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身份證設計方案征集 “本土化”方案落選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台灣“內政部長”花敬群手持兩個設計方案(圖自台媒)
 

 據台灣媒體6月12日報道稱,台灣“內政部”舉行的“身份證明文件再設計征選活動”公布了評審結果。在人氣投票中僅獲得46票的第677號作品“形”因其“簡約設計考慮到泛用性”,“沒有過多的風格植入”而榮獲“設計獎”,成為台灣新身份證的美學設計參考,而強調“台灣意識”的設計“嶼民在地”盡管獲得97498票的高人氣,依然僅獲得“人氣獎”。

  



  獲得“設計獎”的作品“形”相對而言比較中規中矩(圖片來源:台灣“內政部”網站)

  台灣目前樣式的身份證已經使用了近13年,為了推動第7帶身份證的設計,台灣“內政部”於今年2月份開始在網上公開征求新版身份證設計,並且於4月21日至5月11日期間進行網上投票。

  325號設計方案“嶼民在地”自從網上投票一開始就引發了巨大爭議。這款自稱以“在地”“台灣意識”“文化”為主軸進行設計的身份證方案,不但沒有“中華民國”的“國旗”和“國徽”,甚至用大字號寫明是“台灣國民身份證”,而不是“中華民國身份證”。在方案的“住址”信息欄中也是滿口的“住民自決”,“自由民主”等政治語言。

  



  “嶼民在地”方案則是滿滿的“台灣意識”政治色彩(圖片來源:台灣“內政部”網站)

  為什麽沒有“國旗”和“國號”呢?實際上台灣“內政部”在征集中僅僅要求作品要有姓名,身份證號,照片和出生年月日四個欄位,並沒有強製規定要有“國旗”和“國號”,不過,像“嶼民在地”這種完全沒有的設計方案卻也並不多見。

  “嶼民在地”完全“去中國化”甚至“去中華民國”化的設計引發了島內正反兩方意見的巨大爭議。並且由此在人氣投票開始之初就領跑投票榜,最終在截止日期時達到了97498票的驚人成績。按照征集程序規定網上投票最高票的作品可以和由評審委員會選出的7件優秀作品共同進入決審,這8件作品再送交包括“內政部”和“文化部”代表各一人在內的9人評委會,經討論達成共識後評選出“設計獎”和“創意獎”作品。

  其中“設計獎”可得12萬新台幣獎金並作為未來的設計參考,而人氣最高的作品可以獲得有5萬獎金的“人氣獎”。最終“形”因為“版麵設計很舒適”、“使得重要資訊清晰呈現”、“維持文化多樣性”、“最具包容性及適用性”等原因中選。

  由於中選作品“形”的人氣和“嶼民在地”得票數實在差距太大,一部分台灣網友認為這次根本是黑箱操作。還有人推測說,“嶼民在地”的落選恐怕跟沒有“國旗”和“國號”有關。對此台灣“內政部長”花敬群表示,網友實在是“想多了”,“內政部”選擇“形”是出於專業方麵的原因。

  那麽,“嶼民在地”取得這麽高的人氣,是因為它的設計確實讓大多數人眼前一亮嗎?好像也並非如此,有台灣某綠媒拿著“型”和“嶼民在地”的方案設計圖上街隨機采訪了若幹路人,結果喜歡“型”的設計的人還多一些。這令人不禁懷疑,如果沒有“台灣意識”引起的激烈爭議聚攏了部分熱心政治議題的民眾,“嶼民在地”憑借設計本身到底能拿到多少票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