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靜兒子發表大膽言論,衝上熱搜!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伊能靜兒子恩利,又火了。

最近的街頭采訪中,這位星二代首次回應了穿女裝的爭議:

“我3歲就開始喜歡穿女裝,但我是堂堂正正的男生,

女裝對我來說就是演出一場秀的感覺,美的衣服我都想穿,

為什麽有些東西要賜予某種性別,有些東西要賜予某種文化,

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要知道,哪些東西是先天的,哪些東西是我們生下來之後社會賦予的”。

溢出屏幕的“鬆弛感”狂拉好評,

網友一邊感歎他的自信,一邊羨慕他的表達能力如此優秀,

一夜之間,人們不再質疑他的“特立獨行”,

而是將他視作“好好愛自己”的模板

22歲的他,無疑是被愛意包圍長大的孩子的典型。

01

“濃妝”的少年

盤點以往恩利在社交軟件上出現的形象,實在不算“清白”,

造型風格多變,扮相風情萬種,

時而是酷酷的少年,時而是妖豔的女郎。

在視頻中,恩利還會與朋友一起分享化妝教程,穿搭理念,

一個超出社會傳統認知的男性形象,讓他屢次陷入爭議。

恩利日常記錄妝造的照片,一經po圖後,立馬引發嘩然。

人們稱他為“女裝大佬”,更有過分的,指責其父愛缺失,性格古怪。

僅僅是一張照片,網友們便能腦補一出“失足”大戲,

似乎隻有“乖乖仔”的人設,才更符合他星二代的形象。

辱罵來勢洶洶,恩利關閉了自己的社交賬號,卻沒停止內在的探索,

“我每一分每一秒都想著怎麽改變,突破對我來說是一個常態。”

他將衣服視為一種人設或心情的表達,那些布料不應該是標簽,更不應該成為個性的束縛。

他喜歡將自己化成各種模樣,去嚐試一切創新的事物,

盡管被不堪的言語攻擊,被不友善的眼神掃視,

他依然說:

“這可能是年輕的好處,沒有什麽可輸,也沒有什麽可失敗的。”

這個從八歲就開始自己搭配衣服的少年,會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鼓勵年輕人們:

“為什麽不去享受時裝的美妙呢?”

在他的隻言片語中,那些固化的穿著認知變得如此不堪一擊。

溫柔的少年,對於來自外界的評價,起初也有一絲敏感,

也曾問過母親,會不會影響他們的事業,

但母親伊能靜的回複,托住了他微微擺動的身體:

“在我的世界裏,他可以成為自己。”

02

伊能靜——我的互聯網媽媽

“你愛的人懂你就好,至於這個世界,就讓它自己去轉吧。”

這是伊能靜在微博寫下的一句話,

不同於大多數父母,她對孩子的鼓勵,並不隻是口頭闡述,而是化為實際行動。

她會陪著恩利看展覽,逛潮牌,聽音樂,甚至打卡網紅美食,

照片中的恩利穿著前衛,個性十足,塗著鮮豔色彩的指甲,十分搶眼,

但伊能靜並未覺得不妥,而是大方曬出照片,

“我們一起聽Maroon 5、Taylor Swift,大聲地唱歌,我們甚至會一起夜遊......雖然你正值青春期,但在你身邊依然感覺你是個天真的小孩。”

她用鏡頭細致地記錄下與兒子在一起的點滴,

一則視頻中,她跟在兒子身邊,認真地學著街舞,

她毫不掩飾對兒子的稱讚,

“我喜歡兒子的穿搭,喜歡他的審美、喜歡他的笑容和眼睛,我甚至連他用的洗發水都喜歡。

這種愛慕的欣賞,並不隻是因為他是我的孩子,即使我不認識他,我還是會覺得,啊!這孩子真好看。”

母子倆有時也會意見不合,從鬥嘴到大吵,與大多家庭無異,

但吵歸吵,恩利依然會說:

“跟媽媽吵完架後,依然會意識到我們是愛著對方的,這很重要。”

因此盡管在網絡鋪天蓋地摧毀著這個少年時,伊能靜堅定地站在恩利身邊,

為他騰出一方足夠寬闊的天地,任他喘息,任他做自己,

“你會讓更多人知道,自由是非常珍貴的,尊重別人做自己是非常珍貴的。”

也曾數次麵對鏡頭極力護短:

“我們愛他的人知道他是誰,比這個世界知道他是誰更重要。”

恩利有一本存儲於伊能靜雲端的note pad,裏麵記錄著恩利年幼時的“育兒理念”,

小時候,每當父母做了什麽令他感到不開心的事情,他便會登錄這本記事簿,提醒自己以後不要對孩子做同樣的事情,

而在高中的某一天,伊能靜推開恩利的房門,告訴他,有想法當麵溝通,

這讓恩利在幾年後依然印象深刻,他的母親做到了多少父母都無法做到的坦然,也做到了主動推開與孩子麵對麵溝通的房門。

恩利18歲生日那天,伊能靜為恩利準備好了蛋糕,啤酒,

在切完蛋糕後,她便帶著女兒離開,走前對恩利說:

“你可以玩到12點以後,我幫你準備了一點點啤酒,因為你們已經18歲了。有事你就打電話給我。”

不幹涉,不反對,不催促,在孩子成年後得體地退出他的生活,

這是“我留給你成年時最好的禮物”。

當然,和很多父母一樣,伊能靜也曾想過幹涉兒子的選擇,

考大學時,恩利想學習剪輯,而伊能靜堅持讓他學習編劇,

兩人為此發生了激烈的爭吵,而兒子的一番話令她醒悟,

“我的未來你沒有去過,所以不要用你過去的四十多年,來告訴我未來二十年怎麽做。”

於是,她尊重孩子的選擇,並在兒子準備作品集時,在上海與台北之間來回往返,一邊兼顧工作,一邊照顧兒子。

在這樣教育下的恩利,無疑長成了人人羨慕的孩子,

同時獲得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和紐約帕森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上大學時,一邊確保功課不低於A的情況下,一邊保持寫作、畫畫、跳舞、拍短片、寫小說、設計服裝、舞台劇的愛好,

知名的蘇富比拍賣會上,他的兩幅作品分別以27.4萬人民幣和34.2萬人民幣成交。

他一邊積極地擁抱生活,一邊高度自律,正如他所說,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成為自己。這是我不願意消耗我大學任何一天的原因。我非常清楚我想要成為什麽樣的人。”

這時人們才發現,恩利並不是傳言中的叛逆少年,他足夠溫柔,且十分上進,思想獨立,個性鮮活,

他與母親的愛人稱兄道弟,對父母重組家庭後誕下的弟弟妹妹無比寵愛,

他會在伊能靜為了家庭放棄工作時,果斷鼓勵他,

“你支持我們做自己,我們也一樣希望媽媽不要為當媽媽放棄自己。”

伊能靜《乘風破浪》初舞台的歌曲,就是恩利親自作詞、作曲。

很小的時候,恩利曾問母親:

“為什麽我要來這個世界上?為什麽你是我媽媽?”

彼時,浪漫且年輕的母親回答他:

“我們是透過彼此來體驗這個社會的,這個世界肯定有好的時候和不好的時候。當我們在體驗所有好與不好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有人在愛我們,這是最棒的事情。

我們不能為了害怕體驗而不來這個世界,而讓我們不害怕體驗的唯一事情就是,你知道我很愛你,我知道你會很愛我。”

03

體麵的愛

紀伯倫的散文裏有這麽一句話: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很多時候,父母會以過來人的姿態勸誡孩子,少走彎路,

但為人父母應該先明白,放下掌控的意圖,平視孩子,傾聽孩子,尊重孩子,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情。

“伊能靜式母親”為什麽格外可貴?

因為她懂得放手,尊重優先,將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守住孩子抵抗世界的底氣。

如果這個世界的每一個孩子都是理想教條下的“標準化”,那總會有人因為“存異”而被嘲笑,被歧視,被霸淩,

可又有多少人懂得,

“玫瑰不必長成鬆柏,每個少年亦有權利成為他想成為的樣子”。

恩利在流言蜚語最凶的時候,曾與伊能靜徹夜深聊,

“當我做一些大部分人看來比較特立獨行的一些事情時,你有感到困惑嗎?”

伊能靜的回答,曾令我深深震撼於母愛廣闊的模樣:

“沒有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應該去複製別人的生命,所以與其說你特立獨行,不如說是更多的家長在尋求一個統一的標準給自己的孩子。

所以對我來說,你的特立獨行恰恰是你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