傳出。早在今年1月份,《印度時報》就曾透露,徐飛洪很可能成為新一任的中國駐印度大使。同時,另有報道於日前聲稱,早在去年年底,徐飛洪就已經被任命出使印度。

2022年10月,時任中國駐印度大使的孫衛東發表離任致辭,那之後,中國駐印度大使一職就出現了空缺,到現在已經有18個月了。而時間長達一年半以後,中國才打算派遣新的駐印度大使,目的明顯也是不簡單的。而圍繞中印之間的話題,最主要的就是中印關係和邊境問題。

【《印度斯坦時報》報道,中國外交官徐飛洪或將於今年6月份前履新中駐印度大使】

中國和印度雖為鄰國,但關係實在說不上好,特別是英國殖民者撤出之後,遺留下來的中印邊境問題,成了兩國關係發展的最大阻礙。

2020年加勒萬河穀衝突之後,中印關係愈發緊張,那之後兩國不是沒有進行過對話,開展21輪軍長級會談和29輪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製談判,但效果都不是很明顯。

近段時間,中印兩國關係和邊境局勢也越來越緊張了。中印邊境問題已經成為兩國關係的關鍵影響因素,印度方麵多次強調,什麽時候解決邊境問題,什麽時候兩國正常友好往來。

而很顯然,印度在邊境問題上的態度是非常強硬的,盡管表示不與中國為敵,但在邊境對中國的挑釁一點都沒落下。增兵邊境已經是印度的常用手段,莫迪也樂於親自下場炒作,現身中印邊境地區,宣示印度對邊境地區所謂的“主權”。

而現在,印度正在進行換屆選舉,之後新的領導層的產生,將可能使印度的外交政策發生轉變,給中印邊境問題的解決提供新的思路和機會。

【莫迪很可能連任印度總理】

就目前選情來看,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很可能會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得印度下議院的多數席位,從而繼續擔任印度執政黨,而莫迪本人也會成功連任,開啟他的第三任期。而盡管莫迪政府現在表現出來的對華態度非常強硬,但這次印度大選對於中國來說依然是個機會。

為什麽這麽說?莫迪政府為了這次選舉,早早就開始準備了,相應的,競爭對手的攻勢也早就擺開了架勢。都說印度現在對華態度強硬,但印度反對黨認為,莫迪政府的對華政策還是太過於“溫和”,並以此作為攻擊手段。

所以,近段時間,莫迪政府在邊境問題上的強硬態度都是有跡可循的,這種由內而外的壓力促使莫迪政府在邊境問題上采取更為堅決的態度。換句話說,拿出對華強硬政策,已經成為印度各政黨討好國內選民的一張重要的政治牌。

而既然對華強硬政策是印度各政黨競選的方法之一,那麽,印度大選結束之後,不管最後的贏家是誰,我們不排除新政府會調整現有的對華政策,稍微緩和一下對華強硬的立場,這就是我們要抓住的改善兩國關係的契機。而且,印度選舉結束後,是需要重新組建內閣的,不管內閣成員是否會有變動,同樣是中印進行對話的好機會。

【中印邊境局勢緊張】

當然,印度大選結束後,新的政府繼續保持對華強硬或者是更加強硬的政策,也不是沒有可能,這個時候提前任命中國駐印度大使就更加有必要了。

中國任命新的駐印度大使,就是一步“進可攻,退可守”的妙棋,十分具有靈活性。

一方麵,這一任命是對中印當前緊張關係的積極回應。中印兩國間的關係因多方麵因素而出現波動,新的中國駐印度大使的上任無疑是向印度、乃至世界傳遞出中國願意通過對話解決分歧,促進雙邊關係健康發展的明確信號,為雙方後續交流奠定積極的基礎,同時加強兩國間的直接溝通和協調,尤其是在解決邊境問題和貿易不平衡等棘手問題上。

另一方麵,這一任命也能使中國提前做準備,以應對印度潛在的外交政策等的變化,為重新評估和調整中印關係策略提供有效幫助。

【印度外長蘇傑生和中國外長王毅見麵】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印度作為我們的鄰居,隻有兩國關係好了,才能推動中國周邊局勢的穩定,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尤其是目前國際環境複雜多變,中印關係的穩定和發展尤為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在經濟領域的合作,還是在處理共同麵臨的區域和全球性問題上,中印兩國都展現出了巨大的合作潛力和互補性。

在此背景下,中方始終是希望能夠采取和平手段處理中印關係和中印邊境問題的。中國新任駐印度大使的任命,顯然是中國的又一次嚐試。我們也希望印度方麵能接收到中方的“潛台詞”,早日推動兩國對話與合作的加強,開創雙邊關係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