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山大,川普刺激了“拜登勝選樂觀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李濠仲



倘若四年前川普可以在那麽低的施政滿意度下幾乎取得連任,拜登何以不行?(美聯社)

“美國總統曆史上有11人無法順利贏得連任,最近一次是2020年的川普,那麽,拜登會不會成為第12個?”當有媒體、學者相繼拋出這個疑惑,代表他們觀察到拜登確實陷入連任危機。盡管有多份民調顯示拜登支持度已逐漸和川普拉近,問題是拜登為現任,川普是四年前敗陣的對手,“挾著現任優勢去追趕曾經擊敗過的競爭者”,在選舉中,那很難被稱為“勢均力敵”。何況截至目前為止,拜登並沒有任何一份民調在總體表現上贏過川普(差距3到6個百分點左右),同時,拜登施政不滿意度也還遠大於滿意度(CNN──58%:38%)。意謂眼前大選,拜登同時要麵對川普和自己這“雙重敵人”。

另一觀察指標,當美國前勞工部長、柏克萊大學加州分校公共政策教授賴克三月中特別在媒體上撰文,洋洋灑灑重翻川普和共和黨的帳,結論是他絕對相信民主黨(價值)會再次勝過共和黨。不過,文中幾句話,應該更能反映他的心境,而他的心境,恐怕才真正符合現實。

這幾句話包括他開頭提到:“一想到川普可能贏得第二個任期,我的胃就翻騰起來”、“我不關注民調。現在擔心為時過早。大多數公眾甚至沒有注意即將到來的選舉”,以及最後向支持者喊話“川普和共和黨人就是希望看到我們灰心喪誌”。

三句話,剛好就是民主選舉中落後陣營最常見的“矛盾逆反”。其一,一個極其反對川普的人,不就是因為看了現下的民調,才會認為“川普可能贏”,就是因為知道川普可能贏,才會“想到就反胃”。其二,他也知道許多民眾早已開始關心大選,且看到了和他一樣的結果(拜登全國民調輸川普),於是因為他們所支持的現任總統竟然位處劣勢,而可能“灰心喪誌”(也就是川普和共和黨人的期望)。所以,賴克撰文目的,更多屬於一種自我激勵和精神上反製對手。他說自己不盲目樂觀,相信會贏,實際上應是反過來,即“擔心很可能會輸”,所以必須透過樂觀麵以平衡煎熬的心情。

同樣的,民主黨策略家兼顧問羅森伯格也在四月初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大膽預測拜登會贏,就如同2022年期中選舉,他在民主黨一片不安情緒中直言“不會有紅色浪潮”一樣(預言成真,民主黨卻也失去國會多數)。羅森伯格舉了幾個例子證明有危機的是共和黨,例如,第一、共和黨和極端意識組織“MAGA”靠得更近,無助拓展選票;第二,川普言行除了更偏執,整體選戰能量也比2016大選弱很多;第三,因為拜登競選起步較晚,民調還未真實反映選情;第四,民主黨人尚未淡忘2016年希拉蕊敗給川普的創傷(意思是民主黨選民會集結選票);第五,三月初拜登慷慨激昂發表國情谘文,證明他的年紀(高齡)是“資產”(代表從政經驗)…

但無論羅森伯格怎麽說,負責采訪的《紐時》記者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羅森伯格本次受訪,是“再次對民調和權威人士以及民主黨的悲觀情緒進行反擊”。既是“反擊”,和賴克一樣,羅森伯格的分析,激勵性質確實也大過“實況解讀”。

不過,話說回來,任何選舉中,當事件不可測(未來還有七個月,誰都無法確知會發生什麽大事),現況不可改(川普就是具備相當支持基礎),居劣勢的一方,就必然會透過唯獨操之在己的“正麵分析”,一步步去營造勝選機會。情境回到四年前,選舉初期川普也曾麵臨個人施政不滿意度遠高過滿意度的困境,當時也有為數不少評論,推估川普有很大機會失去第二任。直到選舉後期,“現任優勢”發揮作用,尤其靠著不斷在各州創造出“工作機會”,再有輿論以為川普大有可為。隻是當年沒人預料會發生二戰以來影響最重大的全球事件──COVID-19,它和川普敗選不無關係。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NLM)一份研究報告:如果當初美國COVID-19病例數減少5%,川普很可能會贏得連任。另有證據表明,COVID-19對選民的動員產生了直接影響,並幫助拜登贏得總統寶座。(這也多少解釋了為什麽川普會輸得那麽不甘心)

就選舉實務,這一階段“拜登(絕對)勝選樂觀論”愈多,反而愈透露出川普帶來的壓力,說它是受到川普聲勢所刺激並不為過(一者也借此穩定支持者,同時為支持者提供辯證基礎)。但對民主黨來說,下風者的樂觀論未必就是“天真”,因為倘若四年前川普可以在那麽低的施政滿意度下反攻至幾乎可望連任,拜登何以不行?畢竟情勢再險,適逢選舉年又發生一場大疫流行的機會有多少?

文章來源: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