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遺傳差異首次被揭示!中國南北方6大不同

遺傳差異首次被揭示!中國南北方6大不同

文章來源: 北青網 於 2018-10-11 05:46:1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南方人免疫力更強,後代身高或可通過基因測算?

10月10日,華大在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這是由中國科學家主導,曆時兩年,對14餘萬中國人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數據進行深入研究後,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征的科研成果,也是由華大主導的“百萬人群基因大數據研究”項目的首秀。

對此,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文章第一通訊作者徐訊博士表示,本次研究成果有兩個重要意義,首先,這標誌著生命科學產業已經從單個樣本的檢測和診斷,正式進入了基因大數據時代;其次,也驗證了基於大人群的精準醫學研究已成為新的科研模式,對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具有開創性價值。徐訊認為,此次研究成果也證明了生命科學產業已經從單個樣本的檢測和診斷,正式進入了基因大數據時代。

據了解,華大在2016年正式發起“百萬人群基因大數據研究”項目,此次研究項目正是其第一期的成果。

南方人免疫力更強

在本次研究中,華大的研究小組成功構建了包含904萬個多態性位點在內的中國人基因頻率數據庫(CMDB),其中約有20萬個多態性位點屬於首次發現,這是目前正式發表的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基因頻率數據庫。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小組確定了6個在地區緯度方向上受到強烈自然選擇的基因,它們在基因頻率上呈現明顯的南北差異,充分展現了飲食、氣候、病原體等環境因素對中國人群的演化所起到的選擇作用。

比如,由於古代在北方、西北等地區如新疆、青海和內蒙古等地可能由於蔬菜獲取比較困難,導致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們肉類攝入比例較大,因此,促進脂肪代謝率的等位基因在這些地區有明顯富集的趨勢。

與機體免疫功能相關的編碼紅細胞補體受體I的基因CR1呈現了南方富集的現象。古代中國南方被稱為南蠻瘴氣之地,自然環境惡劣,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瘧疾盛行,因此對於生存於該地區的人在免疫力方麵有較高的要求。

此外,與耳垢幹濕、體味(如狐臭)、大汗腺分泌等相關的ABCC11基因,也呈現了明顯的南北方選擇差異。除了部分廣西、廣東和海南的中國人沒有這個基因突變之外。絕大部分的生活在北方溫帶氣候地區的人們都有這個基因突變,突變結果表現為幹性耳垢、體味較小、大汗腺分泌較少,這樣可能更有利於北方的生存環境。而在南方,則沒有這方麵的自然選擇壓力,從而使野生型基因在南方長久地流傳下來。

首次發現“懷雙胞胎”基因

通過數據分析,研究小組一次性發現並且驗證了48個與身高以及13個與BMI顯著相關的基因位點,包括這些位點在內的常見突變位點分別解釋了48%的身高遺傳率以及10%的BMI遺傳率。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科學家和算法工程師有可能可以利用這些信息構建適合於中國人的身高預測模型,通過基因數據推斷個人的身高情況。

另外,研究小組對懷孕年齡和雙胎懷孕兩個表型進行了深入分析,發現了兩個與懷孕年齡顯著相關的基因位點,暗示著這兩個位點的突變與生育力密切關聯; 與此同時,還在NRG1基因中發現了一個和雙胞胎妊娠顯著相關的突變位點,也就是說攜帶NRG1基因的突變,有更高的幾率懷上雙胞胎。

華大的研究小組還首次全麵揭示了全國31個省級行政單位的人群病毒感染發生率以及病毒在血漿中豐度的分布。

研究發現,中國人血漿的病毒組與歐洲人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比如,在歐洲人群中排名前兩位的分別是與皮膚急疹相關的皰疹病毒7型及與鼻咽癌相關的皰疹病毒4型,而在我國人群中排在首位的則是乙肝病毒,其感染發生率大約為2.5%。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主持人問白宮發言人萊維特:你老公大你32歲 恐怕…
切尼國葬現場 拜登布什同席 川普未被邀 奧巴馬克林頓…
綠卡更難了:“原國籍”影響綠卡審批 大量申請恐被拒
“如此不懂禮貌的外交官員,可知中國的水準”
一篇嚴肅科普:愛潑斯坦“丁丁像檸檬” 到底得啥病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駐日使館重申聯合國敵國條款:有權對日動武
中國遊客消失了?日網友驚呼:池袋好安靜 快來玩…
川普再“失言”:稱民主黨議員“叛亂” 並要“絞死”他們
哈佛前校長找“淫魔”問招 婚內狂追中共高官女:我完蛋了
公開艾普斯坦檔案,是川普挖的“巨坑”?
中國“稀土震撼”要來了?不過似乎對日本效果不大
悲劇!快遞員因送錯包裹被殺 1個"幽靈定位"引發的血案
特朗普缺席切尼葬禮,折射出美國兩黨爭鬥加劇
馬斯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會消滅貧困,讓每個人富有
割土求和——這是美國方案還是俄羅斯方案?
曝川普已批準結束俄烏戰爭的28點計劃 魯比奧發聲
美駐華領館嚴查父母移民:入籍子女要自曝“偷渡史”
正眼看你一眼我就輸了——大清的“怒視外交”
“黨已幫你取消機票” 中國嚴查赴日旅遊
地鐵縱火畫麵曝光:嫌犯無端襲擊女子 被控恐怖主義
德媒批美俄“28點和平計劃”:讓人想起慕尼黑協定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遺傳差異首次被揭示!中國南北方6大不同

北青網 2018-10-11 05:46:16

南方人免疫力更強,後代身高或可通過基因測算?

10月10日,華大在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這是由中國科學家主導,曆時兩年,對14餘萬中國人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數據進行深入研究後,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征的科研成果,也是由華大主導的“百萬人群基因大數據研究”項目的首秀。

對此,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文章第一通訊作者徐訊博士表示,本次研究成果有兩個重要意義,首先,這標誌著生命科學產業已經從單個樣本的檢測和診斷,正式進入了基因大數據時代;其次,也驗證了基於大人群的精準醫學研究已成為新的科研模式,對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具有開創性價值。徐訊認為,此次研究成果也證明了生命科學產業已經從單個樣本的檢測和診斷,正式進入了基因大數據時代。

據了解,華大在2016年正式發起“百萬人群基因大數據研究”項目,此次研究項目正是其第一期的成果。

南方人免疫力更強

在本次研究中,華大的研究小組成功構建了包含904萬個多態性位點在內的中國人基因頻率數據庫(CMDB),其中約有20萬個多態性位點屬於首次發現,這是目前正式發表的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基因頻率數據庫。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小組確定了6個在地區緯度方向上受到強烈自然選擇的基因,它們在基因頻率上呈現明顯的南北差異,充分展現了飲食、氣候、病原體等環境因素對中國人群的演化所起到的選擇作用。

比如,由於古代在北方、西北等地區如新疆、青海和內蒙古等地可能由於蔬菜獲取比較困難,導致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們肉類攝入比例較大,因此,促進脂肪代謝率的等位基因在這些地區有明顯富集的趨勢。

與機體免疫功能相關的編碼紅細胞補體受體I的基因CR1呈現了南方富集的現象。古代中國南方被稱為南蠻瘴氣之地,自然環境惡劣,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瘧疾盛行,因此對於生存於該地區的人在免疫力方麵有較高的要求。

此外,與耳垢幹濕、體味(如狐臭)、大汗腺分泌等相關的ABCC11基因,也呈現了明顯的南北方選擇差異。除了部分廣西、廣東和海南的中國人沒有這個基因突變之外。絕大部分的生活在北方溫帶氣候地區的人們都有這個基因突變,突變結果表現為幹性耳垢、體味較小、大汗腺分泌較少,這樣可能更有利於北方的生存環境。而在南方,則沒有這方麵的自然選擇壓力,從而使野生型基因在南方長久地流傳下來。

首次發現“懷雙胞胎”基因

通過數據分析,研究小組一次性發現並且驗證了48個與身高以及13個與BMI顯著相關的基因位點,包括這些位點在內的常見突變位點分別解釋了48%的身高遺傳率以及10%的BMI遺傳率。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科學家和算法工程師有可能可以利用這些信息構建適合於中國人的身高預測模型,通過基因數據推斷個人的身高情況。

另外,研究小組對懷孕年齡和雙胎懷孕兩個表型進行了深入分析,發現了兩個與懷孕年齡顯著相關的基因位點,暗示著這兩個位點的突變與生育力密切關聯; 與此同時,還在NRG1基因中發現了一個和雙胞胎妊娠顯著相關的突變位點,也就是說攜帶NRG1基因的突變,有更高的幾率懷上雙胞胎。

華大的研究小組還首次全麵揭示了全國31個省級行政單位的人群病毒感染發生率以及病毒在血漿中豐度的分布。

研究發現,中國人血漿的病毒組與歐洲人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比如,在歐洲人群中排名前兩位的分別是與皮膚急疹相關的皰疹病毒7型及與鼻咽癌相關的皰疹病毒4型,而在我國人群中排在首位的則是乙肝病毒,其感染發生率大約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