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哭喪霍金的中國人 為何對楊振寧如此苛責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昨天霍金去世的消息刷爆微博和朋友圈,很多人感歎人類失去了一位物理學泰鬥,也失去了一位偉人——輪椅很小,宇宙很大,如今他終於飛回了他熱愛的宇宙星辰。

但在緬懷霍金的同時,小編也想起了另外一個人——

楊振寧。

相比起霍金,楊振寧似乎顯得有點“倒黴”。霍金說的話作出的預言很多都為世人所熟知,但楊振寧則承受著很多誤解。



提起霍金,人們總在第一時間想到他與眾不同的形象,癱坐在輪椅上,戴著一副金框眼鏡,偶爾露出親切的笑容。還會想到諸如外星人、時光機、黑洞這類字眼。



霍金在他的一生做出了很多卓越的貢獻,如果要說最著名的,那應該是“黑洞理論”。

如果要說最偉大的,那應該是他發現了宇宙奇點,這一點是運用相對論得出的在現代宇宙學史上的一個偉大發現。

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也是繼愛因斯坦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被世人譽為“宇宙之王”。



當然,不得不提的還有他的《時間簡史》,霍金對於物理學來說意味著什麽,《時間簡史》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把晦澀難懂的物理學以一種通俗的方式傳播給大眾,這也是他的成就之一——科學的布道者。

霍金去世,很多人都在緬懷,但我們內心很清楚,其實並沒有很多人讀過《時間簡史》。

曾經網上有個小段子,有人問:“你有《時間簡史》嗎?”

答:“我有時間也不撿屎”。



可沒讀過《時間簡史》也並不妨礙我們去緬懷一位世界級的大師,與其說大眾在緬懷一位科學家,不如說他們在緬懷一位精神導師——

@小田初子:

“我曾經有一個遠大的夢,但是我把夢丟掉了,現在夢的主人離開了,連幻想的餘地都沒有了。霍金先生再見。”

@長江口的淡水魚:

“作為曾經物理係的學生,雖然不是學天體物理那一塊的,但是我一直覺得霍金的時間簡史和果殼中的宇宙是非常有水平的著作。真心感謝霍金對全人類的貢獻,走好!”

@細雨霖霖luo:

“剛刷完一輪微博就看到一條推送說霍去世金了,完全就猝不及防難以置信。這於這個傳奇人物實在不想說什麽一路走好這樣蒼白的話,隻希望有人接過老爺子的棒,就是對他最好的告慰了吧,願物理學蓬勃發展。霍金先生,我們會永遠記住你的。”



他把晦澀難懂的物理科普給大眾,啟蒙了當代許多物理學家,英國聲名鵲起的物理學家之一布萊恩·考克斯曾對外界說,“我認為在一千年的時間裏,物理學家們仍然會談論霍金輻射,他們的研究離不開霍金黑洞理論的基本成果。”

他不僅對人類作出了科學上的貢獻,還有生命的奇跡——他讓全世界看到,即使患有漸凍症,全身癱瘓,隻有3根手指能動,也依然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為人類作出貢獻。



(圖片來自霍金微博)

就像劍橋大學副校長斯蒂芬·托普對媒體說的那樣:“霍金教授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不僅在劍橋而且在全世界都受到熱烈的關注。他對科學知識的卓越貢獻以及對科學和數學的普及,給人們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遺產。他的性格是對數百萬人的人生啟迪。”



肉體的癱瘓沒有困住他的靈魂,也沒有禁錮他想要讓大眾認識宇宙的迫切。雖然工作充滿困難,但他仍然日複一日的堅持,他太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諸於世了,他也想要為別人做出一點貢獻,他甚至說:“我願意犧牲自己來幫助他人”。



我們之所以懷念霍金,不僅僅是因為他對這個世界做出的貢獻。而是懷念全體人類的精神導師——他對自己的理想的堅持,是很多人默默堅持下去的動力,給了很多人勇敢追求夢想的人勇氣。



有這樣一個比喻:如果物理學是一座摩天大樓,那牛頓及其重力理論就是這座大樓的地基,霍金及其發現就相當於這座大樓的牆麵。

而楊振寧和他的學術貢獻,則是貫通這座大樓底層到最頂層的電梯。沒有他,人類物理學可能永遠也無法抵達頂端。



(圖源:攝影家鄧偉 攝)

霍金去世後,我們的朋友圈一片哀悼之聲。與此同時,有網友不禁發問:如果有一天楊振寧去世了,我們的朋友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很多人嘴上喊著“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轉過身來還是用的卻還是對待娛樂圈的那套“好奇心”去對待這些世界級優秀人才。



楊振寧老先生從未停過講學的腳步。今年已經95歲的高齡,還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授。

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賽格瑞稱楊振寧是“全世界幾十年來可以算為全才的三個理論物理學家之一”。楊振寧在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場論等物理學4個領域有13項世界級貢獻。

不過這位學術界泰鬥在民間一點不受待見,黑帖黑文從未間斷。反而那些連他研究成果的名字都說不上來但提到他老人家婚姻生活便頭頭是道的人比比皆是,生命不息,黑他不止。

最顯而易見的一點就是,部分人對楊振寧的了解,基本停留在他娶了一個比自己小54歲妻子這件事上,即便他已經娶了十幾年了。

但是,愛本身是有錯的嗎?

霍金與前妻的愛情故事感人至深,前妻在霍金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候陪伴他度過了難關。



他們的故事甚至還被拍成了電影,但是不論在現實還是電影中,霍金與前妻的婚姻都走到了盡頭。

兩人各有歸宿,“我愛過你,我盡力了。”兩人從一見鍾情到結束25年的相濡以沫,沒有人對這件事多加談論或指指點點。

但堪比“中國版霍金”的楊振寧,我們為什麽不能對他寬容一點呢?在前妻去世後再娶,難道就因為娶了一個比自己年紀小很多的女子,就應該被世人取笑至今嗎?



最讓人寒心的是——去年7月,楊振寧恢複中國國籍,國人卻罵他“在祖國最困難的時候加入美國籍”,現在又“回國養老”、“對國家沒貢獻”。

在一片又一片的惡意揣測和罵聲中,罵楊振寧的人既失去了對別人私生活的尊重,也沒有了對科學最基本的尊重。

而在外國人眼中,楊振寧的成就卻遠比國人給他的罵名多得多。

有人問道:楊振寧幾乎大半輩子都在美國,那他對中國有什麽貢獻呢?

但他的貢獻,又豈是國界能夠限製的?



作為首屈一指的世界級科學大師,楊振寧幾乎拿到了一個科學家所能擁有的最高榮譽。

很多人以為,獲得諾貝爾獎是楊振寧的最大成就,其實楊振寧擁有13項 “諾獎級別” 的成果,1957年的獲獎隻是他早期的一個“次等成就”。

他在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場論等物理學4個領域的世界級貢獻,完全可以媲美“朗道十誡”。

楊振寧靠宇稱不守恒拿獎,但他最大的成就是“Yang-Mills規範場論”和“Yang-Baxter方程”。

在他獲取諾獎後60多年來,有7個諾獎得主是因為找到楊振寧的“Yang-Mills規範場論”預測的粒子而獲獎。“Yang-Mills方程”也是現代規範場理論的基礎,被公認為是20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物理理論。



94歲高齡的楊振寧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80年拉姆福德獎得主,是中國最早斬獲諾獎的華人…所獲獎項和Resume上的每一條單獨拉出來給一個博士生都能順利博士畢業。

他在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場論等物理學4個領域的13項世界級貢獻絕對可以與愛因斯坦和牛頓入選物理小分隊首發陣容。這麽說吧,在活著的物理學家中楊老敢叫第一,應該沒人叫板,保守估計也是前三吧。



毫不誇張地說,楊老要是早生幾十年也能在這個照片裏有一席之地

但是,其實大部分國人對楊振寧的研究成果是完全不能理解的。

這麽說並不是特意裝得高冷,而是楊老研究的領域的確很超前,已經是人類在理解世界本質這場戰鬥的最前沿陣地。這對於大多數大學畢業之後就再也沒學習物理知識的我們來說,的確難以理解。這就好像你試圖跟一個19世紀的人解釋互聯網一樣,也是不能理解的,因為根本不具備去理解的相關基礎知識。

但部分國人對楊振寧的認識和評價,卻仍更多聚焦於他的私生活。

美國著名學者尼爾·波茲曼曾在其《娛樂至死》一書中說到:“現實社會的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

我們的政治、宗教、體育、科學、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而這樣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徹底枯萎。”

而這種“民族的文化精神徹底枯萎”,在今天也似乎得到了印證。

去年有一段時間被炒得紅火的答題遊戲《頭腦王者》,在理工類題目中,有網友稱有一個問題是:楊振寧在82歲娶的28歲的老婆叫什麽名字?



(圖片來源:微博)



(圖片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7年1月13日,漢語拚音之父周有光老先生誕辰,穀歌更改封麵紀念一天。但國內主流媒體和國人朋友圈卻沉靜如水。

幾天後,愛爾蘭搖滾樂隊小紅莓主唱桃樂絲去世,國人一片哀婉歎息,大家的朋友圈和微博更是被其“刷屏”。



2017年9月15日,“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因病去世。他曾舍棄國外高薪回國,用20餘年紮根深山,為國家打造了真正的“神器”天眼FAST。

但在同一時間,多數國人卻沉浸在薛之謙離婚複合和李晨求婚的娛樂風暴中。



有多少這樣的科學家,默默無聞地為國家和民族的強大終其一生心血,到頭來卻不如一兩則八卦緋聞備受人們矚目。

雖然他們的努力並不是為了得到我們的注目,但享受著他們勞動成果的我們,難道不應該將他們銘記於心嗎?

至少在每年紀念日的時候,不要讓他們那麽孤獨,更不要讓別人來“替我們”紀念。

ref:

https://mp.weixin.qq.com/s/KlWv41KApmgperodV0A_cg

http://www.chinatimes.com/cn/realtimenews/20141007001967-260412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3/15/c_129829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