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歲的宮崎駿,是看透人生的蒼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對大多數觀眾來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又名《蒼鷺與少年》)是一部神秘的作品。

神秘感來自於上映之前完全空白的透露和宣傳,即便該片已經獲得了今年奧斯卡的“最佳動畫長片”,但是很多人對它的認知,還是隻有“宮崎駿”三個字。

這份宣傳的淡然,已經部分闡明了宮崎駿的人生態度。

活到83歲,數不勝數的動畫短片、電影,早已深入人心的角色、場景,動畫業內標杆的吉卜力工作室,以及早已留名影視的個人風格與藝術成就,宮崎駿早已把票房和聲譽置之度外了吧?

在這部冠之以“人生電影,告別之作”的謝幕作品中,宮崎駿混淆了個人經曆與國家曆史,也將現實苦難、心靈創傷與幻想世界渾融一體,以至於看懂了全部的表象故事,也很難完全猜透其中的折射和隱喻。

不過宮崎駿似乎並不關注觀眾們能不能理解,他將摻雜著記憶的幻想圖景塗抹出來,完成自己對過往、對世界和對家人的表達,便已足夠。

01. 似曾相識的風格故事

《蒼鷺與少年》並未跳出宮崎駿作品的風格套路,無論從畫風、角色還是故事皆是如此。

畢竟這也是貫穿宮崎駿一生的風格。

時代背景是經曆二戰之後的日本,少年牧真人經曆了母親被大火吞噬的命運,跟著忙碌的父親回到鄉村,與繼母夏子共同生活。

這對一位少年來說,自然是極度抗拒且孤獨悲傷的事情。

更有一群神叨叨的女傭老太四處出沒,令牧真人更感不安。

他被轉到鄉村學校,與村裏的孩子們格格不入,很快就產生了衝突。

為了博取父親的同情,牧真人用石頭砸破自己的腦袋,從此開始了夢幻和現實交織,亦真亦幻的曆程。

鄰近的一座城堡,村裏傳說是隕石砸落後誕生的高塔。在神奇蒼鷺的帶領下,牧真人闖入高塔,繼續一連串神奇的經曆。

沉入地麵,海麵擊浪,鸚鵡殺機,火女救人,而後看到了過世的母親,神隱的叔公,還有鸚鵡組成的秘密王國。

最終,牧真人在朋友的陪伴下回到現實世界,他接納了這個仍然充斥著戰爭與苦難的世界,接納了闖入生活的繼母。而大叔公創造的“鸚鵡王國”,牧真人並不願意接手的“老世界”,也在片尾坍塌隕落,從此消失。

以上都是對影片的表層化複述,事實上,這部片子並沒有連貫的邏輯與線索,特別到了幻想世界,更是像“散文詩”一般跳脫及接續,以及一部自傳作品那樣的自在表達。

而其中混雜著許多宮崎駿以往作品的元素,時不時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必須結合起宮崎駿的個人經曆以及日本動畫電影的習慣主題,可能才能進一步理解其內涵。

02. 詩意跳脫的個人自傳

追隨宮崎駿的影迷們,通常都將這部電影當作他的自傳作品。

畢竟到了83歲,藝術成就抵達頂峰,宮崎駿完全有資格為自己創作一部任性的傳記。

少年牧真人自然是宮崎駿的自我化身。他的父親經營著一家生產軍用物資的工廠,二戰時提供了不少零戰(日本一型螺旋槳式戰鬥機,零式戰鬥機的簡稱)的零件。

太平洋戰爭開始後,家裏的大人帶著宮崎駿避難,被疏散到宇都宮,宮崎駿在那裏住到了小學三年級。這段回憶也成為牧真人回到鄉間那段情節的底本。

然後是女傭婆婆,仿佛秒回《千與千尋》的段落,還有城堡、飛翔、擊浪、魂靈、鸚鵡,在《紅豬》《幽靈公主》《哈爾的移動城堡》等等宮崎駿以往的作品中均能找到對應的角色及場景。

在之前的訪談中,宮崎駿暗示過該片中的藍鷺大叔、火美、大叔父等角色,都對應著鈴木p、高畑勳等工作夥伴。真人與夥伴們在幻想世界中遊走曆險,一路爭吵、衝突、和解、合作,最後到達圓滿的結局,正是宮崎駿團隊在動漫世界全力創作的折射,也是老爺子向同伴們表達感念的浪漫呈現。

自然還會有人想起宮崎駿的兒子宮崎吾朗,曾經有段時間,全球影迷都關注著這位青年。

原因無他,“傳承”二字,老爺子年事已高,吉卜力接下來如何延續,很多人都將目光投向他的長子。

同時,宮崎吾朗也從事著動畫導演的工作,相比起創作木版畫的弟弟,吾朗顯然更適合接下衣缽,繼續帶隊繪製吉卜力的“美學神話”。

但是吾朗似乎並沒有太大的熱情延續父親的動畫風格,這也很容易理解,很少有年輕人喜歡在父輩的成就陰影下繼續工作,何況是從事彰顯個性的藝術創作。

所以借著大叔父搭建的積木城堡,宮崎駿似乎也是在向兒子表達對“傳承”的內心態度。不強求,不拒絕,後輩願意承接固然好,不願意的話,就讓過往的輝煌成為曆史,坍塌隕落也無所謂,每個人都應該理解並堅持自己的人生,呼應著片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這是從個人經曆的角度對該片的解讀,自然隻是動畫之下的第一層內涵。還有更多的隱喻,指向國家曆史及戰爭創傷。

03. 戰爭陰影與時代創傷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海空軍基地珍珠港,宣告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這場戰爭的對立雙方是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盟軍。

太平洋戰爭一直持續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此次戰爭導致了歐洲軸心國的覆滅,原子彈的使用,隨後的冷戰局勢,對國際局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日本民眾自然也是這次戰爭的嚴重受害者,太平洋戰爭乃至二戰的失敗,成為日本直至今日都在承受的痛苦陰影。

1941年1月5日,宮崎駿出生在東京,太平洋戰爭爆發,尚在繈褓中的他跟隨著大人到鄉下避難,直到戰爭結束後多年,完成小學三年級的他才再次回到城市。

盡管當時年歲尚小,但戰爭帶來的創傷和陰影早已銘刻在一代人的心中。

宮崎駿的作品中,無數次出現童年的孤苦無依,幻想世界中的戰火紛飛,不僅都在影射著反戰的主題,本次更是直接將背景設置在二戰時期。

該片中的生母(火美)與繼母夏子,被解讀為戰敗前和戰敗後的日本。原來的故鄉在戰火中損毀,日本投降的時候正值夏季,於是為繼母取名為“夏子”。真人對繼母的接納,便可以看成對戰敗後的日本的接納。

片中火美為真人做好的果醬麵包,如此美味可口,便是宮崎駿懷念母親的深情慨歎。

而片中出現的蒼鷺、鵜鶘和鸚鵡,均是展翅飛翔的鳥群,則指代著戰爭中轟鳴著掠過天空的戰鬥機,他們帶來的是恐懼、爆炸、死亡、傷痛,是普通民眾內心揮之不去的陰影,聯係起宮崎駿父親提供的零戰配件,也顯得精準契合。

當然還有更多花樣百出的解讀,高塔的形狀、叔父的發型、鸚鵡的暗示,等等,留待各位去細細探尋吧。

更可以拓展到日本和美國之間的戰爭過程及戰後狀態。隕石的形狀近似於向廣島長崎投下的原子彈,由此一來,米帝以一貫強橫的態度,從國家管理和精神層麵,將島國牢牢踩實在地板上。鸚鵡王國與神秘高塔都是這個現狀的隱喻。

神隱的大叔父象征著習慣了被壓製的老一輩觀念,他們忍氣吞聲地維持著日本的運轉,並且也試圖將這樣一個被操控和壓製的國家交付給下一輩。

可是真人拒絕接受這樣的現狀,宮崎駿通過影片的結尾,似乎在鼓勵年輕一代的日本人也能自立自強,摧毀過往的格局,重構自身的獨立自由。

根據大家的認知,這自然隻能是宮崎駿一種美好的藝術表達,很難在現實中發生。

當然,這樣的延伸已經超越了電影的文本範疇。回到作品,我們仍然可以將其看做一位老人的散漫自述和人生道理。

川端康成寫道:什麽時候,你能與一個老人待一個下午,饒有興趣地聽完他精彩或不精彩的人生故事,那說明你已經成熟。

看完宮崎駿舒緩講述的這個故事,想必你和我都能對人生多了幾分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