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 6月17日下午,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與《福布斯》著名撰稿人喬治·吉爾德和美國《連線》雜誌專欄作家尼古拉斯·內格羅蓬特(即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在深圳開展咖啡對話。任正非表示,由於要進行版本的切換,預計未來兩年華為會減產,銷售收入下降300億美金,但今年和明年華為的銷售收入都會在1000億美元左右。
任正非表示,2021年華為可以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重新為人類社會提供服務。他表示,這兩年華為要進行很多版本的切換,這需要時間和磨合進行檢驗。完成這一步後,華為更不害怕使用美國的零部件,也不害怕使用美國的要素,也不害怕跟美國任何合作。
“但是也可能有一些公司沒有我們這麽強大,可能就很謹慎地使用美國的要素,這樣對美國經濟會造成一定的傷害。但是我們不會,因為我們已經很堅強了,我們是打不死的鳥。”任正非稱。
在被問及如何繼續與美國企業打交道時,任正非表示,華為過去三十年的發展,沒有離開世界上所有先進發達的公司對我們的支持與幫助,但是當公司發展很快的時候,曾經想過華為會麵對市場的競爭,但沒有想到美國打擊麵如此之廣,例如不能參加國際組織,不能和大學合作等等。
任正非表示,這些東西阻撓不了華為前進的步伐,“我們先前的想法沒有預測到有這麽嚴重,我們是做了一些準備,就像爛飛機一樣,我們隻保護了心髒,隻保護了油箱,沒有保護其它次要的部件。華為需要磨合和時間檢驗,走完這一步我們變得更堅強。”
任正非表示,技術最重要的目的是創造財富,使更多的人擺脫貧窮,“每個國家孤立起來發展,在信息社會是不可能的。”
他表示,在信息社會,一個國家單獨做成一個東西是沒有現實可能性的,所以國際上一定是走向開放合作,隻有開放合作,才能趕上人類文明的需求,才能以更低的成本使更多人享受到新技術帶來的福祉。
任正非表示,經濟走向全球化是西方先提出來的,這個口號非常正確,但是全球化的過程中會有波瀾,“這個波瀾出現以後我們要正確對待,要以各種規則去調節和解決,而不是采取一種極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