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強調定於一尊 是背離正統還是警告訊號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中共高層一個月內兩次提到“定於一尊”,強調中共中央的權威地位,引發外界關注。

在這之前,“定於一尊”並不是中國領導人經常使用的詞匯,在民間的應用頻率也不高。一個普通的四字成語,放在政治語境下便染上了不一樣的色彩。對於已經高度集權的中國,“定於一尊”是否帶有另種意味?

既要“定於一尊”,也不要“定於一尊”

作為成語,“定於一尊”指的是具有最高權威的人,此前也指思想、學術、道德等,以一個最有權威的人做唯一的標準。《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曾寫道,丞相李斯向秦始皇進言,“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中國地方黨報《山西日報》2017年曾對此解釋稱,“定於一尊”意指“主獨製於天下而無所製也”,並稱“曆史上正是這種'定於一尊'的專製統治,加速了秦王朝的覆亡。”

近期這個詞曾出現在7月4日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當天新華社發表習近平講話稱,中共中央是大腦和中樞,必須有“定於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而在7月17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會議上,中國第三號人物、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重申這八字表態,而且強調了“黨中央”的概念——“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

這之前,“定於一尊”也曾見諸習近平的講話,不過是另外一種色彩。就在兩個月前,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活動上指出,“社會主義並沒有定於一尊、一成不變的套路”;2017年10月舉行的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表示,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製度,政治製度“不能定於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國政治製度模式”;而最早在2014年,習近平還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優秀作品並不拘於一格、不形於一態、不定於一尊”。

曾經被用作負麵表達的詞匯,現在隻在正麵意義時出現。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對此表示,之前強調不可定於一尊是針對西方而言,在政治製度、發展道路上,不能定於一尊,但是在共產黨內,“必須要定於一尊”。他認為,不能用一個詞語的不同運用來解釋政治學或社會學道理。

而中國獨立學者吳強認為,“定於一尊”的態度是中國儒家文化一直批判的對象,“不可定於一尊”,“防止一言堂,防止領導幹部終身製等”一直是中共比較正統的態度,也是儒家式的態度。“習對儒家這套東西有批判,表現在過去幾年對儒家的官僚體製用反腐運動一直在鎮壓,對這個官僚體製是不信任的。他現在回歸到秦始皇法家意義上的定於一尊,對自己說的話也有反複。”


共產黨的政治語言





今年“兩會”上,中國修改憲法,國家主席自此可無限期連任。

對於關心中國政治的人來說,中共一個月內兩次高調強調同一個詞,背後的深意耐人尋味。

丁學良指出,“定於一尊”是中國長期以來的一種理想狀態,是列寧主義的一貫原則,也是中國共產黨堅持的原則。“所謂定於一尊是指,一旦作出了決議,你不能有第二種方向,這是他的理想狀況。”

他認為,列寧主義的政黨都會一直堅持這個理念,但在一些特殊時期會格外強調。現在如此強調,可能是因為“有些人在黨內在許多政策問題上有不同的意見”。

“所有執政的共產黨最怕的就是黨分裂”,丁學良認為,這是一個警告,“你不能違反黨的紀律,有不同意見在黨內開會的時候小範圍說一說是可以的了。但黨如果做錯了一個決定,你的意見就要保留,不能出去宣揚,更不能在行動上同已經做出來的決議之間不一樣,這是列寧主義最反對的事情。”

吳強則認為,通過“定於一尊”的權威,習近平實際是“在背離共產黨過去幾十年的傳統,包括對鄧小平路線的背離,對韜光養晦的背離,對自己曾經說的話也是大量的背離”。

“一方麵他的權力是前所未有高度的集中,這種集中也造成他在中共黨內前所未有的孤立的狀態,”吳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