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國產航母下水後,遼寧艦怎麽辦?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海軍節(4月23日)將至,我國的海軍發展已經近70年,從當今大國情況來看,航母依然是展示軍力國威的重要平台,一直以來媒體上隻要一出現關於航母,尤其是我國航母的消息,立刻就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今天我們就通過《航母對彈:名家縱談海洋霸主》,用訪談對話的形式來為大家講講中國航母的那些事,海軍軍事專家李傑先生和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王津先生就中國航母展開解讀。

  



  (首艘國產航母)

  國產航母建造至少要四五年

  主持人:有媒體分析國產航母整個建造周期可能是36個月,要試航12個月。也有媒體對第一艘航母的交付使用的時間進行了預測。以咱們現在改裝遼寧艦獲得的經驗,以及對建造技術的掌握程度,媒體推測的這個時間進度有沒有道理?

  王津:從世界航母建造的規律來看,輕型航母的建造周期應該是四至六年,大中型航母的建造周期是五至八年。

  比如美國福特號航母2009年開工,2016年年底基本完工,整個建造時間是七年。按照它的情況來看,我國要建造國產航母,周期應該比它還要長一些。所以我認為,媒體的推測不具備參考價值。

  航母建造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係統工程,主要有三個大的節點。一個是塢內建造階段。在船塢內要完成總體的焊接以及舵係、軸係和水下工程,要全部完工;另外對武器、設備、管線以及生活設施的安裝大部分要在這裏麵完成。第二個階段就是下水舾裝階段。當主艦體這些工程完成之後,它要下水停在船廠的碼頭上進行舾裝,要繼續把武器裝備、設備、管線和生活設施安裝完畢。然後,進行分係統調試、總係統調試,舾裝部分才能算完成。第三階段,就是試航交付階段。這需要航母建成以後在不同的海況,在不同的狀態下進行航行試驗,發現問題不斷解決。

  



  (王津與李傑)

  這三個環節都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個階段大概要占到總工期的60%以上;第二個階段大概要占到總工期的20%左右;而第三個階段要占到20%,即使航母建造得非常熟練、非常完備,技術非常成熟,試航階段也必不可少,至少也要一年左右的時間。

  李傑:王先生說得非常全麵。即使是比較小型的航母,如英國、法國,還有其他國家的中小型航母,在較短的時間內也是建不成的。

  我們經常說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中小型航母雖然小,但是它的製造工藝和建造過程基本上是差不多的,隻不過是體積小些而已,一些基本的東西都得有,包括裏麵的動力裝置、武器係統,以及指揮控製係統、雷達通信設施,乃至生活設施,這些都要有。而且後麵這兩個階段,有將近40%的時間,加起來不可能被忽略掉。不可能因為小就不理它或者縮短。

  所以,從這個規律來看,我們國產航母的建造至少也要四五年。任何東西的建造與發展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除非戰爭狀況下。

  能起飛飛機不代表就具備作戰能力

  主持人:兩位專家談到遼寧艦是由瓦良格號改裝而來的一艘科研訓練艦。不少軍內外人士也都說,新的國產航母肯定不會是訓練艦。那麽我們這樣考慮一下,一旦將來有情況的話,遼寧艦會不會改為作戰用途?

  王津:2011年7月,國防部發言人就對外宣布,我們正在利用廢舊的瓦良格號航母來改建成我們的航空母艦,主要是用於科研、訓練。這就說明了遼寧號主要擔負的是科研和訓練任務。

  



  (遼寧艦航母編隊)

  這裏必須強調三點:第一,遼寧號航母的服役期,現在已經下水三十多年,按照一般航母的服役規律來講,就是四十年到五十年時間,它已經接近了退役期;所以,它也不適應再擔負作戰任務。第二,從艦艇的任務和使命來看,訓練艦和作戰艦有本質的不同。使命任務不同,一個負責訓練一個負責作戰。第三,除了使命任務不同以外,在人員編製、武器配備等方麵都有很大的不同,不能簡單地說它能起飛幾架飛機,就具備了作戰能力。至於說在特定情況下,艦載機掛幾枚彈能夠升空,也不代表著它具備了真正作戰能力。

  李傑:這艘艦既然把它定義為科研和試驗艦,這就說明艦上的各種設備,包括動力係統、武器係統、指揮係統、通信雷達設施,以及人員編製、編隊編成等,實際上都是按科研訓練的要求進行配置、調整與摸索過程當中。

  因為過去我們沒有航母,不像美國那樣已經玩了近一百年了,所以我們一直都在嚐試和摸索,但是並沒有讓它去執行作戰任務。一般來說,各種設備、各種設施,如武器係統,雷達通信設施等,倘若不按作戰要求來試驗和檢驗,則與訓練和科研的試驗和檢驗標準是不一樣的。

  



  比如,遼寧艦的艦載機上艦,並不是說一下子齊裝滿員的,而是分期分批逐步上去的,逐漸配套齊全的;遼寧艦主要是訓練飛行員、指揮員等合格培養,當然也包括試驗和檢驗編隊各種艦艇組合編成,到底配什麽樣的驅逐艦,配什麽樣的護衛艦,數量多少合適?以及核潛艇或補給艦到底配多少,才能有效保障?美國目前航母編隊的編成已從原來的十幾艘減到五六艘,而我們是按照人家的模式還是自己創新?

  可以說,遼寧艦的核心就是通過科研與訓練,創造出一條適合中國的航母發展道路,它的主要任務不是培養形成戰鬥力,而是前者。認清這點,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

  我國電磁彈射已取得可喜的進步

  一旦成熟會裝在後續的國產航母上

  主持人:剛才談到航母艦載機問題。海軍動力與電氣工程專家馬偉明少將做過這樣一番表態,中國艦載機彈射技術完全沒問題,甚至不輸美國。既然這樣,那麽請教一下兩位專家,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會不會上彈射裝置?如果不上,那是什麽限製現階段彈射裝置的使用?

  李傑:剛才王先生實際已經談到了,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應該還是采用滑躍式起飛方式。為什麽采用滑躍式起飛方式?遼寧號經過大量的科研試驗,基本掌握了固定翼飛機在比較大中型的航母上起降的技術,也有了一定的經驗。因為像這種能夠起飛固定翼飛機,而且采用攔阻降落的國家不是很多。

  實際上,其他國家的航母雖然也有采用飛機滑躍起飛方式,但大多是采用垂直降落方式。所以說,遼寧號航母還是比較獨特的。而且,如果這種起飛與降落方式運用好了,戰鬥力還是比較實用的,是一個比較穩妥的方式。也就是說,我們應先把這項技術掌握了。

  



  至於你剛才說到的電磁彈射技術或者蒸汽彈射技術,實際上中國人經過這些年的摸索、學習、借鑒、設計、改進、提高,基本上對這兩種彈射技術有了很深的了解和很大程度的掌握。我想對中國人來說,掌握起來都不是什麽難事。一些相關的試驗部門,包括試驗場所我也去看過。對這些技術發展與運用,馬偉明院士說的是比較正確的,而且是有依據的,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大量研究和試驗的基礎之上。

  但是,至於為什麽目前第一艘國產航母不采用?我剛才講過:航母本身是複雜的巨係統,航母本身就是采用滑躍式的甲板,不可能再開膛破肚。第一,要是采用蒸汽彈射或是電磁彈射,一般都是平直甲板,而滑躍甲板不利於蒸汽或者電磁彈射。第二,要采用這項技術必須有大量的經費和技術上的支持,不是說你掌握了這項技術就一定能夠應用得上。第三,必須要有相應的艦載機。航母這種大艦最重要的戰力是艦載機。艦載機必須和彈射方式要配套,實際上有一係列的係統配套工作要完成,不是一個十分簡單的工程或者是一個單一的項目,這裏麵牽扯到方方麵麵的技術問題。

  第一艘航母沒采用彈射技術,我覺得也是順理成章的,也是比較符合邏輯的。

  王津:彈射係統和阻攔係統是航母上的兩個關鍵係統。有了這兩個係統,艦載機才真正具備了滿負荷、遠航程的作戰能力;因為滑躍式起飛受到種種限製,飛機起飛時的載荷量不能很大,這就限製了它的作戰半徑和作戰功能的發揮。

  



  從曆史發展來看,曾出現過壓縮空氣彈射、液壓彈射、蒸汽彈射,還有電磁彈射,現在用得最多的是蒸汽彈射,美國尼米茲級航母都采用蒸汽彈射。包括法國的戴高樂號使用的是在美國C13-2的彈射係統基礎上改進的C13-3係統,比尼米茲級航母彈射距離短了15米,它的艦載機起飛也受到一定的限製。

  所以說,彈射起飛是航母上一個關鍵的技術。有報道,我國電磁彈射研發不輸於美國,這是一個積極信號,說明我國在電磁彈射方麵已經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一旦成熟,會裝在我們後續的國產航母上。某種程度上來說,阻攔裝置更為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