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對西方認識巨變:生活與預期相差甚遠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2016年5月18日,在美國紐約,幾名中國留學生參加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典禮。新華社記者 李木子 攝

參考消息網3月15日報道香港《南華早報》網站刊登了題為《中國留學生如何學習嚴酷的人生課程》,文章摘編如下:

當22歲的廉浪鷗(音)回顧她要前往美國留學的決定時,有一個因素顯得格外突出:迪士尼頻道的電影《歌舞青春》。

廉浪鷗說:“當時,我討厭中式教育。”她指的是那種高壓的、以考試為中心的教育方式。《歌舞青春》則展現了另一種選擇:在一種無憂無慮的氛圍中,青春期的學生是獨立的,他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可以選擇參加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

但在她抵達美國後,那種美好的形象變得複雜起來。

目前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學習的廉浪鷗說:“來美國前,可以形容我對美國印象的一個詞是‘自由’。但在這裏學習了一段時間後,我開始有點了解美國社會了。我對這裏的印象從好變壞。”

這在她身上產生了和其他人一樣的連鎖反應。她說:“很多(中國)學生變得更加愛國了。”

對於留學生來說,廉浪鷗這種最初的著迷和後來的幻滅並不少見,但從未這樣嚴重過。廉浪鷗是正在美國高校學習的35萬中國內地學生之一,這一人數是十年前的5倍多。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和新西蘭也同時出現了這種迅速增長。

紐約福德姆大學法學院講授中國法和政治的教授卡爾·明茲納說,1979年改革以後的時代風氣是,為了國內的發展,中國需要向外界學習。但現在,這一點正在發生變化,“人們對於國外的東西價值幾何提出了非常深刻的質疑”。

悉尼科技大學媒體與傳播研究教授孫婉寧一直在澳大利亞各大學的中國學生中進行焦點小組研究。她說:“中國留學生對客觀性、言論自由、民主價值感到幻滅——這些都是他們最初來這裏要學習的東西。”

有關中國留學生態度的研究一直很有限,但已經進行的為數不多的調查呈現出喜憂參半的情況。2016年,一項針對在美國珀杜大學留學的大約1000名中國學生進行的調查發現,自從來到美國後,29%的中國學生對美國的看法變得更加負麵,26%的人對美國的看法更加正麵,其餘的人看法保持不變。

加利福尼亞大學默塞德分校政治學家黃海峰(音)還進行了另一項關於中國大學生希望出國的原因的調查。他發現,出國意願與對國外社會經濟狀況的過高估計有明顯的相關性。他說:“但是,一旦他們來到西方,他們通常會意識到,這裏很多東西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麽好。所以,他們會更新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