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中南海不滿中美貿易談判 劉鶴或麵臨內部挑戰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東海之爭”專題頁麵

劉鶴作為中方代表,牽頭中美經貿磋商(圖源:Reuters)
 
如果事態沒有明顯轉機,繼續如此發展下去,“中美貿易戰”很可能會成為2018年的全球關鍵詞。

盡管在北京的努力之下,中興的休克危機暫時化解,但回到貿易摩擦的基本麵上,華盛頓似乎無視數輪中美經貿磋商達成的共識,仍然屢次揮舞起關稅大棒,並且還是在中方公布談判取得積極成果之後——這讓對內對外向來有重諾傳統的北京有些“下不來台”,民間輿論也日益蒸騰,滋生出不滿情緒。

稍早前,特朗普再次宣稱將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貨物加征關稅,並且威脅中國如果繼續反擊,美國還將對額外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追加額外關稅。

而就在特朗普此番表態的三天前,美國政府剛剛公布了另外一張高達500億美元的加征關稅清單。

如果最終全部兌現,這將是接近5,000億美元級別的關稅大戰,若再加上中國的同等規模報複措施,就可能上探萬億規模。這樣量級的經貿碰撞,即便中國的體量已不同往日,仍難輕易消化。

雙方隔空駁火數個月,除去中興傷筋動骨免於突然死亡,一切似乎還在原點徘徊。中美兩國的摩擦並未看到任何實質性改觀。

這讓外界對此前聲勢浩大的三輪中美經貿磋商的真實成效不禁產生質疑。人們或許對特朗普本就反複無常的商人特性見怪不怪,但對中國政府在此問題上的久拖無功卻難以容忍。事實上,近期中國輿論場已經多有怨言,焦點不再隻是對中美貿易戰最終勝負的爭論,而是轉向更為細致的層麵——北京在操作中美貿易摩擦的具體人選上,是否應當繼續發掘更優選擇。


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圖源:VCG)

乃至有傳言稱,牽頭中美經貿磋商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其成果並未獲中南海全然滿意,一些高層提議由另一位副總理胡春華牽頭繼續,以兩人合作或後者獨領,試圖尋找解決這場已持續數月的經貿摩擦的新路徑。

當然,這樣的傳言真假難斷,也不能成為中方磋商團隊應對不力的證據。長期從事理論工作與頂層設計的劉鶴,遇上慣於談判交易的特朗普,大概有點“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對於後者的反複,缺乏有效應對思維,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恐怕也是傳言宣稱胡春華受到高層屬意的原因。地方從政多年,加之在廣東主政,對外交流經驗豐富,確是較為合適人選。

而透過傳言,其實傳遞出更為真實的,是中國社會對這輪中美較量的觀感與情緒已發生漸變。從一開始對美國憤慨、對中國自信;到認為中國工具箱深厚,可輕易製住美國軟肋;再到中興事件當頭棒喝,驟然反思中美差距;再到美國數次反複,中國隻能被動反製;再到中美摩擦實質暴露,凸顯中國崛起仍阻力重重……

這樣的情緒發展過程,實際上促成近年來罕見的一次全社會集體思考,既從早前盲目樂觀的民族主義熱潮中有所冷卻,也對依然敵意深重的崛起氛圍有了更深體認,同時對於中國政府的能力,也有了新的檢視和檢驗渠道。

很難說中美貿易摩擦最終會走向何方,但至少在這一點上,對中國政府及整個社會,都是一次難得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