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事件背後的芯片“關鍵人” 還有神秘身份!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鄧中翰出席會議(圖源:央視視頻截圖)

總部位於廣東深圳的大陸跨國科技公司中興通訊遭美國禁運製裁,推高了中國對芯片產業的反思浪潮。這一事件再次暴露出中國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上受製於人的軟肋。

中國央視於4月20日晚播出的《新聞聯播》畫麵中,出現了一位與芯片這一技術有關的重要人士,即有“中國芯之父”之稱的鄧中翰。這位中國最年輕院士還有一個較為神秘的身份,就是中共軍方知名女歌手譚晶的丈夫。

由中國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的雙周協商座談會20日在北京召開,鄧中翰等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出席。據報道,與會委員、專家學者結合自身實踐,從宏觀態勢、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人才隊伍建設以及法規倫理和社會關切等方麵談了對人工智能發展的看法。

在美國封殺中興輿論場熱議“芯片”之際,這場以“人工智能的發展與對策”為主題的會議,意義非凡。


鄧中翰和譚晶出席人大會議(圖源:長春國貿的博客)

今年50歲的鄧中翰江蘇南京人,是芯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鄧中翰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009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2008年、2013年,兩次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2018年1月,當選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1999年10月 1日,鄧中翰作為在矽穀創業成功的留學生代表,受邀參加國慶50周年閱兵觀禮,看到一輛輛承載國家發展碩果的彩車駛過,心中充滿愧疚,“我在矽穀做了那麽多芯片,卻沒有一枚屬於中國!”

隨後鄧中翰在北京中關村創立中星微電子公司。2001年,中國第一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門級超大規模專用芯片“星光一號”誕生並迅速大規模打入國際市場,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曆史。

據悉,譚晶和鄧中翰相識於一次活動中,2009年兩人結婚,極為低調。

“中國每年最大宗的進口產品,不是石油,也不是糧食,而是芯片!2013年至今每年進口額超過2,000億美元。”鄧中翰用數據表達了中國的“缺芯”之痛。

芯片,是一個國家製造業和科技實力的象征。長期以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一直受到西方在先進製造裝備、材料和工藝引進等方麵的種種限製,高端芯片主要依賴進口。

人工智能技術,被視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推動力。芯片,則是人工智能產品的重要關鍵部件。邁向高質量發展,中國製造必須加大技術攻關力度,用創新推動“品質革命”。

作為“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曾建議,要從資金、政策等方麵加大投入力度,大力開發承載人工智能運行的自主芯片技術,把握以自主創新芯片來決勝人工智能新時代這一大方向,為中國人工智能穩步躋身全球領先水平掌舵護航。

“在體製方麵,要將成果迅速轉化,不能停留在發表論文或是評獎,還需要推動相應的體製改革來配合人才和資金的投入。”他說。

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製造強國建設,並部署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等產業發展。

“這樣的製裁使公司進入休克狀態。”4月20日下午,中興董事長殷一民在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美國商務部四天前曾宣布,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為期7年。

這一事件似乎令中國多方感到不安,他們也意識到了中國科技方麵“危機感”。

中共《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號“俠客島”表示,當前應對美國對華貿易戰,尤其要與美國競爭高科技領域的製高點,除了必要的回應措施以外,還是要認真地去學對方背後的真功夫。

文章指出,不能將眼光局限在貿易報複措施,而是要將貿易戰置於如何加快促進中國創新型經濟發展的大局之下進行通盤思考,尤其避免墮入軍事競賽,進而陷入國民經濟軍事化的陷阱。

就目前局麵來看,中興公司也許並不會真的山窮水盡,中美之間仍有斡旋可能。但中興的遭遇已經足以說明問題。這一遭遇會激發中國繼續加大在芯片等領域的研究投入,進一步縮小技術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