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華裔二代不會講中文?那就輸定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移民美國的華裔第一代,很多都不覺得美國生美國長的第二代——“香蕉人”ABC們,有必要學習中文。認為工作、生活在美國還要戀著那點“老祖宗”的痕跡,為了“打族裔標簽”而學習一門用不上的語言,實在是“思想保守”。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到底哪種觀念才是真落伍?羅蘭聯合學區教委主席陳正治用他的親身經曆來講一個語言的故事。


▲羅蘭聯合學區(Rowland Unified School District)教委主席陳正治在學區會議上,為學區取得優秀成績的教育工作者頒獎。

英中雙語教育項目闖關

2018年1月18日星期四晚5:30,洛杉磯縣東部地區,羅蘭崗聯合學區。

洛杉磯改換冬令時後,這個點鍾天色已然全黑,然而因為教委今天有例會,關心孩子教育的不同族裔的家長們,或抱或牽地帶著孩子們從各個方向趕來。

這次比較特別,很少出席會議的華裔家長們也很積極,他們來支持自己關心的議題:“英中文雙語教育”項目。

距離6點的會議還有半小時,羅蘭聯合學區(Rowland Unified School District)教委主席陳正治在內開內部會議,在外,因不少華裔家長從沒到教委參加過會議,社區活動的積極組織者白雲舉、孟憲軍等提前到場,以期提供幫助。

當晚,有幾十位華裔家長到場,還有幾位代表出麵發言,有使用中文發言的,主席陳正治協助翻譯,大家以行動表達了支持英中文雙語教育的願望。

散會後,一直到晚上11點多,家長們依然守候在群裏,討論、預測、等待項目的最終表決結果。充足準備+居民支持,這次英中文雙語教學能如願以償地走入羅蘭聯合學區嗎?


▲1月18日,羅蘭聯合學區(Rowland Unified School District)教委主席陳正治在會議中聽取家長建議。

教委主席經驗談:多母語很重要

“為什麽要這麽支持學中文?因為我自己從小就會說很多種話。在家裏講廣東話,在學校講普通話,和爺爺講台山話,和旁邊台灣來的鄰居講閩南話。我體驗到從小學不同語言,年齡越小的時候,越不容易搞混,每樣都好像母語。後來因為語言的便利,做事情特別順。”

羅蘭聯合學區教委主席陳正治有著很複雜的成長背景,生在香港,台灣長大,美國念書,屬於廣東第4代加拿大華僑。

陳先生專業是應用物理,從事進口家具生意,在學區做教委是想為社區做些事,“在教委是兼職,一個月480元,所以大家都是利用業餘時間服務社區。我興趣廣、涉獵多,得益於自身經曆、語言優勢,覺得這些東西現在都可以吐出來,幫幫大家。不然,打麻將?打高爾夫?我都不會,不如花些時間去多幫幫別人。”

陳先生認為會多種語言,本來就是亞裔的一個特色,歐洲也是,而美國隻有一個語言環境,其實是劣勢,尤其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會多種語言必定會為個人發展帶來便利,且多語言學習,有利於開發大腦。

源於此,陳先生對於學區開辦雙語教育非常重視。

羅蘭附近的哈崗拉朋地聯合學區(Hacienda La Puente Unified School District)早在7年前已經開展英中文雙語教學。陳先生說,哈崗學區就在我們旁邊,拉朋地市、工業市以及西柯玟納市(West Covina)西半邊是哈崗學區,東半邊是我們羅蘭學區,我們兩學區的結構很類似。”

“7年前,他們計劃開始中文教育時想引進孔子學院,小學階段叫孔子學堂,引起社區反對風波,說不需要用中國教材來教美國孩子,不少華裔都反對,碰見大釘子。”

“最終,雙語班還是開了,如今很多學區都有開展中文教學,一些華裔較少的社區都有,其他族裔也有願意學習中文的。而我們卻一直沒開,這其中有很多原因,經費是關鍵之一。”

經費、華裔參與度,都是難題

“開辦英中文雙語教學是一個不小的項目,從經費,到人員、組織、教學等等,一定需要得到教委以及學區校長、教師等力量的大力支持才可能開辦。而我們華人對於很多社會事務的積極參與度有限,也使事情很難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羅蘭學區的“浸入式英中文雙語教學班”計劃從kinder開始辦第一個班,一直到7年級,總共7個班。預算經費第一年大約30萬元,第二年40萬元。因為逐年增加一個班,所以費用逐年增加,一直到第7年共7個班時,每年經費大約110萬元。“還有一個狀況,到第七年以後,第8年不再繼續開新班,因為教材可以重複用,經費可能會少一些。不過也可能會有其他的增加。目前這個是按照2018年的幣值情況進行的預算。每年大約有1.3%的上下浮動。”陳先生說,“我2009年當選,年底就職,從就職起到現在,一直都想開英中文雙語教學班。一來我們曾經經費不足,二來教委內部人員曾經不穩定。雙語這樣的大項目,師資、經費、教材很多事情,非大決心不可以完成,一定要齊心。”

另外,陳先生也提到華裔的反應度不高,使得事情更加難。教委發了4000多份調查問卷,隻有400多份回來。

學區曾經也做過口頭調查,而“華裔”都表示“沒必要”。“社區裏確實有不支持雙語的華裔,不過,教委的工作人員也存在‘分不清’華人的情況。有天總監還和我講問過誰問過誰之類,我說,你問的這些都不是華人,我比你更了解華人社區。”

鑒於此,1月18日的投票會議陳正治做足功夫,充分發動居民參與。據積極支持項目的“1441洛杉磯社區互助聯合會”會長孟憲軍說,為此事大家專門組建了兩個群。“那天晚上是7年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許多家長來到現場,組織了代表出麵發言。教委會的人後來說他們很感動,大家這麽熱情。這次如果沒有家長們的支持,很可能不會通過,非常感謝大家。”

不會講中文?輸定了!

“這個項目我們醞釀準備了很久。2011、2016年,我兩次帶著幾位主管到中國考察學習。他們看到中國的小學生們都會說英語,看到中國的變化,很受震撼。我當時就和他們說,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會至少兩種語言,我們的孩子若隻會說英文,十幾年後,在全球化的時代,輸定了!”

陳正治介紹說每年的11月有個“漢語橋”活動,美國的中小學校長、主管們去中國大陸訪問。為了開辦雙語班,2011、2016年他帶著5位主管先後去過兩次。第一次回來沒經費開辦,這次又去。“每次行程就我一個華人,不過,並不需要翻譯,因為到了中國參觀交流,發現人家都會說英文,連小學生都說。主管們非常驚訝。我當時就說,在中國小學就開始說我們的英文,以後我們的小孩和他們的小孩較量,輸啦!人家會說兩種語言,我們隻會說一種,現在是全球化趨勢,會說對方的語言的話,會覺得很親切啦!”對他們震動很大。

2016年去中國參觀的主管中有一位是教師工會的主席,在教職工中影響力最大。“我帶著他去廣州附近城鎮遊覽,去看市區的‘小蠻腰’(廣州市地標性建築之一)、天河購物商城;坐地鐵、搭動車;又去深圳、上海等其他現代化大都市。還帶他去無錫參觀工廠,現在中國的電子廠又大又幹淨漂亮,一塵不染,徹底改觀他之前通過書本對中國工廠建立的認識。一路下來他太震撼了,回來之後,變得非常喜歡中國,自然也非常支持學習中文。

經過7年時光,如今時機已經非常成熟,首先經費充足,其次得到教委、工會的充分支持,華裔家長們也被廣泛發動,天時地利人和,而他們更為提案能付諸執行花了一年半時間做足功課,包括評估、調研、設計課程等。

2018年1月18日晚11點多鍾,陳正治在群裏通知一直等候消息的家長,雙語教學方案已經通過。之後不久,他在微信朋友圈寫道:“星期四,我們(羅蘭)教委會在聽取主管報告和居民的表達意願後,終於順利通過雙語教學方案。將於今年秋季由幼兒園開始,開辦所有現行課程的中英文浸入式雙語教學(Mandarin Chinese Dual Immersion Program)。這是羅蘭學區具有曆史意義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