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caption疫苗,本周末成為中國社交媒體刷屏的話題。
周末,微信公眾號推出的一篇文章《疫苗之王》牽動了千千萬萬中國民眾的心。
文章披露一家中國大型疫苗公司長春長生在生產狂犬病疫苗過程中造假;更讓人揪心的是:這家公司生產的一批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疫苗不達標,25萬支問題疫苗已經銷出並打入了25萬兒童的身體。
此文一發,轟動社交媒體。一時間,“疫苗”成為引爆中國民眾憤怒情緒的最敏感話題。
現在,文章雖然在微信公眾平台上因為“內容違規無法查看”,但它所披露的疫苗問題成為中國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
中國政府網周日深夜刊發總理李克強的批示,要求“盡早查清事實真相”,給民眾一個“安全、放心、可信任的生活環境”。
法新社認為,中國的“審查者和監管者拚命要趕上公眾的反應,在國家媒體努力掌控話語權的時候,刪除微信上的帖子。”長春長生已上市銷售使用疫苗均經過法定檢驗,未發現質量問題中國國家藥監局負責人
實際上,這是一宗始自舉報,已經由中國國家藥監局調查、發現、並查實公布的案件。然而,一樁舊案引起如此巨大的公眾反響,恐怕是監管當局始料不及的。
回應疑問
圖片版權XINHUAImage caption2017年,中國國家藥監局曾經通報本次轟動輿論的問題疫苗;中國官方新華社也曾有此詳細的列表報道。
7月22日,星期天,中國國家藥監局負責人罕見地向官方媒體通報了疫苗案件的有關情況,證實了《疫苗之王》一文中涉及的狂犬病疫苗和百白破疫苗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藥監局負責人的通報,還透露出以下幾點公眾最為關心的信息:
1.國家藥監局對長春長生公司“飛行檢查”,後進駐企業全麵調查後,查明“企業編造生產記錄和產品檢驗記錄,隨意變更工藝參數和設備。”
2.處罰:責令企業停止生產,收回藥品GMP證書,召回尚未使用的狂犬病疫苗,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3.長春長生“已上市銷售使用疫苗均經過法定檢驗,未發現質量問題。”
4.這是一年內被第二次發現長春長生產品生產質量問題。2017年10月抽樣檢驗中發現有一批百白破疫苗“效價不合格”,“有關補種工作原國家衛計委會同原食藥監總局已於今年2月進行了部署”。
按照這位負責人的解釋,疫苗“效價不合格”應該算是“質量問題”,與“上市銷售使用疫苗未發現質量問題”顯然相互矛盾。
這位負責人沒有解釋的是:如果疫苗沒有質量問題,為何有補種的必要?
公共事件
中國藥監部門官員的此番通報,要立刻消除公眾的憤怒與焦慮恐怕相當困難;實際上,本次的問題疫苗如此轟動輿論,與中國近年來一再出現的大規模藥品、食品安全問題有直接的關聯。
2016年3月,山東曝光價值5.7億元的非法疫苗案:25種兒童、成人用二類疫苗未經嚴格冷鏈存儲運輸銷往24個省市。
2012年,媒體曝光有非法廠商用皮革廢料生產藥用膠囊後,警方查扣了用工業明膠生產的膠囊7700餘萬粒。
2010年3月,媒體曝光山西近百名兒童注射疫苗後或死或殘,引起廣泛關注。
2008年,中國三鹿集團生產的嬰兒奶粉中發現含有化學原料三聚氰胺。很多食用了這種奶粉的嬰兒被發現患有腎結石。此後,中國消費者紛紛到海外采購外國奶粉,至今已經形成巨大的海外奶粉代購行業。
海外采購奶粉,可算中國消費者對本國嬰兒奶粉不信任的最好表現。十年過去了,海外采購熱仍然持續不退。
嬰兒奶粉或許並非人人需要,但是疫苗接種,特別是嬰幼兒的疫苗接種,卻是關係到個體健康和一個國家整體素質的大問題。
中國的製藥行業規模巨大,藥品監管當局一直希望能肅清其中的不正之風,同時推進疫苗國產化。
如此重要容不得疏忽的問題,本次中國當局的處理會有所不同,結果也會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