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為何突遭降職的人偏是你?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繼行業裏幾家市值千億的互聯網巨頭公司宣布架構、人力和業務調整之後,多米諾股牌效應開始動了起來。除了一部分明確離開的員工外,還有一部分職級較高的中層或中層以上的管理者,遭遇了降職。

1

人到中年突遭降職

被動降職

距考核季還有一個多月,某大廠總監突遭降職。變化來的毫無征兆,HR直接談話,通知連降兩級。他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從總監直接降到了普通員工。懵了。

他向他的熟人,一個同在大廠,半年前也剛剛從總監崗跨部門轉過崗的同事打聽,想知道該怎麽辦:“一般會鬱悶多久?”不想遭遇了來自密友同事的暴擊:你也該給年輕人騰位置了。

我有一招可以讓你心平氣和下來:“以你現在這德行,出去,再投簡曆進來,還有人要你麽?你隻要想清楚這道理,就知道公司對你夠寬容了。”

“是不是我們老員工基本沒戲了?”

“肯定沒戲,大勢所趨。想想去哪?”。

“還能去哪啊,青春都給了貴司了。”

最後,這位新被降職的總監準備接受公司安排,做回普通員工。內部看看能不能活水轉崗,外部也看看新機會。

而他的老同事兼密友分享的經驗是:短期不會受影響,降職沒降薪;中期會比較難受,管理崗所擁有的信息量會隨之消失,環境的壓力也會撲麵而來;長期看,留下已沒有大的空間和機會。

主動降職

有沒有覺得前麵勸人的那位刀刀見血?他們關係熟,說的也都是實誠話。

降職調崗這件事,他是更有發言權的。一年前,他離開了原來的職級和團隊,一個人跨部門轉了崗。在轉崗之前,他是兩個業務線的大總監。轉崗之後,新的團隊沒有高職級職位可以直接走馬上任,隻能先從員工做起。

為了這個轉崗,他的常駐城市也從北京換到了廣州。就此開始京廣之間跨越2154公裏的通勤生活。他去的是行業裏最炙手可熱的團隊。雖然剛去的時候,也是從最樸素的活兒做起。但是很快,他就將自己過去的積累和新的業務結合了起來。也很快搭建了自己的團隊。

在他降職轉崗離開半年後,他原來所在的團隊架構變動。幾個事業群合並到一起。大批中幹調整。更多基層紛紛被HR談話。而他早已經在新的團隊,開始主持新的業務和行業活動了。

2

為什麽會有人被降職?

關於薪酬中的紅綠點

人力資源服務於業務需要。企業戰略和架構變化的時候,人力資源也會隨之調整。所有的人力會被打散,重新按需分配。

HR在大盤設計和考量公司人力薪酬結構的時候,都會遇到紅綠點。紅點,是指原來薪酬高於設計薪酬的最高檔;綠點是指原來的薪酬低於設計薪酬的最低檔。

紅點和綠點多了都不是健康的薪酬架構。所以從企業管理的角度,會一直致力於慢慢消除這些紅綠點,使企業的薪酬結構無限趨向於合理和穩定。

紅點是怎麽來的?

老員工,空降兵和降職轉崗的人貢獻了最多的紅點:老員工任職期長,薪資隨著年限和普調增加,最終薪酬會突破上線;新來的空降兵,因為剛需和稀缺,公司可能溢價招人,薪酬倒掛老人;

公司或者崗位的架構調整所產生的被降職的管理者,降職不降薪,會為公司增加薪酬的紅點部分。文章開頭提的那位被降職的大總監,就屬於最後這種情況。

HR解決紅點會有哪些舉措?

對於必須留下的,業績特別突出的核心員工,一般會采取晉升或順延支付的方式來認可價值。晉升中薪酬同步上升到新的薪酬帶寬,紅點消失;順延支付或者采用股票和期權等長期激勵方式,將當下的紅點調整到理性;另外增加業務職責或者減慢漲薪,也能使紅點得到抑製。

還有一種是提前給錢,一次性補貼承認員工價值,後續的薪酬就可以回到設計的軌道線上。有些公司優化人力結構給予的N+1,也是一種通過提前給錢承認員工價值的做法。

綠點的起因和消除方式

新人試用期薪酬不高;新晉升的管理者薪酬不高;考核中業績較差的員工,績效低調薪有限,薪水不高;消除綠點的方法是,不斷調在職員工的整薪資起薪點。一次或者多次增長,使薪資慢慢去到合理的帶寬。降職或者解雇部分貢獻不達標的員工,從而徹底消除薪酬綠點。

紅綠點都不是瞬間產生的,有著漫長的曆史包袱。如果要消除紅綠點,一定要有一個過渡的過程,過於激進會引起員工的不滿,造成整個薪酬體係的難以執行。

所以,不要糾結調薪降職公司是什麽意思了。公司既然敢給你降職,就已經做好了失去你的準備。對照一下薪酬體係的紅綠點,再綜合一下自己所在業務的架構和位置的情況,就知道怎麽選擇了。

3

降職之後怎麽辦?

每個現象的背後都隱藏著很多原因,每種原因背後的解決思路都是完全不一樣的。當接到降職、降薪的通知後,別著急選擇接受還是離開,試著溝通了解下背後的動機。然後再做其它選擇。

留下尋找新機會



降職不降薪是大公司福利文化的一部分。等於是給了一個窗口期,可以選擇自己新的定位和方向。如果原團隊真的很難混了,最好的解決方法是跳出去。

活水到內部的其它團隊,或者幹脆換一個公司。內部轉崗需要有比較好的業績背書和好的工作夥伴圈,既需要有新的團隊接納你,又需要你原來的主管人品不錯。大公司的活水政策真正到執行層麵,還是有很多微妙之處。

離開去找新機會。

外麵天地寬廣。但是你要做好長期看機會的準備。大廠待久了,再出來看機會,其實需要很長時間做崗位的匹配。另外你也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做心理建設,去重新了解環境和定位自己。

有兩種途徑可以提升求職效率:

一種是找到專業的獵頭

。優點是他們手上有很多崗位機會,可以做一個推薦,還能幫你改簡曆;缺點就是現在的獵頭市場其實也沒有完全專業化和規範化,大部分打電話給你的獵頭,多是剛剛入行的小朋友。

他們並不真正理解你的行業和崗位。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耐心,有時候也會因為經驗不足帶來的無心之失,給到你一些誤導你的信息。如果很幸運遇到特別專業的獵頭,業務比較了解,邏輯十分清晰,交流非常愉快。請果斷把簡曆委托給對方。

第二種途徑是熟人推薦。

有信任背書,機會和效率都更高。一般大廠員工,在行業深耕多年,身邊的同事同學朋友很多也都在一個行業裏。看機會的時候多問一句,也許對方的團隊剛好就招人呢。

4

如何預防降職危機?

不要偷懶。

所有的危機,都是從幾年前開始的。現在被調崗或降職了,也隻能說眼下是一個結果,這結果很可能來自早先的一些選擇。大廠業務的調整,早有苗頭。感覺架構可能要變動,就不能貪戀安穩,早做打算。

保持學習。

大公司和快節奏的IT互聯網行業,日常工作忙碌。事務性的工作會消耗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工作之外,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寥寥無幾。個人成長的速度如果慢了,有一天也會跟不上公司的節奏。當公司需要變化,最先調整的就是成長慢的人。

認識自己

。任何人都是可以被替代的。平台是平台,要清楚自己。站在航母的甲板上,僅憑一己之力就可以定義一大片海。但是當你離開大廠,自己劃著小船重新出發的時候,你會對大海有新的理解。

增加收入。

我有個朋友在大廠上班之餘投資了一個小麵包店。開在超市旁邊的檔口,毫不起眼。半年之後就收支打平開始盈利了。她曾經說,“你看那些滿嘴大詞,說著定位,戰略談著幾個億買賣的人,最後晚上下了班,不還都得吃飯麽。”她認為自己的小生意是,發現了需求並解決了需求。事實上有了被動收入,也就不那麽怕職場危機了。

30多歲在職場還有競爭力嗎?當然有,當你覺得自己老了的時候,你才真的老了。

其實目前科技類行業裏,公司核心管理層還是35歲左右的人,他們是公司的中流砥柱。科技類公司行業需求,會持續歡迎年輕人。但是也不要歧視年齡,每個人都會變老。30多歲正當年,此路不通不如換一條路走走。放下麵子,大不了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