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曆年小品回顧 誰才是真正的喜劇之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陳佩斯和朱時茂搭檔的小品是“學院派”小品的代表。

  文/李麗薇 編輯/曾明

  小品是每年春晚上的重頭戲,臨近春晚播出,大家對有關小品的消息也愈發關注,哪個節目被斃了?誰將無緣狗年春晚?在答案正式揭曉以前,我們還是通過回顧來緩解一下等待的焦慮吧。

  提到春晚小品,人們首先想到的大概還是趙本山,他不僅作品多,還14次獲獎,影響力非同一般。其實,除了趙本山,春晚曆史上還誕生了好幾位“喜劇之王”。王景愚、陳佩斯、趙麗蓉、以及近些年正當紅的沈騰,都有標誌性的作品留在觀眾記憶當中。以下就沿著幾位喜劇之王的代表作品,來簡單梳理春晚小品從表演藝術到語言藝術的演變史。

  王景愚:啞劇打開春晚大門

  1983《吃雞》 表演者:王景愚 薑昆

  1984《電視糾紛》表演者:王景愚 李輝

  1990《舉重》表演者:王景愚

  小品最初是以再現影視片段的形式亮相的。回溯1983年第一屆春晚,那時的斯琴高娃因飾演影片《駱駝祥子》裏的虎妞而成為演技小花,她以虎妞的身份與嚴順開合作了小品《逛廠甸》。隨後,憑借《阿Q正傳》獲第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的嚴順開又表演了一段《阿Q的獨白》。

  不過,大家對1983年春晚小品的記憶點與這兩位電影明星無關,而是來自一位啞劇表演藝術家:王景愚。

  

  小品早期發展史上,啞劇占有重要地位。起步階段的小品是以戲劇為內核、以表演為基礎的。嚴格來說,王景愚的作品《吃雞》才是春晚小品的第一步。

  沒錯,現在流行的“吃雞遊戲”,上個世紀80年代就有了。更確切地說,是60年代。根據媒體報道,1962年,王景愚赴廣東演出吃罐燜雞的時候,因為雞肉太有韌勁咬不動,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作品誕生後曾在1963年的元旦晚會和之後央視舉辦的“笑的晚會”上亮相,據說把周恩來總理都笑出了眼淚。不過這部作品在文革中被扣上了“笑裏藏刀”的帽子。

  為了重返舞台,節目在1983年春晚播出時做了一番特別的鋪墊來串場:王景愚本來是準備好了一隻烤雞的,結果上場前道具不翼而飛,大家一找,發現是薑昆吃上了,於是王景愚不得不在又氣又急的情況下,開始了一段無實物表演。

  

  在這個經典作品中,王景愚把雞肉的韌勁表現得活靈活現,演技在線不說,整個劇情設計也是一波三折:一開始是咬不動,之後大費周折吃到雞,但是又不小心把肉卡在嗓子眼裏,伴隨著一連串的波折,帶給觀眾無盡的笑聲。

  令人唏噓的是,當時人們對小品的看法存在偏見,王景愚雖然在春晚受到全國觀眾的歡迎,但《吃雞》在文藝界遭到蔑視,甚至被業界前輩定義成“逗人一笑的非常淺薄的小品”,這令一心鑽研表演藝術的王景愚倍感痛苦。

  在隨後1984年春晚上,王景愚與李輝合作新作品《電視糾紛》再次證明了自己的演技,1990年他還表演了《舉重》,不過這兩部啞劇小品都無法超越《吃雞》的影響力。

  可以說,是啞劇小品率先打開了春晚的大門,給千家萬戶送去笑聲連連。啞劇源自西方,是以形體動作和表情來表達劇情的戲劇形式。它不僅要求演員有話劇表演的基礎、舞蹈的功底,還需要有較高的文學修養。

  王景愚、遊本昌等人是我國啞劇圈裏的實力派,他們把啞劇帶上了春晚的舞台,除了王景愚的作品以外,80年代的春晚上還有嚴順開的《彈鋼琴》模擬鋼琴演奏者各種誇張的表情,遊本昌表演的《淋浴》神還原了洗澡遇到停水的尷尬情境。

  陳佩斯:把學院派小品推向極致

  1984《吃麵條》表演者:陳佩斯 朱時茂

  1985《拍電影》表演者:陳佩斯 朱時茂

  1986《羊肉串》表演者:陳佩斯 朱時茂

  1989《胡椒麵》表演者:陳佩斯 朱時茂

  1990《主角與配角》表演者:陳佩斯 朱時茂

  1991《警察與小偷》表演者:陳佩斯 朱時茂

  1992《姐夫與小舅子》 表演者:陳佩斯 朱時茂

  1994《大變活人》 表演者:陳佩斯 朱時茂等

  1997《宇宙體操選拔賽》表演者:陳佩斯 朱時茂等

  1998《王爺郵差》 表演者:陳佩斯 朱時茂

  談到小品的起源,一說是源自電影學院、戲劇學院等表演專業院校的考試專用,指從完整的戲劇作品裏摘出來一小段,來考察學生快速進入角色、挖掘人物內心、即興表演的能力。

  80年代中後期,陳佩斯和朱時茂這對黃金搭檔憑借精湛的演技,把學院派小品推向了極致。特別是他們把無實物表演融入到小品劇情之中,形成了獨特的喜劇風格。整體上而言,他們的作品無論是表演上、劇情設置上,還是主題立意上,都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論表演,陳佩斯絕對擔的起“喜劇之王”的名號,特別是他的無實物表演,堪稱教科書級別。在《吃麵條》裏,他麵對一個空桶,手拿一隻空碗,就能把饑餓、吃飽、吃撐三種狀態演繹得入木三分。在次年的續集《拍電影》裏,他把寒冬穿背心被凍得瑟瑟發抖的窘態表現得出神入化,讓觀眾隔著屏幕仿佛都呼吸到了冷空氣。

  而在《羊肉串》裏,他拿空簽子穿羊肉的動作惟妙惟肖,又仿佛讓人聞到了孜然味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吃麵條》《拍電影》《主角與配角》這三部作品本身就是圍繞“演技”做文章,是對“表演”的表演,這也側麵反映出,早期春晚小品的表演本位。

  

  在劇情設置上,陳佩斯和朱時茂的作品有一個鮮明的特征,那就是對立的人物關係。《吃麵條》《拍電影》是小演員和大導演之間的故事;《羊肉串》是流動小商販和市場管理員之間的鬥智鬥勇;《胡椒麵》是鄉下大老粗和城市知識分子之間的衝突;《主角與配角》是角色上的主次之爭;《警察與小偷》是警察與假警察之間的較量……在這些對立的人物關係所營造的“權力”空間中,幽默找到了生長的出處,劇情推動下產生的笑料比單純靠肢體動作帶來的笑聲要更加有情感衝擊力。

  比如,《胡椒麵》這部作品堪稱啞劇2.0版本。陳佩斯和朱時茂憑借誇張的肢體語言,把兩個人搶胡椒麵、吃餛飩的場景演出了煙火氣,知識分子的假清高與大老粗愛占小便宜的個性都表現得十分充分,而這種人物反差所製造的笑聲,以及所流露出來的社會階層差異,是非常值得回味的。

  在作品的主題上,可以看出,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是與時代保持著緊密聯係的。陳佩斯塑造了一係列生動的小人物形象,或是小偷慣犯、或是流動小商販,這些小人物都存在著種種道德缺陷,反映出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浪潮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引起了觀眾的廣泛共鳴。

  比如《姐夫與小舅子》裏陳佩斯飾演一位出租黃色錄像帶的不務正業小青年,他所代表的個體戶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今天再來重溫這部作品,相信不少人頭腦中都會回想起那個滿大街都是錄像廳的時代。

  90年代中後期,陳佩斯和朱時茂的作品呈現出更廣泛的多樣性,但已難複製往日輝煌。《大變活人》的魔術表演、《宇宙體操選拔賽》的嘩眾取寵、《王爺郵差》的清朝戲,都未給觀眾留下深刻的記憶點。

  趙麗蓉:“跨界”喜劇王的誕生

  1988《急診》表演者:遊本昌 趙麗蓉 王麗雲 薛培培

  1989《英雄母親的一天》表演者:趙麗蓉 侯耀文

  1992《媽媽的今天》 表演者:趙麗蓉 鞏漢林 李文啟

  1994《吃餃子》 表演者:趙麗蓉 李文啟 王濤

  1995《如此包裝》 表演者:趙麗蓉 鞏漢林 孟薇等

  1996《打工奇遇》 表演者:趙麗蓉 鞏漢林 金珠

  1998《功夫令》 表演者:趙麗蓉 鞏漢林

  1999《老將出馬》 表演者:趙麗蓉 鞏漢林 金珠

  90年代末,又一位優秀的小品表演藝術家闖入大眾視野,她就是趙麗蓉。趙麗蓉亮相春晚之前,已經是一位成功的評劇演員,曾參演過《花為媒》《小二黑結婚》《楊三姐告狀》等多部作品。

  

  演小品,對趙麗蓉來說屬於跨界。有意思的是,她的小品裏也常常有跨界的劇情。1995年、1996年,趙麗蓉連續兩部作品獲得了春晚小品評選一等獎。在《如此包裝》裏,趙麗蓉本色出演,呈現了一則拍攝評劇MTV的小故事。她在藝術總監(鞏漢林飾)的指導下,學習打招呼、模擬港台腔、取了藝名“麻辣雞絲”、還穿上時尚的馬甲,表演說唱版的評劇,在傳統向流行的跨界中,給觀眾帶來歡笑。

  而在另一部巔峰之作《打工奇遇》裏,趙老師扛起包裹到太後大酒樓學習酒店管理經驗。她被打扮成慈禧太後當酒托,在一段跨界職場體驗中,曝光了漫天要價的經營亂象,其中“宮廷玉液酒 一百八一杯”的段子更是深入人心。

  

  趙麗蓉的小品之所以受歡迎,主要在於她生動詮釋了一位率真、時髦、善良的老太太。她的幽默,一方麵來自表演,另一方麵來自語言。在表演上,趙麗蓉有多年的舞台經驗打底,表演起來遊刃有餘,特別是對流行歌曲的詮釋,深深地打動了觀眾。

  首登春晚在《急診》裏,她為了博外孫子一笑,邊扭邊唱鄧麗君的《我一見你就笑》。此後,從台灣電視劇《昨夜星辰》同名主題曲《昨夜星辰》到《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從《冬天裏的一把火》到報菜名版本的《走四方》,從《心太軟》《中國功夫》到電影《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曲《我心永恒》、經典民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等,趙麗蓉幾乎在每一個小品裏都展現歌喉,不僅塑造了一個時髦的老太太形象,而且她對流行文化的演繹呈現出了一種獨特的“反差萌”效果,給觀眾帶來無限樂趣。

  在語言風格上,趙麗蓉的小品也有獨特的辨識度,體現出一位老年人既“笨嘴拙舌”又直白率真的性格特點,誕生了很多金句。比如《英雄母親的一天》裏“司馬缸砸缸”的橋段、《媽媽的今天》裏“探戈探戈就是趟著走”的通俗表達、《打工奇遇》裏的“蘿卜開會”……

  由此可見,趙麗蓉的幽默是從人物本身的性格、情境出發而產生的自然而然的幽默,擁有超強的辨識度和感染力。並且,在趙麗蓉的小品中,語言和表演幾乎是同等重要的位置。應該說,此時的春晚小品是表演與語言並重的綜合性藝術。

  趙本山:成也二人轉 敗也二人轉

  1990《相親》表演者:趙本山 黃曉娟

  1991《小九老樂》表演者:趙本山 楊蕾

  1992《我想有個家》表演者:趙本山 黃曉娟

  1993《老拜年》 表演者:趙本山 王中青 蘇傑 閻淑萍

  1995《牛大叔“提幹”》 表演者:趙本山 範偉 張玉屏

  1996《三鞭子》 表演者:趙本山 範偉 李海

  1997《紅高粱模特隊》 表演者:趙本山 範偉等

  1998《拜年》 表演者:趙本山 高秀敏 範偉

  1999《昨天 今天 明天》 表演者:趙本山 宋丹丹崔永元

  2000《鍾點工》 表演者:趙本山 宋丹丹

  2001《賣拐》表演者:趙本山 高秀敏 範偉

  2002《賣車》表演者:趙本山 高秀敏 範偉

  2003《心病》表演者:趙本山 高秀敏 範偉

  2004《送水工》表演者:趙本山 範偉 高秀敏

  2005《功夫》表演者:趙本山 範偉 蔡維利 王小虎

  2006《說事兒》表演者:趙本山 宋丹丹 崔永元

  2007《策劃》表演者:趙本山 宋丹丹 牛群

  2008《火炬手》表演者:趙本山 宋丹丹 劉流

  2009《不差錢》表演者:趙本山 畢福劍 小沈陽等

  2010《捐助》表演者:趙本山 小沈陽 王小利 孫立榮 於洋

  2011《同桌的你》表演者:趙本山 王小利 李琳 小沈陽

  一提到春晚,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趙本山,而趙本山的背後,是二人轉藝術在給他“撐腰”。從1990年開始,除了1994年以外,趙本山一直是春晚的固定班底,直到2011年他總共表演了21部作品,一度成為春晚喜劇小品的“扛把子”。論數量和影響力,趙本山的小品都堪稱春晚之最,論爭議,也是春晚有史以來最大的。究其原因,可以歸結為“成也二人轉,敗也二人轉”。

  

  在小品語言上,趙本山的作品具有明顯的二人轉色彩:濃厚的東北口音,通俗詼諧,對仗工整。

  例如,在春晚首秀《相親》的結尾處,趙本山和黃小娟讀子女的來信,信的內容讀起來朗朗上口:二位老人辛苦半輩/為了兒女受盡苦累/兒女安排今日相會/祝願二老成雙配對。

  這種“順口溜”一般的風格從此貫穿了趙本山所有的小品,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趙本山是春晚的第一段子手並不為過。隨便打開趙本山的一個小品,都能聽到這種簡短精煉但充滿諧趣的段子,比如《鍾點工》的開場:睡的腰生疼/吃的直反胃/腦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對/追求了一輩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麽/答:幸福就是遭罪。

  這就是為什麽我們隻聽聲音,也不會覺得趙本山的小品笑果會大打折扣,因為在他的作品裏,語言已經超越表演,成為第一表現元素。或許就是從趙本山這裏開始,小品開始從表演藝術向語言藝術過渡。

  

  在思想內涵上,趙本山早期的作品的確有一部分是有批判性的。1995年《牛大叔“提幹”》反映出陪酒的壞習氣、 1996年《三鞭子》通過一條路折射出基層官員的不作為、 1998年《拜年》表現了農民給官員送禮的尷尬情景,至少這三部作品是有社會現實意義的。然而自1999年《昨天 今天 明天》和2000年《鍾點工》兩部表現新新老年生活的小品使趙本山走向創作之巔以後,他的作品便落入了二人轉的“俗套”,開啟了“大忽悠”時代。《賣拐》《賣車》《心病》被指醜化農民形象,取笑嘲諷殘疾人,是“低俗,媚俗,惡俗”的三俗作品,更是被指“偽藝術”。

  

  《南方人物周刊》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趙本山的缺陷:“缺乏深刻和憐憫;對社會現實的描述偏於瑣細,作為喜劇的批判和嘲諷對象,有時指向的是殘疾人和愚昧的村民;他的文化素養,也使他缺乏對時代的洞察力”。

  山丹丹組合的重出江湖,也未能挽救趙本山小品的頹勢,《說事兒》《策劃》《火炬手》均表現平平,唯有2009年的《不差錢》捧紅了徒弟小沈陽。隨後的《捐助》和《同桌的你》均以趙家班為表演陣容,簡直是把二人轉粗俗的一麵和盤托出。連續十幾年“春晚見”,趙本山的壓力可想而知,他的創作不可避免地走向枯竭,二人轉是他的底色,等這張底牌都亮清楚,他不得不告別春晚的舞台。

  沈騰:想吃麻花現給你擰

  2012《今天的幸福》 表演者:沈騰 黃楊 艾倫

  2013《今天的幸福2》表演者:沈騰 馬麗 杜曉宇 王琦

  2014《扶不扶》表演者:沈騰 馬麗 杜曉宇

  2015《投其所好》表演者:沈騰 馬麗 杜曉宇

  2017《一個女婿半個兒》表演者:沈騰 艾倫 魏翔等

  2012年,一個新的小品團隊在春晚舞台上崛起了:開心麻花。麻花團隊在登陸春晚之前已經發展成一個成功的舞台喜劇班底,創作演出了《想吃麻花現給你擰》《烏龍山伯爵》等十幾部作品,在北京小劇場赫赫有名。麻花團隊的骨幹演員沈騰、馬麗等人都是科班出身,敢想敢幹,他們的作品往往充滿創意。全新的麵孔和全新的段子,讓看慣了趙本山農村戲的觀眾們倍感新鮮。

  

  首次觸電春晚,涉及“穿越”話題的《今天的幸福》就大獲成功,讓大家記住了“郝建”這個名字,從此這也成為沈騰的一個標誌性符號。麵對笑點越來越高、眼光越來越挑剔的觀眾,沒有誰能比麻花團隊更懂得技巧和方法了,那就是依靠直接的語言包袱。這迎合了時下年輕人愛聽搞笑段子的娛樂需求。

  盡管沈騰在表演中,表情、動作也十分誇張,但是如果剝離了語言,他的表演是不成立的。例如,在《今天的幸福》當中,有很多台詞,即使是在微博而不是舞台出現,網友也會覺得很搞笑。“穿越來的時候,也沒人告訴我要往返啊”、“冰箱裏有半根黃瓜,給兒子炒4個菜。” “我不給人搓澡去我媳婦吃啥——我真不敢想象你媳婦吃得是啥!”……這些幽默的語言梗,是不需要鋪墊的,簡單直白,一招製勝,正如開心麻花名稱的由來:想吃麻花現給你擰。

  過分依賴語言包袱,也暴露了當前小品創作的一個傾向:戲劇性不足,滑向語言的藝術。回到原點,小品首先是戲劇藝術,其實原本也不局限在喜劇,但由於春晚舞台的特殊性,小品與喜劇從一開始就畫上了等號。為了贏得觀眾的笑聲掌聲,從誇張的肢體表演到密集的語言包袱,小品從這頭走向了那頭,已經被春晚劇組劃到了“語言類節目”的名單裏。

  然而不管小品的形式有何種變化,它一直是春晚這道文化大餐上的硬菜,受到大家期待。表演和語言上所體現出來的藝術性是一方麵,作品的思想性也是值得關注的一個方麵。

  

  在這個現實主義題材匱乏的時代裏,沈騰的出現是令人欣喜的。如果說《今天的幸福》係列主要是從兩性情感關係的角度進行喜劇創作,那麽隨後的《扶不扶》《投其所好》就閃爍著強烈的批判鋒芒。

  《扶不扶》把近年來大眾熱議的“老人摔倒了到底扶不扶”的社會話題搬上了春晚舞台,一句“哥以前開的是大奔”道出了好心人的辛酸,結尾處“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來了”傳達了滿滿的正能量。

  《投其所好》則諷刺了官場上溜須拍馬的不良作風,既有意思又有意義,“別老想著領導喜歡什麽,多想想老百姓需要什麽吧。”這樣的結束語擲地有聲,讓觀眾在大笑過後大呼過癮。

  結語

  在2018年春晚的舞台上,將會有哪些新作品與觀眾見麵呢?根據最新消息,沈騰小品最終被斃,無緣狗年春晚。現場觀眾還透露,開心麻花團隊此次帶來的小品為反腐題材,有極強的教育意義,但故事情節與熱播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侯勇所飾演的貪官橋段頗為相似,在現場聯排效果一般,因而被砍掉了。

  按照目前曝光的2018年春晚節目單,共有6個小品亮相,其中既有潘長江、蔡明這樣的春晚老搭檔,也有賈玲、張小斐這樣的新生代喜劇擔當,此外,還有楊少華、李明啟、王麗雲等老戲骨,以及楊紫、鄭凱等年輕演員。

  《學車》 表演者: 潘長江 蔡明 賈冰

  《為您服務》表演者: 楊少華 李明啟 王麗雲 楊紫等

  《提意見》表演者: 秦海璐 孫濤 王宏坤

  《真假老師》表演者: 賈玲 張小斐等

  《回家》表演者: 方芳 張晨光 王姬等

  《同喜同樂》表演者: 鄭愷 大兵等

  總體來看,今年的小品陣容缺乏標誌性的人物,蔡明的毒舌或將引發新的話題。在具體內容上,有媒體報道稱,今年的相聲、小品創新頗多,將反對官僚主義、共享文明生活等題材作為深耕內容,力求用幽默的方式呈現嚴肅的主題。如何在思想性、娛樂性上找到平衡,也許是這屆春晚小品的一大難點,這一難點是否會轉化成突破點、亮點,值得期待。