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女孩結婚不要彩禮被指太傻:我經濟足夠獨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跟爸媽談結婚的事,張口之前我做好了被罵的準備:“爸媽,結婚我不想要彩禮。”

“現在是新時代了啊,彩禮呢咱們可以不要。”聽到我媽這麽說,我剛要舒一口氣,誰料他們話鋒一轉:

“但是你倆的房子,他們家要出60萬首付和裝修費。還要買輛車給你。”

“……這不就是隱形彩禮嗎?我也不想要。”

“你這孩子是不是傻!你是嫁人,他是娶媳婦。這能一樣嗎,難道結個婚女方還要吃虧?”

劈頭蓋臉的指責下,我隻想和爸媽坦率地說一說,作為90女孩,我結婚為什麽不要彩禮。

我並不認同彩禮的本質

兩個人準備結婚,為什麽男方要平白無故地給女方一筆錢?

當然,如今很多彩禮的形式不再是赤裸裸地給現金或銀行卡,而是“隱形彩禮”:

男方要出房子出首付,為女方解決戶口問題,或為女方找一個安穩清閑的工作等。本質上,都是男方要為女方提供便利的物質或生活條件。

當然,大多數女方家也會回禮,但有一個不成文的原則要遵守:女方的回禮不能多過男方。不然“嫁出去閨女還要倒貼”,在親戚朋友麵前簡直丟大了臉。



過來人也曾勸我:“要彩禮隻是入鄉隨俗,你不用想那麽多。”就算這隻是風俗,但風俗背後的含義——婚姻對女人來說就意味著犧牲,我無法苟同。

在過去,婚後的女性必須承擔起生育子女和照顧家庭的責任。作為其經濟回報和精神安撫,彩禮因此而誕生。

我並不願意接受在這種語境下誕生的彩禮,也不願意從心理上默認這種話語體係。

即使在兩性更加平等的今天,這種話語體係背後的價值觀依然變相存在。你常會聽到因彩禮談崩的人氣急敗壞地說:“要我出30萬?也不先看看自己條件值不值?”

在這種邏輯體係中,不論是女方“開價”還是男方主動給與,彩禮的錢數在潛意識中會與女方的外貌、學曆、工作和家庭條件進行等價估量。甚至有“得到越高的彩禮,則意味著女孩身價越高”的吊詭現實。

作為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情感有靈魂的人,我不願意被這樣評估,也不願被“等價交換”,這與錢無關。

我的經濟足夠獨立

不要彩禮也能結婚

我其實能理解希望婆家出高價彩禮的女方父母。畢竟在從前,大家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結婚這件事更顯得尤為昂貴,因此彩禮的經濟功能非常重要。

這筆錢將作為女方家缺少一個勞動力的抵償、婚宴的支出或女方兄弟娶媳婦的財產資本,或者對女方家辛辛苦苦供出一個女兒的經濟補償。

彩禮的經濟和現實作用如此重要,因此天價彩禮依然會在窮困地區屢屢發生。

隨之如今經濟水平的發展,大多數人的工資水平已經提高到足以養活自己的地步。婚姻本身對於女性的經濟援助作用逐步減少,彩禮在經濟上的吸引力對於現代女性就更低。

我的家庭不需要彩禮的“援助”,我本身的工作也足以支付我的生活開銷,那麽為何還要求對方在結婚時給我一筆錢?

有彩禮才有安全感?

不存在的

的確,很多人要彩禮不是圖錢,而是看中這份彩禮背後所帶來的安全感、尊重或愛。

既然法律上指定的婚前財產協議已經成熟到誰也不可能通過結婚占便宜的地步,那麽男方自願贈送的彩禮似乎就更凸顯:他對我是真愛。

因此,經常會有人這樣強調彩禮的必要性:

“不要彩禮,那你就把自己看輕了。婆家瞧不起,男方也不珍惜你。”“他一想娶你花了幾十萬,就不會輕易離婚。”

——不好意思,我的婚姻需要建立在兩個人互相欣賞,互相認可的基礎上,如果是需要錢才能“鎮得住”的婚姻,那我根本不想結。

更何況,一個女人的安全感應始終來源於自身,與彩禮無關,甚至與婚姻無關。

我希望

父母對女兒的期望是變成更好的人

而不是嫁給更好的人

我理解爸媽很愛我,要求未婚夫的家庭付一份彩禮作為“女兒嫁的幸福“的安心保障。

但我更希望爸媽鼓勵我,要通過自己的力量去贏得幸福,要“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而不是“努力嫁給一個更好的人“。

就如波伏娃所說,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不論在成年還是小時候,他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隻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通常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女主角的父親這樣教導她

距波伏娃說完這句話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我們所處在的環境,依然不鼓勵女孩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贏得幸運與幸福。親戚們聊天依然會讚歎:“誰誰誰家的普通女孩嫁了個條件特別好的男孩,真是有本事。”

潛台詞裏,似乎隻有依靠比自己強的男性,女性才能過上更好更自在的生活——而這種奇跡的境地是女性努力一輩子都換不來的。

但我已經明白,命運不會因“一場完美聯姻“而改變,隻有付諸努力、拚搏闖蕩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即使這一切艱難而不測,但這才是獲得幸福的必經之路。

而婚姻之於女性,隻是一個新的開始,一個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的途徑,並非最終的庇護所。

正如電影《綠皮書》說:“改變人們的觀念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我們無法將“女性要依附男性”的傳統觀念一下子被連根拔起,但至少可以慢慢鬆動。

就先從女孩不要彩禮,輿論不再把女孩放在婚姻的弱勢一方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