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京
90後抵製「造神」的經濟和社會邏輯
國內傳來消息,北京禁止各地政府「擅掛」習近平的肖像。於是有人解釋,這是北京給「習近平熱」降溫。也有人認為,這是因為一個90後女孩幾天前潑墨習近平像帶來的反應。不管這個禁止「擅掛肖像」的消息是否屬實,許多人對那個勇敢女孩的同情,對吹捧習近平的「馬屁運動」不斷升溫的反感是完全真實的。
美中兩國貿易戰的前景究竟如何?最大的不確定性,與其說是來自經濟,不如說是來自政治。這一點對兩國都是適用的。如果特朗普競選總統連任成功,而習近平又遭遇重大政治挫折,中國失利的概率就會大增。而導致習近平政治失利的一個最大的可能,就是來自以習近平自己推動的「造神」或「馬屁運動」。
經曆過文革「造神運動」的人都知道,當時最狂熱的是年輕人,而今天,最積極的是假心假意的官僚,年輕人基本上還沒有被卷進來。那麽,年輕人會不會被卷進來?從習近平最近強調組織工作和強調組織路線來看,他是很想把年輕一代拉上反美戰車的。
那麽,習近平把年輕一代拉上反美戰車的空間有多大呢?如果你從大學裏看,這種空間是存在的。有朋友告訴我,大學裏麵舉報教師的風氣越來越濃。但是文革的經驗也告訴我們,在總體上,這種挑動學生鬥老師,挑動群眾鬥群眾,不可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而隻可能減少就業機會。當年,有那麽多城裏學生要下鄉,一個客觀的原因就是城裏麵沒有那麽多就業機會。
我相信,習近平的造神運動必然會失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今天中國的經濟和社會已經和習近平在梁家河當知青的時代完全不同了。因此,梁家河的學問再大、再深,也不適合多數今天的年輕人,他們的主體是出身農村的90後。上海殺童案的凶手,和此次塗墨習近平肖像事件的女孩雖然完全不是一類人,但他們都是在同一大背景下的年輕人。
最近,伴隨著「梁家河大學問」的調子越唱越高的,還有一個振興鄉村戰略的主題。北大一名教授甚至提出了「新上山下鄉工程」的口號。這說明,當權者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問題是,這些政策和思路,能夠解決90後青年的出路嗎?
從前幾年習近平鼓勵的大學生做「村官」,到今天大事鼓吹的「梁家河大學問」,其中貫穿的一條主線,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古訓,就是隻有作官才是人生正途的陳腐價值。誰都知道,在官多為患的今天,這已經是一條窄得不能再窄的向上流動之路,習近平真的以為他不靠強力,就能讓千千萬萬的年輕人上山下鄉嗎?
中美貿易戰的經濟邏輯隻會加劇這個問題,而不是減輕這個問題,因為貿易戰的一個基本目標就是把中國出口加工企業的就業機會轉到美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