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前安全高官首次披露:中國從利比亞撤僑內幕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中紀委打虎記”專題頁麵

▲2011年2月27日上午,國航第三架包機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從希臘克裏特島接回328名中國同胞。(視覺中國/圖)

全文共4621字,閱讀大約需要9分鍾。

從啟動撤僑到最後一位僑民抵京,前後10天,一人未丟,2011年的利比亞撤僑行動,留下諸多值得借鑒的經驗。

他們挨家挨戶給賓館作動員,冬天在家裏休息的當地工人真的返回了崗位。李傑僅用18小時便協調完11家賓館,首批訂好的6500張床位足以滿足第一批僑民。

首批到港的晚上,希臘海岸警衛隊發現,一艘被租用撤僑的希臘客輪人數超載了:船隻本身核定載客2000人,卻載了2300餘人。

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文 | 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盧義傑

這次到中國,埃萊夫塞裏奧斯·伊科諾姆是來“發簽證”的。

2018年6月1日起,他擔任董事長的希臘全球簽證中心,相繼在廣州、上海、北京等地開幕。與之形成對照的是,7年前,時任希臘警察總監的他參與組織、執行了協助中國政府的利比亞撤僑行動,那時,希臘政府頂著壓力,使得戰亂中來不及辦簽證甚至未持護照的13185名中國僑民借道回國。

“我們沒有真正的先例可循。”6月上旬一次開幕儀式的前一天,這名後來出任希臘公安部部長的前安全高官接受南方周末獨家專訪,首次對中文媒體披露撤僑內情。交通、出入境、住宿、安保,一係列技術細節值得複盤。

實際上,地中海東部的希臘第一大島克裏特島是2011年撤僑行動的重中之重。3.5萬餘僑民,有2萬人須通過海路撤離,而這當中又有1.3萬多人將被安置在克裏特島。媒體則注意到,以此為中轉的撤僑,是1949年以來“規模最大的、有組織撤離海外中國公民的行動”,並首次采用了“將人員擺渡到第三國再撤回國”的方式。

從啟動撤僑到最後一位僑民抵京,前後10天,一人未丟。南方周末了解到,中國外交人士亦在不同場合總結經驗,既思考外交政策如何能讓中國在緊急撤僑中“找得到人,說得上話,辦得成事”,也試圖在機製上提煉優秀做法。

伴隨國力增長,中國對海外公民安全的保護力度正持續升級。2018年3月,《領事保護與協助工作條例(草案)》開始征求意見,其中明確表態“國家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健全領事保護與協助體係,提供必要的人員、資金保障,增強海外中國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正當權益保護能力”。

1

挨家挨戶急事急辦

2011年初,利比亞局勢幾乎是一夜之間急轉直下的。當年2月21日晚,這個地中海沿岸的北非國家,執政當局丟掉了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等八個城市,武裝衝突甚至蔓延到首都。利比亞被推到內戰爆發邊緣。

更早些時候,中國在利比亞的僑民已遭遇多次武裝洗劫,槍聲、爆炸、叫喊聲,有時徹夜此起彼伏。

在隔水相望的希臘,2011年是伊科諾姆擔任警察總監的第三年。他與中國緣分頗深,曾在2004年向中國警方介紹希臘雅典奧運會的安保經驗,女兒也喜歡中國,一度到北京學習一年的中文。

密切關注利比亞局勢的他,很快接到了希臘政府的命令:中國政府將經希臘從利比亞撤僑,希臘警方需提供幫助並執行一定計劃。

事實上,就在2011年2月21日當晚,中國政府兩路人馬已經在行動:國務院成立了撤僑應急指揮部,時任副總理張德江任總指揮;駐希臘大使則正式照會希臘外交部秘書長,希望借道撤僑。張德江表態說:“國家將不惜一切代價,迅速將所有中國民眾從危險中撤離。”

事後統計,這其中有35860名中國僑民。往哪裏撤?中國政府的思路是以最快速度,海陸空聯動,能走天空就找飛機,能從海上撤就找船。距班加西港僅七百餘公裏的希臘克裏特島,成為海路中轉站的首選。

“我們也知道,中國僑民在利比亞時時刻刻處於危險當中,時間特別緊張。”伊科諾姆向南方周末透露,當時,中國駐希臘大使館提供了一兩萬人的宏觀借道人數,這對旅遊大區克裏特島來說壓力並不大,“那裏各方麵條件比較好,基礎設施比較全,人民比較熱情好客。”

伊科諾姆派了一名警察少將到克裏特島,時任中國駐希臘大使館武官李傑也飛抵那裏。李是伊科諾姆的“老熟人”,在高層出訪安保、華人社區警衛等日常工作中,他們緊密配合,伊科諾姆更把這次合作稱為“共同戰鬥”。

“這麽大規模的撤僑,是史無前例的,我們都沒有真正的先例可循。”伊科諾姆說。盡管1997年和此後2014年,希臘也曾兩次用軍艦協助中國撤僑,但人數遠不及萬人。

嚴峻的問題來了。2月是克裏特島的旅遊淡季,當地賓館大多歇業了,以往通常十來天才能恢複營業。1.3萬名僑民來了,住哪裏?

曾在希臘留學4年的李傑慶幸,他有一名朋友與克裏特島類似行業協會的組織關係較好。他們用了最“笨”的辦法:挨家挨戶給賓館作動員。

“哎,王老板,我們現在遇到困難了,希望你,真的,希望你一切別按照原來的節奏,一定多請工人,趕緊幫忙打掃,真的。”李傑對南方周末模仿著當年的語氣,“急事急辦,‘求’著他們,我說,多危急啊,時間很寶貴,時間就是生命。來了以後,沒地方住怎麽辦,船已經去接他們了,就在路上了,第二天下午就要到了。”

賓館老板真的理解了。冬天在家裏休息的當地工人返回了崗位。有人算了時間,截至2月23日,李傑僅用18小時便協調完11家賓館,首批訂好的6500張床位足以滿足第一批僑民。隨後,床位陸續增加到1萬多張。

“價格非常公道。”李傑連說了兩句“真不貴”,在旺季,賓館每天的住宿費可能要一兩百歐元,但接待撤僑時,不過幾十歐元。這些錢不用僑民來掏。

克裏特島在準備住宿的時候,2011年2月23日,租用的希臘船隻也正向利比亞駛去。彼時正是地中海風浪凶猛的時候,班加西外海浪高有時達8米。

船隻來自希臘安耐克船舶公司。鑒於中國撤僑迫在眉睫,該公司同意先開船,後補合同。

一名參與行動的外交人士分析,當時利比亞形勢惡化,哪家航運公司都很緊張,不知船隻會不會一去不返,“希臘在關鍵時候對中國很支持,體現了兩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當時在附近海域執行任務的中國軍艦“徐州”艦,也奉命調整航向,準備為租用的撤僑商船護航。

2

“無證”進入申根區

班加西的槍聲越來越遠了。航行16小時後,“希臘精神”號、“奧林匹克冠軍”號上的僑民,已經可以看到克裏特首府伊拉克裏翁的燈火。

首批到港是在2011年2月24日晚上。但希臘海岸警衛隊發現,一艘被租用撤僑的希臘客輪人數超載了:船隻本身核定載客2000人,卻載了2300餘人。

一艘備用的撤僑貨輪也出了點兒狀況。按照航行規定,貨輪不允許載客,如果嚴格按照法律,海岸警衛隊可以拘留這名船長。

這怎麽行?中方人員急忙交涉:這些都是平時的規定,現在不是平時,利比亞發生武裝衝突,這幾乎是“戰時”,如果不是“戰時”,也是“準戰時”,“船是去解救人的,中國僑民在利比亞等待,就是處在危險之中,難道要讓船長不把他們帶回來,看著他們遇到新的危險嗎”?

“真把對方說服了。”當年在場的一名中方人員對南方周末興奮地講述,而這隻花了5-10分鍾。

在希臘,不少重大行動都需要檢察官與其他機構一起“現場辦公”。港口現場的希臘檢察官也當即表態,事出有因,如果海岸警衛隊放行,檢方不會起訴這件事兒。

首批4371名僑民終於順利下船。十餘艘次撤僑輪船此後一周陸續靠岸。

中方人員在克裏特溝通、協調時,伊科諾姆在雅典沒有閑著。撤僑指揮中心就設在他的辦公室邊上,大部分時間他都待在那裏,實時跟蹤前線情況,頭兩天幾乎沒合眼。

每天,克裏特前線警方要向伊科諾姆匯報兩到三次,反饋工作進度及亟待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希臘全國其他的日常警務重大事項依然需要他拍板決定。

伊科諾姆很快接到了一項挑戰。

事情起因於證件。利比亞被緊急營救到希臘的中國僑民,幾乎沒有一個人是證件齊全的,要麽護照丟了、被搶了,要麽無法來得及事先辦好希臘入境簽證。

這觸動了當地一些人士的敏感神經。希臘地處亞歐非三大洲的“路口”,難民或非法移民“隻進不出”,由此引發的係列社會問題時常被希臘媒體擔憂。何況,這批即將“無證”湧入克裏特島的中國僑民,一下就有1.3萬多人。

更加劇外界擔憂的,是希臘申根公約國的身份。在申根區,公約國相互之間取消邊境管製,持任一成員國有效身份證或簽證的公民可在其他公約國境內自由流動,但申根區之外,所有成員國都必須進行必要的邊境控製。

“希臘作為申根國家,有義務維護歐洲申根成員國邊境安全。不過,希臘政府協助撤僑的決心又是堅定的。”伊科諾姆對南方周末斬釘截鐵地說,基於兩個國家的友好傳統,“這方麵希臘政府是不會退讓的”。

事實上,希臘一直是歐洲對華最友好的國家之一。信任、友誼與綜合國力的共同加持,成為撤僑工作得以“一路綠燈”的重要因素。

中國駐希臘共和國大使館政治處主任劉威曾撰文回憶,最終,使館和希臘政府達成了口頭協議,把1.3萬多人按50人一組分組入境,並製作名單。這份名單蓋上入境章,就算是進入希臘申根公約國了。

他感慨,危難之際,這是世界上最簡便的團體“申根簽證”。

李傑向南方周末分析,之所以按照50人一組,一是方便清點人數,二是一輛大巴也差不多載客50人,一輛車一組,出發能更快捷。

在伊科諾姆看來,這樣一來,希臘與中國已經“很好地解決了證件問題”,而另一邊剩下的事情,就是去說服歐洲的申根夥伴,“讓他們放心,希臘能夠處理好這件事”。

3

公民安全是國家實力的尺度

伊科諾姆為入境僑民作了詳細考慮,例如在山區彎道較多的克裏特島,他特別關注交通安全。

從大巴到賓館的路上,希臘警方給每個車隊派了警車護衛,在事故多發地段安排專人引導指揮。警方還對司機進行了特別教育,防止相關區域出現其他車輛的交通事故。

賓館駐地同時加強了安保。伊科諾姆向南方周末解釋,中國僑民剛從戰亂地區走出來,心理脆弱,如果發生什麽意外,勢必會造成新的精神創傷。

那幾天,各家賓館老板也接到了警方通知,一是加強看管食品,二是確保食品製作的安全。

希臘民眾熱情迎客,而在中方人員看來,回國工作必須更加爭分奪秒地抓緊。劉威撰文形容說:“在人員撤出利比亞之前,時間就是人的安全;在撤離人員抵達希臘之後,時間就是國家信譽。”

中國民航、外交部門晝夜運作著。一家增援撤僑的航空公司工作人員曾回憶,2011年2月25日,他們從民航部門接到克裏特到北京的撤僑任務,但這是一條完全陌生的航線。以往,開辟新航線至少半年,在外交部的幫助下,他們僅兩天就拿到了落地許可。

幾十個華人留學生、商人也在克裏特島當起了誌願者。

2011年2月26日,第一批回中國的包機已經到北京了。對麵臨難民危機的希臘而言,這是一顆定心丸,劉威說,此時距首批僑民到達希臘也不過兩天,“全希臘媒體都報道了”。

“我們很快用行動讓歐洲的申根夥伴放心了,希臘最終處理得非常好。”伊科諾姆也認真地對南方周末說,“古希臘人講過,朋友危難之時,我們絕對不會拋棄。”

伊科諾姆記得,一架包機通常幾百人,送機時,數輛大巴車不得不在山區共同行駛,他也特別要求前線警察製定詳細的護衛安排。

中方人員亦來回奔走。一些使館官員每天的任務,就是先去港口迎接從利比亞撤出的僑民,再驅車數小時趕往機場送另一批僑民回國,不斷往返。

在機場,撤僑遇到了最後一道考驗。按照要求,兩國必須核對回國人員名單。中方雖事先已有登記,但出關時乘客語言不通,很多人都沒持護照,怎麽辦?

“我們想了一個方法。”李傑告訴南方周末,他們組織僑民排隊,每隊依舊站50人,手上貼著標有序號的不幹膠。這些序號再依次與名單對照,效率大大提高。

希臘的機場工作人員十分意外:這趟班機,三百多人,二十多分鍾就辦完手續登記了?

這大大節省了時間,更多包機有更多時間窗口接回國民。公開報道顯示,中國民航局2011年2月28日起計劃每天派15架飛機,飛赴希臘、馬耳他等國撤僑,這已創了中國民航海外包機的紀錄,然而第二天,飛機由15架增至20架,每天能接回六千多人。

伊科諾姆同樣發覺,中國僑民嚴格遵紀守法,希臘其實沒動用太多警力處理特殊事件。

如今,麵對海外撤僑等事關公民安全的突發事件,中國已日漸擁有相對成熟的應對方案。

正在製定的《領事保護與協助工作條例》擬明確,駐外外交機構應當根據工作需要,建立領事保護與協助相關工作製度,建立健全安全預警和應急處置機製,製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有關部門則必須開展境外安全風險宣傳,提高出境人員安全防範意識和能力。

七年前希臘撤僑的諸多經驗,值得借鑒。

回到2011年3月4日,夜色籠罩之下,最後一架載著中國僑民的包機即將穿越半個地球。13185人,一個不少。

在目的地北京,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的牆上寫著一行字:“中國有十三億人口,我們珍惜每一位同胞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