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苗之殤—係統性腐爛導致監管失靈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鄧聿文 獨立學者


長春長生公司的問題疫苗日前在中國的自媒體發酵,引發國人憤怒。該次事件的導火索來自國家藥監局對該公司問題疫苗的查處,但它形成巨大的輿論漩渦則直接來自一篇《疫苗之王》的微信公號文。這反映了社交媒體的力量,更說明在關乎公眾健康特別是兒童安全的問題上,大眾最易形成共鳴和達成一致聲音。

中國公眾對於食品藥品存在的安全隱患,如果不涉及兒童或者與兒童關聯不大,早已有些麻木。但在涉及兒童的食品和藥品問題上,民眾的神經再怎麽麻木,也是觸及到痛點,不能不呐喊。這次問題疫苗曝光後,大量中國網民迅速曬出自家小孩接種的疫苗產自長生公司的截圖,進而參與討論和控訴。




兒童既是社會希望,也是弱勢群體。中國家庭的父母努力打拚,很大程度是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和物質條件。而疫苗的接種帶有一定強製性,中國父母沒有多大選擇餘地。所以,疫苗公司在兒童身上做文章,生產有問題的疫苗,即便對小孩沒有太大的負作用,也是父母不能容忍的。因為一不小心,很可能扼殺孩子一生的幸福,也讓父母的辛勞打水漂。這樣的公司,不僅是突破道德底線問題,而是根本就沒有良心和道德。

雖遭萬夫所指,性質惡劣,但從賺錢的角度看,長生公司的做法卻也並非不可解釋。馬克思早就講過,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資本家甘冒絞首的風險。在中國,出於利潤而壞良心的企業,長生公司不會是最後一家。問題是,當企業想打壞主意、做壞事時,如果國家有健全的監管機製,包括輿論環境,它也難以做成。然而,正是在這一點上,中國的一係列監管機製失靈,放縱類似長生、鴻毛藥酒的企業去做壞人。這是比問題疫苗更可怕、也是讓公眾絕望的地方。

可以說,長生事情的爆發,是中國體製性、係統性腐爛的一個縮影。疫苗監管涉及多個部委和地方,從長生公司來看,它在多年的並購和發展中,其實問題很多,比如,媒體在2016年就對其問題疫苗有所披露,但這沒有影響到它繼續生產問題疫苗以及問題疫苗流入市場,沒有影響到它的幾個股東控製了包括長生在內的國內多家疫苗企業。




疫苗監管涉及多個部委和地方,從長生公司來看,媒體在2016年就對其問題疫苗有所披露,但這沒有影響到它繼續生產問題疫苗以及問題疫苗流入市場。

不僅是長生,關於疫苗安全問題,早在2010年,國內就有媒體報道過山西的情況,在長生公司的問題疫苗爆發後,人們也把那段往事扒出來,當時此事也曾引起輿論關注,然而最後的處理結果是,寫調查報道的記者被迫辭職,簽發報道的報社領導被貶去其他單位。相對而言,2010年遠比今天對輿論的管製要寬鬆,但對疫苗的報道還是受到地方很大的幹擾,為媒體立下了一個壞的規矩。從那以後,曾經熱鬧一時的調查報道在中國日漸式微,一些優秀的調查記者要麽不做,要麽離職或轉行,以致今天整個中國找不到像樣的調查報道,輿論特別是官媒的監督作用幾乎消失殆盡。

兩年後,社會進入了新時代,媒體成了黨的喉舌和工具,東西南北中,黨領導和統管一切,領導人也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腐運動,對黨的治理和社會的管製達到空前嚴厲的程度。然而,就算這樣,還是管不住一個疫苗問題,這說明空前嚴厲的反複治理手段在問題疫苗麵前統統失靈。



中國疫苗醜聞在過去十多年時間裏數次發生,但卻難以杜絕,引發公眾擔憂深層次原因。

在"一人領導"時代,表麵上的嚴厲監管實際上會演變成無人監管和無人負責。它嚴厲的隻是"繁文縟節",是紙上作戲,而作為監管主體的人,在監管職責上卻無所作為。因為政出上令,都在坐等上麵發號施令。沒有領導人的指令,大家不敢主動作為,也不願主動作為,所以,沒有問題時監管者"無所事事","大家都好",一旦問題發生,則"絕不當頭",推卸責任,必須有最高層級的領導發話、批示,才會行動,否則就互相退縮,無人負責。我們看到,在長生公司的事情刷屏後,沒有一個部門出來表態,集體失聲,哪怕是假裝安慰民眾。

監管部門的鴉雀無聲,跟幹部任免體製又是直接相連的。在"一人領導"時代,任命幹部的最重要原則是忠誠,而不是才能。你如果跟領導人或者領導人的親信有"關係",即使受到過處分,但隻要表現出忠誠、順從,也可得到提拔重用。此次事件也把國家藥監局副局長孫鹹澤挖出來了。這位當年的食品主管者曾因三鹿事件受到處分,然而半年一過,搖身一變主管藥品安全,更是在2012年榮升藥監局副局長,幾年時間從正局晉升正部。把一個關乎兒童健康安全的行業交給這樣一個人去管理,公眾對中國的監管體製如何有信心?而這正是現在幹部任命的特點,隻問忠誠,不管履責。

沒有公民社會,沒有媒體監督,沒有民眾和行業自治,沒有法律,黨包辦一切,無人負責和作為,隻依賴領導意誌,中國的體製性和係統性腐爛在疫苗麵前顯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