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遊客瑞典受辱事件”撕裂中國輿論的背後(組圖)

“遊客瑞典受辱事件”撕裂中國輿論的背後

文章來源: 綜合新聞 於 2018-09-17 08:11:3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近幾天來,中國各大傳統和網絡媒體被中國遊客遭到瑞典警察“粗暴”對待一事占據頭條。中國國內輿論在一部分民間批判中國遊客“不守規矩”和另一部分以官方的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和中共最具民族主義傾向的黨媒《環球時報》為代表的 “瑞典警方侵犯中國民眾合法權利”的對立聲音不停反轉,此消彼長。“中國遊客瑞典受辱”事件輿論對立的背後究竟存在什麽樣的力量博弈?分析認為,從中國官方和黨媒的表態來看,中國與瑞典之間因外交交惡引發的國際政治博弈已經深刻影響了事件的發展。



網絡畫麵顯示,一位中國女士坐在地上,情緒十分激動(圖源:網友@erison)

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右)接受瑞典媒體采訪談“遊客受辱事件”時表達了中國官方的抗議姿態(圖源:中國駐瑞典大使館官網)

中國具有強烈民族主義傾向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就事件發表了強烈的具有民族主義色彩的言論(圖源:VCG)


日本政治分析人士水島賢一認為,從政治角度分析,中國遊客在瑞典遭受到警方“粗暴”待遇後中國官方的反應是近年來因為“桂敏海”“達賴”等問題惡化的中瑞關係的一次集中反應,“遊客受辱事件”隻是起到了導火索、引爆器的作用。中國官方和民間的論戰中,事件本身得以放大,而無論真相如何,中國輿論和民眾從事件中得到的是對瑞典本身的負麵印象,中國使館也發出了對中國在瑞典公民的安全提醒,相信這也將嚴重降低中國遊客對瑞典的旅遊意願度。“眾所周知,影響中國遊客旅遊意願是中國官方對一國經濟進行製裁的一種隱蔽手段。”

有北京學者對多維記者表示,即使中國遊客在瑞典使用了“中國式耍潑”的手段,他們在瑞典確實沒有獲得警方基本的人道主義待遇,但官方處理事件的背後確實存在兩國外交交惡的更大因素,而並非作為一起獨立事件進行處理。《環球時報》的報道帶有明顯的民族主義情緒,希望借此掀起中國民眾對瑞典的民族主義情緒非常明顯,但中國國內民間輿論卻掀起了對中國國民素質的批評,這讓官方始料未及。

“在這一事件上,中國官方利用事件本身希望對瑞典進行外交施壓和國際輿論施壓的政治意圖非常明顯。”有北京學者對多維記者說。

分析認為,“中國遊客瑞典受辱事件”仍在發酵,從事件進展來看,事件本身的維權意味已經上升為中瑞兩國間的政治外交矛盾層級。

近年來,北京對來自於北歐國家瑞典製造的國際政治外交“麻煩”深感不滿,“桂敏海”事件更是讓北京在國際外交場處境“尷尬”。一場批評中國旅行者素質低下的民間輿論狂歡轉變為“為受辱國民進行愛國抗爭呐喊”的民族主義大戲,中國官方和民間聚焦點的不同帶來的輿論撕裂本身就證明著各自不同的“利益主張”。

從事件中能夠看到,中國民眾或許更希望借事件教育中國國內更多的“巨嬰”,改善中國遊客欠佳的國際形象,而中國官方或更希望借此事件製造出國際政治輿論壓力,為“桂敏海”等涉及人權、外交的博弈扳回一局。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重大進展!柯克案凶嫌與跨性別伴侶同居 相貌首曝光
柯克之死掀反共圈亂鬥 知名大V遭檢舉 恐吊銷簽證
河北男殺瘋!當街狂砍 渾身是血 警察竟無人製止.....
柯克刺殺案重大進展!22歲槍手「可能動機」曝光
16歲少年炒掉馬斯克 空降華爾街巨頭 9歲上大學 14歲…




24小時討論排行

轉發柯克2年前發言後 大學教授因“不當言論”被解雇
柯克遇刺 FBI:凶嫌同居跨性別伴侶"極度配合"調查
柯克遇刺 清算在網上幸災樂禍的人 已有數十人被炒
對美施壓?中國對輝達啟動反壟斷調查
解放軍殺氣騰騰:“定要把勝利的旗幟插在寶島上”
紐約時報:特朗普正在模仿中國模式,這糟透了
柯克遭槍擊燒向韓國!千人上街拒絕中國人入境
猶他州長怒噴社交媒體:這些平台是毒瘤 算法太邪惡!
外界可能看錯了 川普關稅對美國製造業的正麵效應
柯克之死點燃英國右派怒火!15萬人上街 與警爆衝突
柯克遇刺後,美國網絡湧現“人肉開盒”的報複熱潮
第四次,消息稱特朗普將再次給予TikTok寬限期
美國歡迎外國工人赴美工作,當局無意嚇退投資者
卡塔爾打不過以色列,以色列殺不完哈馬斯
柯克案嫌犯熱愛獸迷文化 跨性別伴侶曾讚揚拜登
中國“大一統”罪人:他讓越南徹底脫離華夏版圖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遊客瑞典受辱事件”撕裂中國輿論的背後

綜合新聞 2018-09-17 08:11:36

近幾天來,中國各大傳統和網絡媒體被中國遊客遭到瑞典警察“粗暴”對待一事占據頭條。中國國內輿論在一部分民間批判中國遊客“不守規矩”和另一部分以官方的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和中共最具民族主義傾向的黨媒《環球時報》為代表的 “瑞典警方侵犯中國民眾合法權利”的對立聲音不停反轉,此消彼長。“中國遊客瑞典受辱”事件輿論對立的背後究竟存在什麽樣的力量博弈?分析認為,從中國官方和黨媒的表態來看,中國與瑞典之間因外交交惡引發的國際政治博弈已經深刻影響了事件的發展。



網絡畫麵顯示,一位中國女士坐在地上,情緒十分激動(圖源:網友@erison)

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右)接受瑞典媒體采訪談“遊客受辱事件”時表達了中國官方的抗議姿態(圖源:中國駐瑞典大使館官網)

中國具有強烈民族主義傾向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就事件發表了強烈的具有民族主義色彩的言論(圖源:VCG)


日本政治分析人士水島賢一認為,從政治角度分析,中國遊客在瑞典遭受到警方“粗暴”待遇後中國官方的反應是近年來因為“桂敏海”“達賴”等問題惡化的中瑞關係的一次集中反應,“遊客受辱事件”隻是起到了導火索、引爆器的作用。中國官方和民間的論戰中,事件本身得以放大,而無論真相如何,中國輿論和民眾從事件中得到的是對瑞典本身的負麵印象,中國使館也發出了對中國在瑞典公民的安全提醒,相信這也將嚴重降低中國遊客對瑞典的旅遊意願度。“眾所周知,影響中國遊客旅遊意願是中國官方對一國經濟進行製裁的一種隱蔽手段。”

有北京學者對多維記者表示,即使中國遊客在瑞典使用了“中國式耍潑”的手段,他們在瑞典確實沒有獲得警方基本的人道主義待遇,但官方處理事件的背後確實存在兩國外交交惡的更大因素,而並非作為一起獨立事件進行處理。《環球時報》的報道帶有明顯的民族主義情緒,希望借此掀起中國民眾對瑞典的民族主義情緒非常明顯,但中國國內民間輿論卻掀起了對中國國民素質的批評,這讓官方始料未及。

“在這一事件上,中國官方利用事件本身希望對瑞典進行外交施壓和國際輿論施壓的政治意圖非常明顯。”有北京學者對多維記者說。

分析認為,“中國遊客瑞典受辱事件”仍在發酵,從事件進展來看,事件本身的維權意味已經上升為中瑞兩國間的政治外交矛盾層級。

近年來,北京對來自於北歐國家瑞典製造的國際政治外交“麻煩”深感不滿,“桂敏海”事件更是讓北京在國際外交場處境“尷尬”。一場批評中國旅行者素質低下的民間輿論狂歡轉變為“為受辱國民進行愛國抗爭呐喊”的民族主義大戲,中國官方和民間聚焦點的不同帶來的輿論撕裂本身就證明著各自不同的“利益主張”。

從事件中能夠看到,中國民眾或許更希望借事件教育中國國內更多的“巨嬰”,改善中國遊客欠佳的國際形象,而中國官方或更希望借此事件製造出國際政治輿論壓力,為“桂敏海”等涉及人權、外交的博弈扳回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