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高、氣質佳,這座沿海城市為啥搶不到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本文轉自我的小夥伴:城市進化論

城市“搶人大戰”這事兒,已經炒了快一年。今天冒出來這個城市給戶口,明天鑽出來那個城市給錢、給房。

看了這麽多以後,相信你已經審美疲勞了。心動過後還要繼續搬磚的你,肯定覺得:這“人”有啥好搶的?“搶人”跟我有毛線關係?講這麽久真的有必要嗎?

今天,城叔就用一個城市的故事告訴你,為什麽,“搶人”這事兒能火這麽久。人,對一個城來說,到底有多麽重要。

廈門島南,黃厝海岸邊。細軟的沙灘上,很多正在拍婚紗照的準新婚夫婦流連忘返。一套婚紗照拍下來,雖然新人們大多麵露疲色,但廈門迷人的景色已經足夠讓他們永遠記住這裏。他們希望能夠在廈門多待一段時間。畢竟,廈門這座城市,已經成為了他們一生幸福的見證。

廈門島西,某幢辦公樓內。弘信創業工場投資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李強為我們倒了一杯茶,靠回到沙發上,他望了一眼窗外的天空,然後回過頭用略帶凝重的語氣說:“現在我身邊,有好多人都想要離開廈門。”



圖片來源:攝圖網

騰訊此前發布的QQ大數據2016全國年輕指數中,廈門的年輕指數僅為73,年輕人口新增率僅為18.09%,而年輕人口流出率則高達37.26%。在35個一二線城市中,年輕人口淨增加率為-19.17%。在新一輪“搶人大戰”愈演愈烈的今天,廈門,這座高顏值、氣質佳、有溫度的城市,在經濟發展中,也麵臨著人才的難題。

一群老板的焦慮



圖片來源:攝圖網

家鄉在泉州的小葉曾是廈門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在廈門呆了兩年多的他,2015年3月決定告別這裏,去北京找找新的機會。兩個月後,小葉拿到了北京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的offer,而這家公司開出的薪酬,是原來的三倍。

其實,像小葉這樣的勞動力在不同城市之間進行自由流動,是一種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現象。但是近年來,一些廈門的老板發現,招人的難度越來越大。這下,他們開始擔心起來了。

勞動密集型企業對人的需求特別敏感。“現在,勞務招聘的壓力非常大,在廈門市場的供給量其實是下降的。”來自新加坡的祁錦昌接手赫比(廈門)精密塑膠製品有限公司已經近八年的時間。這八年來,他帶領著公司將銷售額從2億多做到了7億多人民幣。借助廈門的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他的事業可謂是蒸蒸日上。不過這兩年,招聘到足夠的工人已經成為了讓祁錦昌和他的人力資源總監感到頭疼的事情。

“因為有自動化生產線的加入,這兩年我們對勞動力的需求其實比較平穩。雖然政府一直在幫我們提供一些招聘的渠道,但是從勞動力的供給來看,操作工的招聘上還是比較嚴峻。”祁錦昌介紹。

成熟的大企業缺人,還處於成長期的創業企業同樣缺人。90後創業者洪清涯和自己的團隊一起,搭建了一個短視頻創作者的服務平台。而與赫比公司這種勞動力密集型的製造業企業不同的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洪清涯缺的不是熟練操作工,而是像大學應屆畢業生這樣的“新鮮血液”。

“做我們這個行業,本來人才就很少。廈門本地高校比較少,每年高校畢業的應屆生數量本就不多,很多都去了別的地方,剩下的大部分又被大公司招走了。像我們這種創業公司,發展到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可是在招人的時候,根本搶不過那些大公司。”講到這裏,洪清涯顯得很無奈。

人才難覓,一些招不到合適人才的企業,也隻能選擇離開。廈門的RQ SPACE是一家專門為創業公司提供服務的平台,創始人曾榮群已經在廈門的互聯網圈子裏深耕了幾十年。據他這幾年的觀察,隨著招人的難度越來越大,很多廈門的好公司,開始逐步向北上廣深以及其他大城市整體或部分轉移。

弘信電子研發團隊的轉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李強透露,招不到高端研發人才對他們企業的影響很大,隻能把研發基地設到外地去。“深圳、武漢、成都、西安都會有我們研發的布局,”李強坦言,“作為企業,你隻能順應市場,你也改變不了這個城市的環境。”

兩組繞不開的矛盾



圖片來源:攝圖網

缺操作工、缺應屆生、缺高端研發人才,三家企業對不同類型人才的渴求,從一個側麵反映出了目前廈門人力資源市場的現狀。

通過采訪發現,在廈門發展的人才,始終繞不開兩個矛盾。一個,是低收入水平與高生活成本之間的矛盾;另一個,是相對較小的產業體量與人才對未來較高的發展空間需求之間的矛盾。

談到收入水平與生活成本,祁錦昌則直接把矛頭指向了廈門的房價:“作為一個在廈門呆了很久的新加坡人,我覺得房地產真的要控製一下。廈門的工資水平在中國不算高,屬於中遊,但是它的房價很高,這個比例就不對。如果我是一個有才能的人,我會選擇一個能負擔得起房價的地方,而不會選擇一個工資低但房價高的地方。”

而在已經離開廈門的小葉的眼裏,房價並不是他離開廈門的主要原因。畢竟,對於年輕人來說,如果單純依靠自己的努力,不管在哪座大城市,短時間內也很難買得到房。在北京呆了一段時間以後,小葉離開了北京,又去了杭州。在他看來,北京、杭州、廈門三地的生活成本其實相差並不大。

“老實說,租房和吃喝,三個地方其實差不了太遠。當時我在北京西二旗那邊,房租1500-1800左右,在廈門租一個小區內的一居室的話,可能也需要1500-2000塊。現在,我在杭州住得稍微好一點,房子在2600左右一個月。”

而從曾榮群的觀察上來看,很多人才離開廈門的原因,實際上是因為廈門的發展機會比很多大城市要少。在廈門火炬高新區的一位負責人看來,廈門的社會風氣好,氣候環境好,生活比較舒適。“很多矽穀回來的都會覺得這裏的環境太美了,出去就是海邊。”不過,她也坦言,廈門確實地方比較小,產業發展沒有北上廣深體量大,成熟度與他們相比也有差距。“而且,廈門知名度高的大型企業、龍頭企業還是比較少。沒有像華為、騰訊這些響當當的企業。”她說。

小葉舉了一個例子:“就拿互聯網產業來說,2013年到2015年,我們看到了很多風口,無論是O2O還是人工智能,在北京你會看到很多企業如火如荼、熱火朝天地幹,但在廈門來看,美圖最近上市了,好的企業其實還是那幾家。”

在曾榮群看來,產業成熟度、集中度是吸引人才的一個方麵,除此以外,還要形成良好的工作機會和再次創業的環境。“人才到了一個地方,不是說你給我高工資,給我好的發展方向就足夠了。現在人才考慮的是,我到了你的公司來了以後,發現工作其實自己並不喜歡,那麽,還有沒有機會跳到更好的地方去?”

三個重要的任務



圖片來源:攝圖網

值得注意的是,從常住人口總量來看,廈門近些年一直保持著增長的勢頭。

廈門統計局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末,廈門市常住人口401萬人,比2013年增加28萬人。從廈門統計局的分析來看,2017年廈門市人口出生率在上年大幅提高的基礎上繼續提升,死亡率略微下降,所以帶動了自然增長率繼續大幅提升。同時,廈門統計局分析也認為,隨著生育二胎熱情的全麵釋放,預計今後幾年的生育水平將有所回落,逐步回歸至往年的正常水平。

即便是在人口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廈門的人才依然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在這樣的情況下,找到吸引人才的適當切入點,並貫徹實施,便成為了廈門需要完成的任務。

在《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中提到,廈門規劃至2020年總人口達到500萬,預計遠景人口800萬。也就是說,從2013-2017年末,廈門五年時間內增加了28萬人。而2018-2020年這三年間,廈門要再增加100萬人口。廈門未來的“引人”壓力,可見一斑。

吸引人口,當然是為了支撐產業的發展。早在中興事件前,廈門就把目光聚焦在了集成電路產業上。2016年6月,《廈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廈門市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相繼發布。從區域規劃、資金投入、政策配套、人才培養等多方麵為未來廈門集成電路產業進行布局。

廈門要發展產業,毋庸置疑要以人才為基礎。而《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6-2017)》顯示,目前我國集成電路從業人員總數不足30萬人,但是按總產值計算,需要70萬人,尚有40萬的人才缺口。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李浥東此前曾向《中國青年報》表示,他看到在對中興事件與國家芯片的討論中,關注技術差距的多,關注人才問題的少。而在他看來,國產芯片的研發和應用短缺,更為根本的問題在於我國計算機人才培養的“頭重腳輕”。

正是因為如此,廈門未來如果要想真正實現集成電路產業的蓬勃發展,集成電路人才哪裏去找?對廈門來說,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

除了打造自己的產業生態圈,廈門在促進對台工作與兩岸關係發展中,也發揮了其獨特優勢和作用。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教授此前曾撰文指出,發揮廈門對台獨特優勢,加強對台工作,促進兩岸關係發展,推動祖國統一大業進程,是中央賦予廈門經濟特區的特殊曆史使命。

青年是兩岸關係的未來,已逐步成為兩岸交流中的生力軍,他們對兩岸關係發展所起的作用也將更加明顯。在新形勢下,廈門如何做好兩岸人才交流工作,為台灣同胞,尤其是在廈門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廈門居民同等待遇,以及促進台資企業在廈門更好更快發展?則是另一項廈門需要重點考慮的任務。

“低素質人才到外麵沒有機會,高素質人才在外麵有的是機會。”李強表達了自己的憂慮:“麵對全國的搶人大戰,廈門應該怎麽麵對?”

四項努力背後的舉措



圖片來源:攝圖網

為了吸引人才,解決人力資本的問題,廈門也在努力。

2017年7月25日,廈門市出台《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製機製改革加快推進人才強市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廈門人才新政45條”)。這項人才新政在引才上以頗大力度派送“真金白銀”,對新引進落戶的全日製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曆畢業生及歸國留學人員,按碩士每人3萬元、博士每人5萬元發放生活補貼。

今年4月,廈門出台了《廈門市促進外資增長若幹措施》,“措施”規定,2018年-2022年,廈門外商投資企業年實際利用外資金額達1000萬美元及以上,且投資廈門市重點發展產業項目,給予企業中符合具體要求的員工個稅地方留成補貼、參照本市戶籍人員條件在廈購買商品房住宅(即可購買2套、不受社保繳交年限限製)以及允許落戶等優惠措施。

此項政策出台後,有觀點認為,能夠享受到此項優惠政策的人才寥寥無幾。甚至有人質疑,能夠達到年繳納個稅8萬元(含)及以上的員工還要給予個稅地方留成補貼,有“補貼富人抽幹窮人”之嫌。

對此,曾榮群給出了自己的看法。“關鍵是怎麽定義人才,”曾榮群說,“前陣子很多人都在討論,到底什麽樣的人才算是人才。是學曆高嗎?我想可能不見得。後來就有人提出,企業願意給他高工資,那肯定是人才。所以,政府就針對這一塊的話那就給他一定的扶持,希望他們留下來。”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廈門大學金圓研究院理事長戴亦一認為,廈門的搶人策略,應該和鄭州、長沙、西安有所不同。“廈門地方太小了,不像西安能搶這麽多人。廈門應該搶高素質的人和高淨值的人。高學曆的人應該向深圳學習,要拿出真金白銀來補貼這些高素質、高學曆的人才。”

人才終究是要與產業互動的,要以產業的方向來聚集人才。“人才到了一個地方,當地的條件能不能支撐其基本需要?能不能滿足其就業和發展需要?這些都是要考量的。所以,人才政策,不是放的越開就對人才越尊重。”廈門海滄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也表示。

出於這種要把產業與人才相結合的考量,在廈門市政府出台《廈門市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實施細則》中,專門在吸引集成電路方麵的人才上進行了安排。據了解,廈門除了對集成電路高端人才會給予30-100萬不等的一次性安家補助以外,集成電路產業相關緊缺專業畢業生也將享有安家(租房)補助。

而廈門的另一項為台灣同胞在廈門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廈門居民同等待遇,以及促進台資企業在廈門更好更快發展所推出的60條具體舉措,同樣充滿了誠意。4月10日晚,廈門正式出台《關於進一步深化廈台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幹措施》,在國台辦“31條措施”的基礎上,增加了經濟合作、社會領域等方麵的內容。

和以往比,這也發生了一定變化。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認為,過去我們的政策強調入台采購,此次廈門版60條,強調的是吸引島內的人才、資金和技術到大陸,這體現出了對台開放重心的調整。

目標有了,政策也有了,但怎麽通過人產互動真正解決人才焦慮症,依然是廈門主政者需要持續思考的問題。畢竟年輕人已經開始對“快播與抖音一色,房補共戶口齊飛”的引才政策審美疲勞,不拿點誠意出來,恐怕很難贏得這場城市間的未來爭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