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墨斷交風波持續,拉美最年輕總統打的什麽算盤?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當地時間4月21日,在厄瓜多爾全國電力緊缺的緊急狀態下,一場至關重要的全民公投落下帷幕。國民投票允許軍事力量介入國家治安,借此幫助解決國內嚴重的毒品暴力問題,並允許將國內罪犯引渡至他國進行審判。

現年36歲的厄瓜多爾總統諾沃亞(Daniel Noboa)希望能夠借此穩定民心。自今年年初上任以來,他麵對一係列來自國內治安方麵的嚴酷挑戰。更讓國際社會驚詫的事情發生在4月初,厄瓜多爾因強闖墨西哥大使館逮捕前副總統格拉斯(Jorge Glas),導致墨西哥宣布與其斷交。4月20日,諾沃亞再次宣布厄瓜多爾進入為期60天的全國緊急狀態,原因是一場電力危機:厄爾尼諾現象導致的大型幹旱導致該國電力係統告急。

作為拉美地區最年輕的總統,諾沃亞上任時曾向另一位年輕領袖——薩爾瓦多總統布克爾看齊,希望效仿後者的鐵腕政策來穩定厄瓜多爾幫派橫行、毒梟割據的局麵,但就目前來看,諾沃亞的執政之路並不算順利。

由於諾沃亞是在前總統拉索遭到彈劾後通過非正常流程當選的總統,因此他需在2025年參加總統大選,再度角逐總統一職。如果在此期間,諾沃亞不能拿出有力的手段改善國內的治安環境,他將難以延續自己之前的高支持率。

公投剛剛結束,厄瓜多爾警方就宣布抓獲了該國兩大黑幫之一Los Lobos的頭目,無疑給諾沃亞打了一劑強心針。但他依然麵臨重重挑戰。由於厄瓜多爾闖入大使館抓人引發的外交風波,墨西哥方麵已向聯合國國際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將厄瓜多爾“踢出”聯合國。諾沃亞的這次行動是否會引發蝴蝶效應,給厄瓜多爾惹上不必要的麻煩?在左右勢力極化愈演愈烈的拉美,厄瓜多爾的動作又會帶來何種影響?

“夢幻開局”後,新總統挑戰加劇

年輕帥氣的諾沃亞是厄瓜多爾人的“破局”之選。2023年10月的大選中,他以4%的票差戰勝來自左翼政黨的候選人路易莎·岡薩雷斯當選總統。作為厄瓜多爾首富的兒子,諾沃亞在美國出生,之後在瓜亞基爾長大。他手握多所美國名校文憑,於2010年畢業於紐約大學商學院,後來還在西北大學管理學院和哈佛大學進修。

入讀研究生之前,諾沃亞曾參與管理過一段時間家族的香蕉出口生意。那時的諾沃亞也許不會想到,僅僅幾年後自己的家鄉瓜亞基爾將會成為整個厄瓜多爾暴力犯罪的中心,而自己將會成為那個需要提出解決方案的人。

諾沃亞的出師不利從他還在競選時便已注定。大選前厄瓜多爾出現了震驚全球的政治刺殺案件:去年8月,諾沃亞的競選對手費爾南多·比利亞維森希奧在基多的街頭被槍殺,後者當時民調第二,是總統職位的有力競爭者。外界猜測,比利亞維森西奧被槍殺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在競選過程中敢於和幫派以及毒梟團隊叫板,還報出幫派領袖的名字,導致後者的報複。



◆諾沃亞身著防彈背心出席活動。

比利亞維森西奧遇刺後,諾沃亞的民調數據出現了明顯上漲,到了第一輪大選當日,諾沃亞的支持率幾乎趕上了一直以來強勢的左翼候選人岡薩雷斯。當兩人進入第二輪對決,諾沃亞以在治安反腐方麵的強硬表態和政治素人的背景取得了最終勝利。

上任後,諾沃亞的總統之旅可以說是“夢幻開局”:今年1月7日,厄瓜多爾最大黑幫頭目從瓜亞基爾最高級別的監獄越獄,厄瓜多爾全國多個監獄發生暴動,直接引發該國2024年的第一次全國緊急狀態。1月9日發生了更戲劇化的場麵:瓜亞基爾一家電視台遭到槍手劫持,槍手出現在電視直播鏡頭前切斷直播,在場的主播和工作人員被扣為人質。隨即,諾沃亞在一次電視采訪中聲稱厄瓜多爾“已經處在戰爭中”。

就任至今,諾沃亞雖然一直實行高壓的安全政策,但暴力事件依然層出不窮。在3月的最後一個周末,厄瓜多爾各地有八十多名受害者死於非命,他們很大一部分都是幫派犯罪的犧牲品。而諾沃亞回應以更嚴格的監獄管控、更長的緊急狀態以及更鐵腕的手段。在緊急狀態下,厄瓜多爾軍方被批準全麵介入各大城市的治安管理,本次公投後,軍警融合的常態化將會被寫入憲法。

然而,更為戲劇化的不是諾沃亞在國家治安上遭遇的種種困境,當天厄瓜多爾和墨西哥的斷交風波才真正讓國際網友好好吃了一回瓜。



今年1月9日,瓜亞基爾電視台遭到蒙麵槍手襲擊。

闖館抓人,諾沃亞的一招險棋?

位於此次風波中心的格拉斯曾兩度擔任厄瓜多爾副總統,是前總統科雷亞的搭檔。

他曾因卷入貪腐醜聞入獄,於2022年11月獲釋,近來又因涉嫌挪用厄沿海省份馬納維2016年遭遇地震後的重建資金而麵臨新指控。



卷入風波的厄瓜多爾前副總統格拉斯。

除了前副總統的職位,格拉斯的另一個身份是科雷亞的發小:二人在童子軍年代就已相識。2017年當科雷亞麵臨腐敗指控而被官方通緝時,格拉斯也背上相應指控。

2023年代表新一代右翼勢力的諾沃亞上台後,格拉斯自知自己的政黨回歸無望,很快會麵臨清算,他於同年12月進入墨西哥大使館尋求政治庇護。墨西哥當局沒有直接給予其政治庇護地位,但允許他在墨西哥大使館內居留。今年3月初,厄瓜多爾曾向墨西哥大使館提請逮捕格拉斯,但墨方沒有回應這一訴求。

諾沃亞深知這次公投事關重大。目前自己還在民意的蜜月期,但挑戰接連不斷,如果不能在短期內證明自己的執政能力,他將在即將到來的下一個競選周期中麵臨更大風險。因此,他需要出一招險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價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格拉斯成為諾沃亞所想要擺脫的過去的象征,此次是否下令逮捕格拉斯也變成對諾沃亞能否下決心‘清理門戶’的考驗。”

與此同時,洛佩斯也是一名以口無遮攔出名的政客,兩方很快開始針鋒相對。

4月3日,洛佩斯批評諾沃亞是吃了其競選對手被害的“紅利”才得以當選。第二天,厄瓜多爾就開始了行動:諾沃亞正式宣布墨西哥大使為該國“不受歡迎人員”。4月5日,厄瓜多爾派出警方人員包圍了位於基多的墨西哥大使館。之後警方翻牆強行進入大使館轄區,將居住在大使館內的格拉斯帶出,送往瓜亞基爾的監獄。



4月5日晚,厄瓜多爾警方包圍墨西哥大使館。

墨西哥大使館的視頻監控畫麵顯示,厄瓜多爾警方人員遭遇了墨西哥大使館外交和政策事務處處長羅伯特·坎塞科的抵抗,後者還被厄警方製服並扣留。被帶出使館後,坎塞科顯得有些情緒激動。

墨方對厄瓜多爾的行動做出了同樣激烈的反應。4月5日,洛佩斯在社交媒體上發聲明稱,墨西哥將這一行為視為“對國際法和墨西哥國家主權明目張膽的侵犯”,當下宣布中止與厄瓜多爾的外交關係。墨西哥同時正式宣布,給予格拉斯合法的政治庇護地位。

如果隻是打嘴炮,洛佩斯不會采取實質上的外交行動加以報複。阿根廷總統米萊當選時,洛佩斯也批評過他是“法西斯分子”,米萊後來回懟洛佩斯,稱他是“無知的蠢蛋”。但厄瓜多爾翻牆抓人的行動,卻挑戰到墨西哥的底線。



墨西哥總統洛佩斯。

墨西哥政界對此次事件表達了一致態度。今年恰逢墨西哥大選年。4月7日舉行的總統大選第一輪辯論中,來自洛佩斯黨派Morena的候選人克勞迪亞·舍恩鮑姆特意抽出時間感謝國際社會對墨西哥的廣泛支持;首都墨西哥城的市長候選人克拉拉·布魯加達也發文對總統洛佩斯表示支持,墨西哥的反對黨和其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

周邊國家的領袖紛紛表態聲援墨西哥。和洛佩斯一貫交情甚好的巴西總統盧拉致電墨西哥總統府表示支持;右翼執政的阿根廷也宣布支持墨西哥;尼加拉瓜還緊跟墨西哥的腳步,在事件發生的次日決定和厄瓜多爾斷交。

美國國務院譴責厄瓜多爾違反《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襲擊墨西哥駐該國大使館的行為,並敦促厄瓜多爾和墨西哥“根據國際準則解決分歧”。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則強調了維護外交機構不可侵犯的重要性,他表示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根據國際法尊重這一點。

在全世界都一邊倒地力挺墨西哥時,諾沃亞卻沒有要退讓的跡象。4月15日,他在接受澳大利亞SBS廣播公司采訪時表示,盡管全球很多國家都在譴責闖入外交駐地違反國際準則,但他感到自己站在“曆史的正確一邊”。他在一則官方聲明中寫道:“我們不能釋放涉及非常嚴重罪行的已定罪罪犯,否則他們有可能立即逃脫,就像我們以前遇到的情況那樣,再次嘲弄厄瓜多爾人民。”

當被問及該如何解決如今與墨西哥之間的關係危機時,諾沃亞說,當一切準備好時,他將邀請墨西哥總統洛佩斯共同進餐,以便雙方能夠進行交談。他表示,想請洛佩斯吃的食物可能包括酸橘汁醃魚或墨西哥卷餅。

但對洛佩斯來說,諾沃亞的態度和厄瓜多爾的行動不僅僅是一種個人攻擊,它上升到了對於國家形象、地區地位的挑釁。除了主權問題,它挑戰的還有墨西哥作為政治避難國的傳統。

近年來,墨西哥接收了包括秘魯前總統卡斯蒂略的家人、玻利維亞前總統莫拉雷斯在內的多批政治流亡者。而在曆史上,墨西哥也曾對國際政治難民大開國門,來自蘇聯的托洛茨基、阿根廷政變後麵臨軍政府製裁的前總統埃克托·坎波拉、西班牙內戰後戰敗方的部分政治難民以及二戰中的波蘭難民都曾被該國收留。一旦放任厄瓜多爾的行為,事件影響很可能超越一次外交事件——它將使國際社會對墨西哥作為避難國的信譽產生質疑,甚至會影響之後總統的執政。



二戰中來到墨西哥的波蘭難民。

左右博弈加劇,拉美不團結早就存在

此次墨西哥和厄瓜多爾斷交,對後者的影響恐怕會超過前者。

科雷亞離任後,厄瓜多爾長期以來沒能出現一名執政成績令人滿意的領導人。後科雷亞時代的厄瓜多爾政壇紛爭不斷、群龍無首,經濟也由於石油價格下跌和疫情的打擊而走向蕭條。因此,厄瓜多爾在地區政治內的話語權和參與度隨著國家政治經濟形勢的衰落而一落千丈。

眼下諾沃亞的一係列激進動作顯然對厄瓜多爾的國際地位沒有太大益處,可不管是對於作為政客的他還是目前的厄瓜多爾國民來說,外交都不是他們的優先考慮,解決民生和安全問題才是重中之重。穩定內政、解決燃眉之急是諾沃亞力克前度勁敵、贏下2025年大選的最佳籌碼。

對墨西哥大使館出動警力,可視為諾沃亞麵向本國國民的一場“表演”,讓他們看到政府整治犯罪的決心。但諾沃亞的這一步是否走得太險了呢?從使館抓人涉及到的不僅是拉美地區內的政治爭端,而是違背《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這一國際通用條款。等到厄瓜多爾度過危機、重新在國際政治上建立形象和關係時,國際社會又將如何看待這一外交“先例”?

不少分析指出,此次斷交風波將在短期內挑戰拉美地區的團結,但事實上,所謂的“拉美不團結”似乎是一個矛盾命題。

拉美的地區意識和拉美人的身份意識一直很強大,不管是在拉丁美洲內部還是全球社會,人們傾向以“拉丁美洲”這一起源於共同語言的概念來理解地區的文化、政治、經濟和曆史,而不是地理劃分的南美洲、北美洲。同時,拉美的很多政治和文化運動都以地區為單位發生,比如“粉紅浪潮”、“文學爆炸”、軍政府獨裁浪潮和考迪羅政治等等,這些運動和浪潮打破了國家的界限,並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影響。

可另一方麵,拉美又顯得不那麽團結。一旦涉及以主權國家為單位的地緣政治、經濟合作和發展,該地區遲遲提不起速度。從西蒙·玻利瓦爾領導的民族解放運動開始,實現南美甚至拉美一體化是一代代拉美政治人物,尤其傳統左翼政客的願景。該地區前前後後成立過各式各樣的組織,名存實亡的偏多,至今較有影響力的組織多和經貿相關,比如南方共同市場和美洲發展銀行。

另外,拉美各國來自不同政治陣營的領導人互相“嗆聲”的新聞常見諸報端,這進一步加深了外界對拉美地區內部不團結的印象。例如,哥倫比亞左翼總統佩特羅去年與薩爾瓦多總統布克爾發生衝突,稱其把監獄當作“集中營”,布克爾則以佩特羅兒子涉嫌腐敗指控進行回擊,在社交媒體上對其諷刺稱,“家裏一切都好嗎?”



薩爾瓦多總統布克爾和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曾在社交媒體交鋒。

“拉美不團結”看似是整體發展滯後,事實上是意識形態極化、政黨輪替頻繁的地區政治生態的反映。美聯社形容,近年來拉丁美洲從左到右快速搖擺,拉美地區當下的左右博弈就像“一台快速切換的彈球機”。

作為一個流動性極強,民族成分非常複雜的地區,語言和殖民曆史是拉美的最大公約數,因此該地區想要形成一個宏觀的區域身份認知相對容易。但由於每個主權國家的經濟和發展程度不同,政治文化和極化程度也各異,要在國家層麵建立像歐盟一樣的合作機製反而非常困難。



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區域圖。

與此同時,同美國的關係一直以來是拉美外交上的主要考量——從意識形態出發,選邊劃線,對許多國家來說是一種便利選擇。此次斷交風波,除了會加劇拉美各國的意識形態割裂,也是上述政治現象的一次集中的戲劇化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