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居中國農村的美國人 用10年翻譯《道德經》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15年前,他來到中國當外教,並有了一個中文名字:戴嶺。近些年,他隱居山裏,用自己的理解翻譯了《道德經》,還準備翻譯“四書五經”。把中國文化傳到美國去。


唐僧的故事大家都聽過,中國的和尚不遠萬裏去印度取經求學,今天故事的主角跟唐僧差不多,是一個43歲的美國大叔,他叫戴嶺。15年前,因為癡迷老子的《道德經》,他漂洋過海從美國波士頓來到中國,在山東青島小珠山上,當起了金發碧眼的“陶淵明”。最近,由他自己的翻譯的英文版《道德經》正式完工,像一位閉關修煉、功德圓滿的世外高人,戴嶺帶著他這本心血傑作,準備下山“傳法”。


想要找到戴嶺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因為他至今用的還是隻能接打電話的“老人機”,沒有微信、微博。想要找到他,一要看運氣,二要看他的心情。“放心交流肯定沒問題,他就是長了白人的臉。”幾經周折,作者找到了戴嶺的朋友裴顥,他跟戴嶺是一個樂隊的成員,他是鼓手,戴嶺是吉他手兼主唱。作者曾腦補過很多次戴嶺出場時的畫麵,但直到見到他之後你才會明白,現實遠比想象來得瘋狂。“披頭士”的標誌性發型,一副大到誇張的墨鏡,西服混搭牛仔褲,再配上一雙千層底布鞋,戴嶺就這麽大搖大擺地彈著吉他,唱著自己寫的歌,一步一步走來。


聊天開始前,戴嶺執意要先給大夥兒唱一段。合著鼓手裴顥的鼓點,戴嶺唱起來他自己創作的歌曲版《道德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單就中國人的角度來說,戴嶺的中文也僅僅算及格水平。因為來青島15年了,戴嶺對本地方言相當“門清”,常常自詡是“青島人”,是這片熱土上資曆最老的老外。


戴嶺本是美國一普通青年,波士頓大學計算機專業的高材生。曾在河北農業大學當過外教,至於為什麽從大學跑到了山上,戴嶺給出的答案還是《道德經》。當“緣分、悟道、參禪”這些詞兒從老外嘴裏蹦出來,你會覺得特玄幻,但是戴嶺就是這麽解釋他與中國,與《道德經》間的故事。


大學期間,他的西方哲學史老師,送給了他一本英文版的《道德經》,戴嶺至今也猜不透老師當時是什麽想法,他也曾問過老師“為什麽是他,為什麽是《道德經》?”老師的回答也特別個性——“我就覺得你會喜歡這個。”戴嶺現在居住在青島小珠山上,一座房,三間屋,看上去很簡陋。


老師的直覺是對的,這本英文版的《道德經》,讓戴嶺看到了中國人的宇宙觀和哲學觀,尤其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這句。他說這跟現在物理界關於宇宙大爆炸的起源學說非常契合:宇宙也就是道,起源於大爆炸,也就是“道生一”;而後產生的兩個粒子,也就是“一生二”;最後由二到三,萬物衍生。


戴嶺在山上的房子很有特點,一間玻璃房是他的書房,睡的是火炕。屋裏除了架子鼓就是他帶來的各種書籍,有儒學經典“四書五經”,還有《金剛經》《楞伽經》,書桌上還擺著他寫的毛筆字。戴嶺說,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波士頓,不少人向往神秘的東方,有很多老外組織的參禪、周易俱樂部。借著這股中國熱的東風,15年前,戴嶺漂洋過海來到了中國。


來到中國後,戴嶺先是當起了外教,最早是在河北短暫停留,後來就紮根到了青島。“我是想去曲阜的,但是那邊好像不需要外教。”戴嶺說,他的計劃是到孔孟之鄉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但孔子故裏沒能讓這個說外語的老外找到工作,為了先填飽肚子,戴嶺來到了青島。戴嶺喜歡爬山,也正是因為這個愛好,他的學生幫他起了“戴嶺”這個名字。


“吃素是為了健康,我主要還是翻譯中國經典。”戴嶺說著,拿起了一本樣書,這是由他翻譯的《道德經》。在中國的十多年間,他做的就是自己一點點查字典、慢慢找資料,翻譯這本經典著作。最近,戴嶺正忙著聯係出版社,他說他的青島版《道德經》不久後就會跟大家見麵。


戴嶺在翻譯的時候,絕不會先看別人已經翻譯的版本,怕產生先入為主的印象。翻譯的過程隻專注於原文,通過中英字典,古漢語字典這些工具書,先領悟出老子的意思,再翻譯成同胞們熟悉的英語。他的版本中包含著他自己獨到的見解。戴嶺覺得在翻譯的過程中,一個好的環境至關重要,這也是他選擇山東青島、選擇住在山上的一個重要原因。


戴嶺寫字有個習慣,總喜歡收筆之後給字加上個黑框。這種印章式的書法,他認為特別好看。戴嶺目前已經辭去了外教的工作,專心翻譯這些經典。在隱居深山的同時,他還計劃著讓美國的孩子領略中國的文化。


“好的文化應該讓更多的孩子可以了解。”戴嶺說,他已經與當地旅行社的工作人員談了自己的想法,自己對中國文化的熱情,也打動了對方。戴嶺想通過《道德經》讓兩國的孩子建立起一種文化上的交流,孩子們通過夏令營的形式去美國體驗美國本土文化,同時也可以分享中國的優秀文化。目前,戴嶺的項目已經啟動,把“真經”取回去的願望已經初步達成。麵對鏡頭,他寫了一個“青島嫚兒大家都喜歡”,頗具喜感。


房門上貼的是戴嶺的書法作品,看上去很是隨意。


“這個老外應該是信佛的。”薛泰雨是位果農,也是戴嶺的房東,兩人相識於小珠山。當戴嶺得知薛師傅就住在山上之後,執意要租他的房子,跟他做鄰居。在薛師傅看來,戴嶺是個“好老外”,每天吃素、偶爾還抄抄佛經,比中國人過得還虔誠。


房東是種櫻桃的,所以戴嶺的房子就在一棵棵櫻桃樹中間。


其實,住在山上並不像大家想得這樣輕鬆。沒有洗手間,洗漱用的是山泉水,洗澡隻能下山投靠朋友,想要方便的話,就隻好在山上找個角落。


在青島靈山衛有一座城隍廟,戴嶺經常到這裏轉一轉。他喜歡中國的廟宇,他說廟宇很神聖,建築也很有趣。


現在他又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翻譯完《道德經》他要準備再翻譯儒家經典“四書五經”,等這些再翻譯完,他再翻譯《金剛經》這些佛學經典,把中國的儒釋道一網打盡。


“這種文化上的交流應該是雙向的,好的文化不分國界,無論東西,無論中美。”戴嶺說,如果條件成熟,他還想把美國的孩子領到小珠山上,喝山泉、看山花,也教他們唱“道可道,非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